论青瓷书刻装饰对书法篆刻艺术的借鉴

时间:2022-10-30 05:33:36

论青瓷书刻装饰对书法篆刻艺术的借鉴

书法与青瓷是我国文化艺术瑰宝中一对璀璨的明珠,他们的产生和发展都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书法虽是传统艺术,但随着书写材质的改变与书学思想的发展,生发出了金石味、书卷气、现代性等多元化的审美倾向。青瓷素有“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之誉,以色泽温润、品质坚硬而著称于世。将富含文化内涵的书法元素运用于青瓷装饰之中,对青瓷品位的提升不失为可取之道。

一、青瓷书刻装饰溯源

传统陶瓷上的书法,主要应用于款识,作为物勒工名。其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已发现一些刻划符号,这些刻或彩画的符号是我国最早的文字雏形,也是我国陶瓷款识的滥觞。

目前所见瓷器上最早的款识是浙江省鄞县出土的一件东汉青瓷双系盘口壶,底足刻有隶书“王尊”二字。纪年款铭的瓷器,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如南京赵士岗墓出土的一件越窑青瓷虎子,其器身上刻划有“赤乌十四年(251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款铭,不但有纪年,并且有烧制地点、工匠名等内容。

唐代陶瓷款识仍以刻划为主,但已有在釉下用彩书写的款铭出现。从窑口来看,刻划者多数为越窑,用彩书写者以长沙窑为多。其内容不仅有纪年款、人名款、产地款,还有带有商品广告性质的款铭。字体绝大多数为行草书,楷书少见。刻划与书写的部位皆不固定。宋代瓷器款识远较前代为多,其特点是款识文字趋于简明,仍以刻划款为主,但书款逐渐增多,印款亦较前期增加。其碗心多见有印阴文“河滨遗范”或“金玉满堂”等。

元明时期龙泉窑瓷器上款识大量出现,刻划者少见,多为印款,如“张”、“王”、“富”、“福”、“寿”、“大吉”、“金玉满堂”、“项宅正窑”等等。大致可分为吉语和窑业主、工匠姓氏两类。

传统龙泉青瓷上的书法,主要也用于款识一类,其制作方式,在北宋及其以前,以刻划为主,至南宋以模印的方法代替刻划手法。元代以后的龙泉青瓷比较重纹样,主要表现方法是刻和印两种,注重在字体风格、结构造型和刀法上下功夫,产生了良好的装饰效果。当代青瓷书刻装饰,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总体来讲,我们可以将其分成两类,一是传统直接手刻类的书丹阴刻、书丹阳刻,还有就是釉下书刻装饰类的高温颜料书写、阴刻填彩和镶嵌等。

二、青瓷书刻装饰技法分类

(一)手刻类:

在中国传统陶瓷装饰技法中,坯体雕刻有一项著名的技艺就是“半刀泥”,“半刀泥”是刻划装饰的一种陶瓷操作工艺。这种方法传统艺人主要用于刻花,在研究了此种工艺的基础上,加以变通,在坯体上刻划出书法的笔道,能很好地表现青瓷书刻装饰的笔意和韵味,具体操作又可以分为书丹阴刻与书丹阳刻两种。

1 书丹阴刻:

书丹阴刻,一般用朱砂或墨汁写就,再将笔迹刻掉,这在篆刻中称之为阴文刻法或白文刻法。传统钟鼎铭文、秦汉刻石、古今玺印以及玉器陶瓷上多为阴刻法,其刻画形式与技法,值得青瓷借鉴。

甲骨文基本上采用书丹阴刻的方式,其后两周钟鼎铭文,有的采取铸模翻印的方式,先在模子上刻好阳字,再翻模成阴刻,其效果比较浑厚端庄;也有直接在铸件上刻制的,线条往往比较尖挺。如北碑《郑文公碑》等云峰刻石、《石门铭》等褒斜道刻石,也都是阴刻而成,其笔意刀法,正如包世臣所讲的:“余见六朝碑拓,行处皆留,留处皆行。凡横直平过之处,行处也,古人必逐步顿挫,不使率然径去。”这种因笔势强劲而行笔顿挫波宕的刀笔意味,形成了北碑雄健沉厚的书法意味。

青瓷上的书丹阴刻,可直接在于化的瓷胚上刻制,其技术有如篆刻用刀,贵在妙传笔意,而不是简单地冲、切所能成。作为西冷八家殿军的钱松,即在“蠡舟借观”印款中讲:“篆刻有为切刀,有为冲刀,其法种种,予则未得,但以笔事之,当不是门外汉。”青瓷上的刻制,尽管与石性软硬不同,但技法原理是一样的,需“以笔事之”。

2 书丹阳刻:

书丹阳刻,这种技法起源甚早,河南安阳出土的三枚殷商铜印,用的就是阳文刻法。青铜器的铸范阴刻,其铸成的青铜器铭文即是阳文的。如越窑青瓷受佛教的影响,出现了凸刻法,一般用在较小型的器物上,如盘、碗、碟等。

两汉印章以阴文为主,阳刻朱文是在魏晋之后,因纸张替代了封泥而兴起的,朱文在纸上容易钤盖清楚,所以后世基本上用的是朱文印。宋元明清文人篆刻兴起,印章刻制阴阳并举,名家辈出,各见意趣,很值得借鉴。其中诸如篆体的选择、印文的设计、刀法的运用等,技法运用可谓新意迭出。如邓石如、吴让之一路以独特的小篆风貌入印,杂婀娜于刚健之中,姿态翩跹,颇受人欢迎。至吴昌硕兴起,沉厚刚健,表现出强盛的生命力,点画圆中用方,线条厚重中具有流动感,结构内空间被张扬,章法上给人鼓荡而出的感觉。这些都是可以为青瓷的书丹阳刻所借鉴的,籍以改变目前尚为简单的设计和刻制方式。

传统青瓷底部的款识,一般是用模压而成的,也有直接刻划的。书丹阳刻要求青瓷瓷胎稍厚,所用的特制刀具一股用薄铁皮或铁锯条做成,有平刀、侧刀、圆刀、锯齿刀等,根据坯体及瓷器表面软硬程度而选择不同刀具。书刻后的线条,中脊明显而挺拔,上了釉之后,点画中间釉薄、四边厚,会具有较强的立面感。此装饰技法在书法篆、隶、楷及行草中皆可适用,特别是草书,更容易有飞动感。如龙泉元代的“清香美酒”罐,上面阳文“清香美酒”四字,体势壮硕,开合大度,文字的语意作用和装饰美感被强化,一改原来文字作为印记与题图的含蓄处理方式。只是这种书丹阳刻的方法较为费时费力,故应用不如阴刻普遍,但书刻装饰效果特好。

(二)釉下书刻装饰龙泉青瓷“青”的呈色问题是的一项核心技术,为了使产品的青釉色度深而且青,必须增加釉层厚度,这正如海水越深而青色越浓一样。现代青瓷艺术,在保持传统青瓷艺术釉色精妙绝伦特点的基础上,开始了更多艺术形式的尝试。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窑炉的温度控制能力的提高,以及对高温颜料、高温釉料的进一步研究,青釉在高温状态的流动和形变控制也得以实现,于是,青釉下的高温颜料绘画装饰艺术发展了起来。

1 釉下高温颜料书写:

古代釉下彩装饰,是三国时期越窑发明的。1983年,南京雨花台区长岗村吴墓中出土了釉下彩盘口壶,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釉下彩绘瓷器。在明清时期,釉下彩书法装饰多了起来。

青瓷釉下彩绘装饰有两种技法,一种是直接在坯体胎壁上用高温颜料书写,再多遍施以厚釉。这釉下的颜料发色受到青釉色较大的影响,覆盖厚釉层后,透明感较差,但是釉下颜料与青釉相融后,发色更加柔和,厚釉的效果又带给字画整体一种朦胧的意境,与青瓷的意境相协调。另一种是青瓷釉的装饰,即在坯胎上先施一遍釉,然后在这釉层上书写、绘画,最后还要再覆盖一层透明釉后人窑烧制。在这种技法中,由于颜料上覆盖的釉层较薄,其发色受的影响较小,使得颜料画面发色效果更加生动,很好地保留了书画的色彩感觉,青瓷釉色衬托了书画主体效果。

在青瓷上用高温颜料书写,它与书家平时用墨汁在宣纸上挥洒的感觉是很不一样的,表现在书写材料上,高温颜料不像墨汁那样滋润畅达有质感,书写中每一笔都会留下清晰的痕迹,笔触感强烈,不允许重新修改,同时在瓷胚上书写,也不像宣纸铺在桌子上书写那样简单,它要根据器具,或平放或斜撑来写,方寸位置有限,用笔更需简洁明快,富有构图效果,其笔致要尽量将青瓷的空间调动、团转起来。

青瓷加彩的装饰主要庄意画面色彩与青釉色的协调,营造婉约的意境,而不至于在青色中显得俗气。由于现代窑炉能较好地调节烧制的温度和气氛,青釉的流动状态也能得到控制,使得釉下颜料在胎壁上得以成型,而不会随釉层的流动而发生形变,从而有了现代青瓷丰富多彩的釉下彩装饰。

2 釉下阴刻填彩和镶嵌:

青瓷釉下刻划装饰是传统经典装饰技法,但多为阳刻纹样。因为,如果采用阴刻技法,会形成较多的凹角,在厚釉层下容易出现缩釉和跳釉等工艺缺陷,所以历史上龙泉青瓷较少采用此种技法。不过,景德镇瓷器调整了方法,如明代成化、弘治年间的刻填绿彩,其方法是先在瓷胎上刻出图案,然后在已刻花纹图案之外的地方施釉,高温烧成后,再在刻纹部位施绿彩,以低温第二次烧成。这种阴刻填彩法,使得瓷器表面多了层立体感,借用到书法上,可以先在瓷胎上设计写好书法,再阴刻朱砂字迹,在字迹之外上釉,高温烧制后,再在留出的字迹处施其他釉色,第二次低温烧成。其所填的釉色是可以根据需要有机调整的,如钤盖的印章,就可以用仿古色或者朱砂颜色。

阴刻填彩方法可以使用于篆书、隶书、楷书等端正一路书体,也可以应用于点画、体势富有动感变化的行草一路,行草矫若游龙的感觉,用高温书写的方法,是比较难以凸现出来的,而阴刻填彩法用起来就更为自由精到、立体感觉更为明显,相对来说,其工艺的要求也更高、更精细。

阴刻填彩技法之外,还可以阴刻镶嵌。方法是:先将坯表面刮平,再在坯上书丹,然后把书丹文字刻除,使字体呈凹面。完成后用另外一种泥土调制泥浆,浓稠度适当,用毛笔一点一点地涂于阴刻的字里面,等到半干燥或干燥后再使用平刀或者剃须刀片把字体外面多余的刮掉。烧成后的青瓷坯体与字迹呈不同颜色,效果极佳。

青瓷书刻装饰着眼于人们对静态青瓷与动态书法视觉心理的统一、工艺技术与艺术文化的统一,从而达到“以意呈象,以象造型”的境界。综上所述,青瓷书刻装饰技法,并不是简单地在陶瓷上写字刻划,而是书家凭借娴熟的技法和超拔的艺术审美能力,在陶胚中交替运用写、刻、雕、啄等多种技法,使书法艺术在陶瓷上立体化和三维化的最佳体现。在各种青瓷器物上作多样的书刻装饰时,必须是和谐、恰当的,应该是出人意料又和谐一统的。要注意书法的行笔节奏、分行布白、整体风格与青瓷器型、釉色和谐统一;青瓷制作工艺、烧制要求与书刻技法协调统一。具体地说,在设计时候,可以是书法随器型布排,也可以器形随书法而调节,要求书法题字大小、错落、疏密、印章位置与器型特征相兼顾,要表现出书法艺术流畅、自然之韵味,彰显其文化品质与精神内涵。所创作的青瓷,要观之有味,思之有韵,目击道存,境界全出,能让欣赏者领略到书家创作时的艺术之脉,品味到贯注其中的人文气息。

上一篇:现代玻璃作品中的神怪形象 下一篇: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支系分布及艺术形式\风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