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05 04:19:28

33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院2004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33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发生于胃21例,小肠10例,结肠2例。术后病理,极低度恶性8例,低度恶性9例,中度恶性7例,高度恶性9例。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率96.97%(32/33)CD34阳性率84.85%(28/33)。结论 胃肠间质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赖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外科手术是首选方法,分子靶向治疗可缓解肿瘤复发,改善预后。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诊断; 手术治疗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过去曾被诊断为平滑肌源或神经源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已证实GIST是独立起源于胃肠道Cajal细胞的肿瘤,由未分化或多能的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属于消化道伴叶源性肿瘤。随着诊断标准的明确,GIST确诊病例逐年增多。但由于该病无特殊的临床症状,术前确诊困难。现收集本院2004年1月~2010年2月共收治的33例GIST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3例,男22例,女11例,男女之比2∶1,年龄31~79岁,平均56岁。临床主要症状,上腹部不适、腹痛、腹胀16例(48.5%),上消化道出血9例(27.3%),腹部包块6例(18.2%),无症状体检时发现2例(6.1%)。肿瘤分布于胃21例(63.6%),空肠回肠10例(30.3%),结肠2例(6.1%)。肿瘤直径2.0~15.0 cm,平均8.3 cm。腔内生长23例,腔外生长10例。

1.2 诊断 GIST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且缺乏特异性,早期一般无症状,经常规体检或腹部手术探查时发现,术前确诊困难。GIST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检查,消化道内镜,但最终确诊还必须依靠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标志物CD117和CD34。消化道内镜可用于胃及结直肠部位GIST的诊断。GIST在普通内镜下表现为面膜下隆起,较大的GIST通常呈球形或半球形。B超检查可以发现膨胀性生长的低回声肿块,形态规则,有包膜,部分内部可出现液化坏死血供较丰富。经皮细针穿刺活检可以明确诊断,但可能存在肿瘤破裂引起腹腔转移的风险,因此对可切除的肿瘤一般不采用。CT和磁共振成像可显示GIST肿瘤是否有周围组织和器官侵犯及淋巴结情况,围手术方式提供参考。18 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可观测到肿瘤内部代谢情况,敏感性很高,但特异性较差,且费用较高,不宜推广应用。一般用于检测GIST治疗效果[1]。GIST恶性程度分级见表1。

1.3 手术方法 33例均接受手术,肿瘤位于胃21例,胃底5例,胃体13例胃窦部 3例,占据胃两个部位2例,行局部切除6例,近端胃次全切12例,远端胃次全切3例大网膜切除13例,淋巴结清扫7例,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1例位于胃体上部肿瘤直径2 cm者用腹腔镜楔形完整切除。位于空回肠肿瘤10例,切除肠管10 cm外,相应的系膜淋巴结给予清扫,以包围手术为主。位于结肠2例,升结肠及横结肠各1例,经术前准备后切除5 cm外肠管Ⅰ期吻合,未发生肠瘘。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CD117阳性96.97%(32/33),CD34阳性率84.85%(28/33),Vimentin 66.67%(22/33),SMA 15.15%(5/33)。

2.2 随访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时间为3~48个月,目前仍生存23例,生存率≥3年24例,占72.73%,≥5年20例,占60.61%。死亡10例,术后1年死亡5例,3年死亡4例,5年1例。死亡原因均为肝脏及腹腔转移。术后有15例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服药时间3.5~37.0个月,其中有6例出现复发后开始服用,时间10~37个月。

3 讨论

自1983年Mzsur及Clark命名胃肠道间质瘤以来,病理科及临床医生逐渐接受此诊断名称,过去这类肿瘤多诊断为平滑肌肉瘤。但自分离出C-Kit原癌基因的产物络氨酸激酶受体CD117,此标记物极成为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金标准,理论上认为胃肠道间质瘤尤其是小肠间质瘤均呈CD117阳性表达。应用GIST测定,CD117可认为是诊断GIST的金标准[2,3]。虽然目前CD117不是GIST的必要条件,但仍然是GIST最特异性和最具有诊断意义的免疫标志物[4]。CD34、Desmin、SMA也常作为CD117表达不典型的GIST鉴别诊断的免疫组化标记物。

GIST可发生于胃肠道各个部位,包括腹腔和腹膜后,发病率依次为胃(60%~70%)、小肠(20%~25%)、结直肠(5%~10%)、胃肠外(<5%)[5]。本组发生于胃63.6%,小肠30.3%,结肠6.1%,无胃肠外病例,可能与本组病例数较少有关。GIST多见于中老年,40岁以前少见,年龄在50~60岁,本组平均年龄56岁,男性多于女性。GIST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腹痛、腹胀,上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也可出现头晕乏力、腹泻、吞咽困难、肠道梗阻等症状,少数病例因早期瘤体较小,可无明显症状,在体检或其他手术时无意发现。转移途径主要为血行及种植转移,多转移至腹膜及肝、肺或原发部位复发,淋巴结转移少见。

GIST常用的诊断手段很多,如胃镜及胃镜下活检,小肠镜、胃肠造影、CT、MRI、DSA等辅助检查,免疫组化等综合判断。但肿瘤位于黏膜下,消化内经活检较难取到肿瘤组织,故术前确诊仍较困难。CT扫描有助于发现直径超过1 cm的肿瘤病灶。DSA可用于肿瘤合并有出血的患者,对血供较丰富的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很难对病变作出进一步确切的定性诊断,由于患者出血合并休克,而且是一种有创检查,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GIST的确诊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CD117是C-Kit的基因产物,在GIST中阳性率可达90%以上,对该病的诊断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D34为人造血前体细胞抗原,在GIST中阳性率可达80%以上,部分患者有SMA,S-100和Desmin表达[6]。本组CD117阳性率96.97%,CD34阳性率84.85%,与文献报道基本吻合。

对可切除的GIST,手术是主要手段,因GIST很少通过淋巴结转移扩散,因此术中不必行淋巴结清扫[7]。关于术中清扫范围,目前仍无明确标准,一般认为,必须完整切除肿瘤,切缘距瘤体边缘2 cm,保证切缘阴性即可,术中须注意保证瘤体的完整性,避免引起肿瘤种植,这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如肿瘤将要破溃,可用纱布垫覆盖肿瘤并缝于胃壁或系膜上,或生物胶喷洒至肿瘤表面,防止医源播散,切除过程中先切除静脉回流管道,或用索带结扎两端系膜,起到预防肝转移及血行播散的作用。

对于GIST生物学特性很难用简单的良恶性划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肿瘤大小和核分裂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指标。本组病例按Fletcher分级标准分为极低度、低度、中度和高度危险4组,见表1,高度恶性者均在术后3年内死亡。

GIST对放、化疗均不敏感,目前分子靶向治疗以取得较大成果,络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b,STI-571,格列卫)能选择性抑制Kit络氨酸激酶受体的活性,从而抑制络氨酸激酶激活,阻止肿瘤的发生、发展,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状况,可用于不能切除的患者或术后转移复发者,口服剂量为400 mg/d,耐受性良好。

总之,要提高对GIST的认识,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切除肿瘤时要注意无瘤技术,预防腹腔及肝脏转移,术后注意随访,3~6个月一次。对晚期和复发患者,给予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分子靶向治疗,起到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Stroobants S,Goeminne J,Seegers M,et al.18FDG-Positron emission tromography for the early prediction in advanced soft tissue sarcoma treated with imatinib mesylate(Glivec) [J].Eur J Cancer,2003,39(21):2012-2020.

[2] Rubin B P,Fletcher J A,Fletcher C D.Molecular insights into the histogenesis and pathogenesis of gastroinlestinal stromal tumors [J].Int J Surg Pathol,2000,8(1):5-10.

[3] 师英强,杜春燕.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治疗进展[J].实用肿瘤杂志,2003,18(4):263-265.

[4] Went PT,Dirnhoter S, Bundi M,et al.Prevalence of KIT expression in human tumors ;a consensus approach [J]. Hum Pathol,2002, 33(5):459-465.

[5] 顾国利,王石林,任力,等.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分析和免疫组化特点[J].世界华人杂志,2006,14(22):2241-2246.

[6] 戎龙,万远廉,年卫东,等.胃肠间质瘤63例临床分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9,12(1):24-27.

[7] Mochizuki Y,Kodera,Ito S,et al.Treatment and risk factons for recurrence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 of gastroinal stromal tumors of the stomach[J].World J Surg,2004,28(9):870-875.

(收稿日期:2011-10-08)

上一篇: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性与CRP的关系 下一篇:46例急性左心衰竭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