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环保意识培养渗透教育刍谈

时间:2022-09-30 09:34:09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环保意识培养渗透教育刍谈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可适当渗透环保意识教育,具体操作时,要根据学生需要,考虑现实可能性;要抓住教材内容进行渗透;要充分利用课文的写作背景;要找准环保教育的切入点。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环保知识;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作人文学科,要教学生学会关心人。而关心人的核心是关心人的生存。人的生存中,环境是重要的因素。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环境。环境向人提供生存的资源。因此,语文学科也有义务让学生了解一些环保知识,给学生灌输一些环保理念,使他们形成环保意识,将来在社会上自觉维护环境。

当前世界上,环保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环境也越来越令人担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能坐视不管。面对我们生存的空间,作为教师不能制定相关的法令措施,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走进自然,亲手改变环境。在三尺讲台上我们能做的应该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教育学生来保护环境。语文学科进行环保知识教育,虽然没有科学学科那样有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但它却有科学学科无法比拟的优越面。首先语文学科是母语,母语的学习不分时间和地点。那么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也就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其次,语文学科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是学生喜欢的学科,如课文中讲到环保知识都是以文字艺术出现,这就给学生的兴趣添上翅膀。其三,语文学科中进行环保教育不需分门别类进行,学生只当作是一种额外的乐趣,当作在消遣中得到的知识,学生压力小,收获也就大了。

那么,初中语文教师怎样才能运用好语文课堂这一有效载体,利用好语文学科这一阵地,的效地提升学生环保意识,增加环保知识。为将来在环保建设上出计献策、作出贡献。本文认为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环保知识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联系现实生活讲环保。环保知识很丰富,千头万绪,不可能都给学生进行教育,何况不是专门的环保教育课。因此教师得根据实际。实际指的是学生所处的地理环境对环保知识的要求。如农村的学生,课堂上提升他们对森林保护、土地保护、水资源保护等环保知识会更实际些许;城里学生,提升空气污染、垃圾污染等环保知识会更现实些。所需即学生的生活,现实即学生所能看到的体验到的东西。这一点在课文学科中相应的环境知识课文较多,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吴岗八年级下册)、《喂--出来》(星新一八年级下册)等。我们在进行这些课文的教学时,就要精心设计,从中提练出需要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环境、环保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

2.抓住教材内容启环保。环保知识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教学。那只是附加给语文教学中一件额外工作。语文教师要特别的规划统筹好,充分利用课本,这是最有效、最直观、直接的做法。语文课本中关于环保的知识很多,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七年级下册)里对百草园环境的生动描写,凸显出来的儿童乐园的形态,在学生向往的背后,环境知识教育也就实现了。又如《社戏》(七年级下册)、《芦花荡》(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八年级下册)等我们熟悉的的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最具代表性的文章。另外,古诗词更值得我们去探索,古诗词大部分都是通过环保的抒写,表达作者的某种理想、品质或心境。古诗词描写教学时进行环境知识的渗透,天然无疑是最为理想的。如《山中杂诗》能渗透的是森林保护;《峨嵋山月歌》却能进行自然环境的保护教育。

3.围绕写作背景说环保。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中很多的课文都需要给学生进行写作背景的介绍学习,在进行背景介绍时,能有意地进行环保知识的渗透,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一类在古诗文教学时尤为可取,如《渡荆门送别》(李白八年级上册)教学这类古诗文时,渗透的最好方法是古今对比,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差距产生的原因,然后激发其环保意识。

4.找准教学重点切环保。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除抓住代表性很强的文章外,在众多代表性强的文章里,要找准教育的切入点。如上面所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怎样才能从对百草园的优美上升到环境意识的培养,这就得从环境描写的语句中找到突破点。课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有人说,何首乌根有的像人形,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也因此弄坏了泥墙",教学中就可以抓住"弄坏了泥墙"这个点,发散开来,即可引导学生不能为了一已私利,破坏环境的教育。又如《桃花源记》中"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忽然规往,未果,寻病终"。这好是进行环境渗透一个好的切入点:好的环境不但要建设,更应该受到保护,如果要对好的环境有什么坏的打算,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都将受到惩罚。

5.控制适量讲环保。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环境专家。所以语文中的环保只能当作是学生学习收获的副产品的一部分。我们都知道,语文学科承载的任务很多,除语文最起码的任务,还有德育教育的方方面面,所以在语文学科中进行环境保育渗透教育时,一定要处里其中的主次关系,教学中,不是每节课、每一篇文章都进行渗透教育,而是文章中出现的较为明显、学生所需、现实所要、教师好教学的环境点进行教学。环保教学渗透在不破坏学科特点的情况下进行,做"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总的来说,语文老师肩上承载较多的任务,在从多任务书面前,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取舍,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有思想上的认识并付诸了实践。如果语文老师只为了教书而教书,教书只是为了教教材,那么再好的方法也只是个摆设。在环保面前,我们都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参与者。只有这样我们保护环境才不是一句空话。

上一篇: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浅探 下一篇:营造愉悦的教学情境力创教学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