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颅脑损伤行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危险因素分析

时间:2022-09-30 08:07:30

重度颅脑损伤行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行大骨瓣减压后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0年3月本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行大骨瓣减压术患者23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有出现脑积水并发症的患者113例,发生率达47.5%。对所有行大骨瓣减压术患者的年龄、性别、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纤维性增厚、颅内血肿、颅内大面积梗死、术中不缝合硬脑膜、手术创面入脑性渗血等可能引发脑积水并发症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年龄、是否脑挫伤、蛛网膜是否下腔出血、蛛网膜是否纤维性增厚、颅内是否出血、颅内是否大面积梗死、术中是否缝合硬脑膜、手术创面是否出现入脑性渗血等因素是影响脑积水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纤维性增厚、颅内血肿、颅内大面积梗死、术中不缝合硬脑膜、手术创面入脑性渗血等,是引起重度颅脑损伤行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对临床防治脑积水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大骨瓣减压术; 术后脑积水; 危险因素

重度颅脑损伤的一个重要的临床表现就是颅内压增高,临床上降低颅内压是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大骨瓣减压术是通过将容积固定并储备有限的封闭颅腔转变为开放系统,以增加其容量储备的方法,以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然而,大骨瓣减压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术后的并发症多,尤其是脑积水的发生,严重的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本院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大骨瓣减压术后引发脑积水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5年7月~2010年3月收治并行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238例,男142例,女96例,年龄5~82岁,平均43.5岁。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明确的外伤史,进行头颅CT或MRA检查,GCS得分为3~8分,确诊为重度颅脑损伤,有高血压及心脏病患者除外。其中脑挫伤者10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87例,蛛网膜纤维性增厚者64例,颅内血肿者37例,颅内大面积脑梗死13例,术中不缝合硬脑膜者93例,手术创面入脑性渗血者26例。

1.2 方法 将年龄、性别、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纤维性增厚、颅内血肿、颅内大面积梗死、术中不缝合硬脑膜、手术创面入脑性渗血等因素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研究其与脑水肿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进行χ2检验,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

2 结果

年龄、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纤维性增厚、颅内血肿、颅内大面积梗死、术中不缝合硬脑膜、手术创面入脑性渗血等因素,是重度颅脑损伤行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1。

3 讨论

脑积水是重度颅脑损行大骨瓣减压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可高达40%,是影响患者预后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去大骨瓣减压手术的患者,虽然局部脑膨出早期能够缓解部分压力,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脑积水会逐渐加重。引发脑积水并发症机制为:(1)脑脊液的分泌和吸收之间失去平衡,即脑脊液分泌过多或是出现吸收障碍;(2)脑脊液循环通路阻塞,导致了脑循环障碍。

本院对重度颅脑损伤行大骨瓣减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年龄、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纤维性增厚、颅内血肿、颅内大面积梗死、术中不缝合硬脑膜、手术创面入脑性渗血等因素,是引发脑积水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本院所得结果和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Tian等[1]研究发现,年龄大的患者继发脑积水的可能性大;Yoshioka[2]指出,高龄患者脑室顺应性下降,代偿能力较差,脑膜纤维化,使脑脊液吸收潜力下降是引起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张远明[3]等人发现,术后脑积水的发生也与减压时硬脑膜未缝合导致硬膜外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密切相关,其可能原因和手术创面渗血相似,引起蛛网膜粘连,阻碍脑脊液循环;张福征[4]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外伤性脑积水的主要原因,也是由出血导致蛛网膜继发性纤维粘连闭塞,脑脊液回流受阻;另有报道脑挫裂、脑水肿、脑梗死等可压迫脑池和脑表面引起脑循环和吸收障碍[5],脑挫裂还可能导致血管受损,形成了切瓣,导致血浆外流,而回流受阻,增加血管外渗透压,阻碍脑脊液循环;蛛网膜纤维性增厚,可能是导致了毛细管壁通透性减弱,脑脊液重吸收能力下降,阻碍了循环。

对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的研究,为行大骨瓣减压手术和术后护理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降低了继发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手术中应尽可能的缝合硬脑膜,防止手术创面渗出,及时复查头颅CT,如出现脑脊液过多,应及早行腰椎穿刺引流术,以防循环障碍;其次,可早期对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改善微循环,修复血脑屏障,减少出血,减轻脑水肿和脑梗死,促进循环吸收功能。有研究指出,改变可以有效控制脑积水,可有意识的鼓励患者1日数次改变,使得脑脊液在重力作用下产生波动,降低脑导管和粘连的松解,降低循环梗塞。总之,对术后引发脑积水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的研究可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术后护理体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Tian HL,Xu T,Hu J,et al.Risk factors related to hydrocephalus after 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Surg Neurol,2008,69(3):241-246.

[2] Yoshioka H,Inagawa T,Tokuda Y,et al.Chronic hydrocephalus inelderly patients following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Surg Neurol,2000,53(1):119-125.

[3] 张远明,高玉华,邢鸣,等.硬膜减张缝合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6(3):169.

[4] 张福征.去骨瓣减压术后表现为硬膜下积液的交通性脑积水两例分析[J]. 当代医学,2010,34(16):20.

[5] 廖驭国.42例颅脑外伤后并发脑积水临床诊治观察[J].临床医学,2009,12(36):53.

(收稿日期:2011-08-30)

上一篇:严重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29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USS复位固定结合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