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皮脂腺囊肿合并化脓性感染的临床体会

时间:2022-09-30 08:26:14

治疗皮脂腺囊肿合并化脓性感染的临床体会

741000甘肃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 要 目的:探讨皮脂腺囊肿合并化脓性感染时的手术时机与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合并化脓性感染的颌面部皮脂腺囊肿50例患者行Ⅰ期局部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清创换药,直至局部创口基本愈合,Ⅱ期行颌面部皮脂腺囊肿切除手术。结果:50例合并化脓性感染的颌面部皮脂腺囊肿切开引流术后7~10天复诊,创口基本愈合,局部炎症基本消失;皮脂腺囊肿切除术后7天复诊,拆除缝线局部创口瘢痕细小,3个月后随诊38例,无1例复发,患者均对手术满意。结论:治疗颌面部皮脂腺囊肿合并化脓性感染Ⅰ期行切开引流,待局部炎症基本消退后Ⅱ期行切除囊肿手术,局部感染控制程度直接影响预后。

关键词 皮脂腺囊肿 化脓性感染 切开引流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4.045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月~2010年1月收治颌面部皮脂腺囊肿合并化脓性感染患者50例,男39例,女11例,年龄19~45岁,Ⅰ期行局部切开引流换药,对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患者需肌注或静滴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一般情况只需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或阿莫西林胶囊即可,待局部炎症缓解甚至消失后行Ⅱ期手术切除囊肿。

治疗方法:患者初诊时颌面部皮脂腺囊肿合并化脓性感染,患侧颌面部红、肿、热、痛明显,囊肿表面皮肤潮红,张力大,压痛明显有波动感,个别患者因表面皮肤广泛水肿,顶部皮肤有缺血坏死自行破溃趋向,甚至已经破溃形成瘘道,向患者详细交待病情、诊疗方案及愈后,经患者同意后,清洁术区,常规铺巾,用11号尖刀沿皮纹方向切开引流脓肿,用2%双氧水及0.9%生理盐水清理脓腔,脓腔分泌物多者可置橡皮引流条;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升高者需肌注或静滴抗生素,一般只可口服头孢类或阿莫西林胶囊,次日局部清理换药,7~10天后,待切开引流创区基本愈合,局部炎症明显消退,表面皮肤颜色基本恢复正常,复查血常规基本正常,用2%的利多卡因行皮内局部浸润麻醉,以切开引流瘢痕为中心做一梭行切口,游离囊肿囊皮,一并摘除,用3%的碘酒处理创腔,清洁创区皮肤,修整创缘,用薇乔线间断缝合创口,敷料包扎,2~3天后揭除敷料,暴露创面,用75%的酒精清洁创面,保持创面清洁干燥,一周后拆除缝线,创口愈合良好,瘢痕细小,患者满意。

结 果

26例患者颌面部皮脂腺囊肿合并化脓性感染病程较短,囊肿表面皮肤潮红,缺血坏死不明显,切开引流后3~4天局部炎症明显缓解,口服抗生素1周后行囊肿切除术,术后1周拆线,效果佳,3个月无1例复发。15例患者因合并化脓性感染病程较长,其中2例甚至反复破溃流脓形成瘘道,表面皮肤色泽法暗,弹性差,引流术后4~5天局部炎症缓解,静滴抗生素,7~10天,除瘘道口色泽仍暗之外,创区皮肤基本恢复正常,1周后行囊肿切除术,术后患者满意。7例患者因自行挤捏颌面部脓肿,炎症向周围组织扩散,表面皮肤亦因长期摩擦而粗糙,切开引流术后,静滴抗生素,局部炎症6~7天缓解,10天左右行囊肿切除术,术后瘢痕较其他类型患者大,术前告知患者,术后患者能接受,并表示对术后效果满意。2例患者因患部在腮腺区,曾就诊于基层医院,诊断为腮腺区肿物合并感染破溃,建议入院手术,经我科门诊检查发现肿物仅局限于皮内,首诊切开引流,内容物支持皮脂腺囊肿合并化脓性感染,次日换药,2~3天后局部炎症缓解,7~10天引流创区基本愈合炎症基本消失,行腮腺区B超检查,囊肿仅局限于皮内,腮腺包膜完整,复查血常规基本正常,行囊肿摘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支持术前诊断。减轻患者手术压力,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患者术后感激,对术后效果满意。全部病例均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术后面部瘢痕细小,无因感染而引起切除皮肤多而影响囊肿周围器官功能及美观;无因感染未控制而行手术,囊肿粘连而术中未取完整造成术后复发;无因局部炎扩散而引起相因并发症。

讨 论

手术是治疗皮脂腺囊肿唯一的方法。手术中可在与囊肿相连的皮肤,尤其是见到导管开口时,沿着皮纹方向设计梭形的皮肤切口,连同囊肿一起摘除。该囊肿呈单个或多个,柔软或稍坚实的球形肿物,直径1~3cm,位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内,与皮肤粘连,但基底可以移动。有时在囊肿表面皮肤上可见点状凹陷的皮脂腺开口。皮脂腺囊肿多为单发,偶见多发,形状为圆形,硬度中等或有弹性,高出皮面,表面光滑,推动时感到与表面相连但与基底无粘连,无波动感。皮肤颜色可能正常,也可能为淡蓝色或淡黄色,增大过快时,表面皮肤可发亮。有时在皮肤表面有开口,可从此挤出白色豆腐渣样内容物。这个开口即通向皮肤表面皮脂腺的开口所在,开口凹陷系导管长度不足所致。皮脂腺囊肿往往并发感染,造成囊肿破裂而暂时消退,但会形成瘢痕,并且易于复发。皮脂腺囊肿癌变的机会极为罕见。

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是指因皮脂腺导管阻塞后,腺体内因皮脂腺聚积而形成囊肿。这是最多见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很多人都曾有过长皮脂腺囊肿的经历,其好发于头皮和颜面部,其次是躯干部。由于其深浅不一,内容物多少不同,往往被诊断为脂肪瘤,纤维瘤等。皮脂腺囊肿生长十分缓慢,但患者仍能感到其在逐渐增大。发生于颌面部皮脂腺囊肿经常合并化脓性感染,但患者对手术美观要求高,而且颌面部血运丰富,鼻唇部静脉又常无静脉瓣,“危险三角区”易是皮脂腺囊肿易发区,患者挤压囊肿易引起感染扩散,感染易向颅内扩散,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甚至危及生命。Ⅰ期切开引流,改善局部血供,控制感染,使大部分皮肤恢复正常。Ⅱ期尽少切除皮肤不致引起颌面部畸形,且手术视野清晰,降低术后复发率,减小术后瘢痕,使患者满意度及信任度增强。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张震康.口腔颌面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3 张涤生.实用美容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4 王翰章.中华口腔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上一篇: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35例治疗体... 下一篇: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3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