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海事新进人员的角色转变

时间:2022-09-30 07:51:48

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海事新进人员的角色转变

摘 要: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看,新进人员转入海事角色的实质是其心理和行为适应海事文化的过程。通过认知新进人员转入海事角色的表现形态,探究新进人员转入海事角色的需求动机,分析新进人员转入海事角色的影响因子,有助于选择促进新进人员尽快转入海事角色的策略,从而提高新进人员的培养效率效果,并有利于新进人员成长成才。

关键词:新进人员 海事角色 文化心理学

当前,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已经提上日程,涉海执法力量格局发生深刻变革,全国海事系统核编转制持续推进,海事队伍身份完成根本转变,海事发展迎来新的形势和机遇。事业的繁荣依赖人才,海事发展的关键在人。近年来,通过国家公务员招录等方式进入海事系统的新进人员在数量上呈大幅增长态势。新进人员是海事队伍的新鲜血液。如何促进新进人员尽快转入海事角色应当成为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课题。本文试以文化心理学为视角略探之。

1.文化心理学的基本理念

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布鲁纳认为,生物天性只是人类发展的下限,人类生来是未完成的动物,只有靠文化才能把自己制作完成,故只有在文化实践之中的心灵,而没有特别可以从文化脉络中抽绎而出的心灵抽象物。人类社会的生成是文化累积的结果,人类一切活动都是文化的产物。“人是文化的存在”,“人永远处于先于他而存在的文化世界中,受文化中既定的无限交织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组织模式、方式和规范的制约”,“要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必须了解和理解文化。”

文化以及在文化中寻求意义,才是人类活动的真正原因。有学者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的对比研究,认为决定人类行为习惯的不是遗传因素,而是文化因素,由此明确提出了文化决定论,强调文化对人格的决定作用。按照文化心理学观点,人的心理与行为不能独立于文化背景与内容,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是文化和心理结构的动态表现。文化通过塑造人们的心理结构从而塑造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R. A. Shweder认为,没有一个社会文化环境的存在和人们对它的认同能独立于人们从其中捕捉与使用意义和资源的方式之外。人们捕捉和使用意义和资源的过程会影响和改变每个人的心理,而这种改变又反过来影响意义的捕捉与使用。个人所生存的文化环境是一种意向世界(Intentional World),人类不断地从其所生存的意向世界探寻意义与资源,而作为人的意向世界的社会文化环境的排列、结构与运作,也以供应意义与资源为目的。意义是相对于某一文化语境中的人来说的,它制约着人对刺激的反应或人的行为。文化不是外在地决定人的心理行为的存在,而是内在于人的觉知、理解和行动的存在。社会文化的环境和资源的存在和作用,取决于人们捕捉和运用的历程和方式。正是人建构了社会文化的世界,人也正是如此而建构了自己特定的心理行为的方式。E. E. Boesch也认为,文化是行动的场域,它既是结构,也是过程。总之,文化是内在于人的,文化与心理是相互建构的。

文化心理学把文化定义为共享的符号、概念、意义和语言学术语,认为这些符号、概念、意义和语言学术语从其产生过程看是社会的每一个个体一致建构的结果,并认为文化符号是用来组织心理现象的,这些符号以特殊的方式来表示信息、对信息分类或者标示行为反应。处于精神心理层面的文化是一套有意义的符号系统,它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潜意识中,它在无形中指引着人们的行为,因此,对于文化的了解,应着力对其背后的一套潜在的意义系统的掌握,人类的行为实际上或多或少都受这种无形的价值和观念系统的指引,这套价值和观念系统是在儿童时代就开始被灌输,甚至在于母亲怀胎之时就开始“谱入”的,它是下意识存在的,但却无时无刻不在支配人的行为,使人的行为成为有意义。所以,某种文化模式一旦建立起来,就会产生一种文化惯性力,就有一种保持下去的倾向。

从上文关于文化心理学基本理念的阐述可知,人的心理以及表现于外的行为与身处的文化环境二者之间有一种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既体现在文化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决定性影响,也彰显于人的心理和行为对文化的构建,不过,至为明显的是,文化对于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深刻的制约作用。因此,从积极意义上说,文化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塑造机能。

2.新进人员转入海事角色的文化心理学解读2 . 1新进人员转入海事角色的实质

新进人员转入海事角色是指由原来并非从事海事管理和服务的角色转型为从事海事管理和服务的角色。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理解新进人员转入海事角色。广义上说,新进人员转入海事角色是一种个人职业身份的转变,包括这种身份转变的过程和结果。狭义上仅指新进人员成为海事管理的执行者与海事服务的提供者这个身份转变的结果,即新进人员获得海事管理与服务的资格。如果单从狭义上理解新进人员转入海事角色,只是一种静态的观察视角,显然无从深入探讨促进这种角色转变的策略选择问题。倘若我们取其广义,则会发现这是一种动态的分析理路,很自然引出如何加快角色转变过程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新进人员转入海事角色的实质为何。文化心理学给我们的答案是,实质上,新进人员转入海事角色就是其心理和行为适应海事文化的过程,即由非海事人员逐渐转变为海事人员,从游离于海事文化环境之外的人员逐步转变为高度融入海事文化体系的人员,甚至成为海事文化的建构者和贡献源。

2 . 2新进人员转入海事角色的表现形态

既然新进人员转入海事角色的实质是其心理和行为适应海事文化的过程,那么新进人员转入海事角色必然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新进人员在心理上倾向于对海事文化表示认同。具体来说,转入海事角色的新进人员能对海事的宗旨、愿景、价值观、发展历史及现代化进程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并且有投身于其中为之贡献自己能力的主观意愿,使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海事宗旨的维护、海事愿景的达成以及海事价值观的推行紧密结合起来,与海事发展的历程捆绑起来,成为命运共同体。

第二,新进人员在行为方式上体现出与海事角色要求的符合性和一致性。详言之,转入海事角色的新进人员能自觉地执行海事管理与服务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范规则,使用海事系统内特有的语言体系、符号标志,并直接或者间接抵制与海事角色要求不相符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

2 . 3新进人员转入海事角色的影响因素

在弄清新进人员转入海事角色的实质及其表现形态之后,我们对如何促进新进人员的角色转变就能有初步的共识,即须得充分运用海事文化的熏陶和感化作用,以期新进人员能尽快在心理和行为上适应海事角色的要求。故而,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影响新进人员能否尽快转入海事角色的具体因素,如此方能有的放矢。

2 . 3 . 1新进人员转入海事角色的需求动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种,并将其进行了等级的划分,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当人的低层次需求被满足之后,会转而寻求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对于新进人员而言,尽管整体上看都有认同感、归属感以及自我价值增值的要求,但由于其各人资源禀赋、教育背景、生活经历、人生志趣的不同,选择进入海事系统的需求动机不可能完全一致,无论是需求内容还是需求层次都会存在差异。由此,个人需求的满足程度将会对转入海事角色的进度产生影响。

2 . 3 . 2海事文化明确性和体系化程度

海事文化作为新进人员适应性心理和行为活动的无形场域,其明确性和体系化程度将会鲜明地对新进人员转入海事角色的进度发生作用。高度明确并体系化的海事文化,意味着能够通过一定方式向新进人员清晰地展示海事宗旨、愿景、价值观及发展历程,从而促进新进人员的身份和职业认同,使新进人员能够尽快把自我实现的需求同海事管理和服务的要求有机结合,准确把握和定位自我,从而顺利承担海事角色的责任。反之,模糊不清和不成体系的海事文化,显然无助于新进人员转入海事角色,更多时候甚至会起到反作用,使得新进人员自我定位发生错位,不利于其个人发展,当然也会对海事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 . 3 . 3开展海事文化教育的力度和时效性

尽管新进人员在心理和行为上适应海事文化是一个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但这不代表着我们在促进新进人员转入海事角色的工作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只能等待新进人员对海事文化的被动性接受或者海事文化对新进人员的“渗透”。相反,我们完全可以采用更为主动的方式,提升新进人员适应海事文化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海事文化的教化功能。所以,海事文化教育的力度和时效性也将影响新进人员转入海事角色的进度。当然,影响新进人员能否尽快转入海事角色的具体因素远远不止上列三项,限于篇幅及论题范畴,本文仅对上列三项因素加以讨论。

3.促进新进人员尽快转入海事角色的策略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了新进人员转入海事角色的实质、表现形态及影响因子,这样就能为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促进新进人员转入海事角色的策略提供思路。下面,本文对相关策略进行简单的不完全梳理,以供参酌。

3 . 1需求动机调查

鉴于不同新进人员可能存在的需求层次差序格局,为了便于海事管理机构的领导者及新进人员自身明确转入海事角色的需求动机,以确定新进人员在海事系统中的适当位置,进行充分的需求动机调查十分必要。需求动机调查的操作方式在实践中有诸多实证方法,其中,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较为科学而有效的举措。

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将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组织性质和发展愿景,根据个人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对于初入海事系统的新进人员,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可以把自我追求的人生目标与海事发展历程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促进自身转入海事角色。3 . 2海事文化的凝练与体系化建设

海事文化的内容应当明确并且形成一个能够自足的完整体系,这样才能发挥其促进新进人员转入海事角色的思想引导和内在规化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海事文化的凝练与体系化建设。目前,海事文化建设取得了相当成果,但呈现出地域性和流动性的特征,其明确性(统一性)和稳定性有待加强。为此,我们需要在整体海事系统中深化海事核心价值观大讨论,开展不同层次的海事文化建设研讨,切实优化良好的海事文化环境氛围,凝练出无地域差异、能够适应时代变化、体系化的海事文化内涵。

3 . 3推进海事文化教育

海事文化教育是促进新进人员转入海事角色的重要一环,既体现在海事管理与服务的日常工作之中,如海事系统内特有的语言体系、符号标志等面向置身其中的新进人员的一种耳濡目染式的海事文化表达;又体现在直接向新进人员灌输海事文化内容的一系列各类培训活动之中,如在新进人员初任培训中设置海事文化课程,向新进人员系统阐释海事的宗旨、愿景、价值观及发展历程。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应当注意海事文化教育的及时开展,加强对新进人员的人文关怀的供应。比如,必须及早使得新进人员拥有海事专有标识符号如海事制服和装备,从而尽快促使新进人员建立海事角色意识,达到职业荣誉感的满足,这将对促进新进人员转入海事角色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宋文里.当代文化心理学的缘起及其教育意义――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布鲁纳评述[J].民族教育研究.2010(6).

[2]李炳全.文化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 Mattingly, C. Lutkehaus, N. C. Throop: C. J. Bruner’s Search for Meaning: A Conversation between Psychology and Anthropology. Ethos, 2008(36).

[4]丁道群.文化心理学的兴起[J].心理学探新.2002(1).

[5]刘西普.论阿Q的心理结构一种文化心理学的考察[J].学习与探索.1987(5).

[6] R.A.Shweder. Cultural psychologywhat is it?,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7]葛鲁嘉.文化心理学的多重含义与多元取向[J].阴山学刊.2010(4).

[8]庄娥霞.文化心理学中的心理咨询[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12).

[9]赵娜、宋卫芳.心理学发展的新视野――文化心理学的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4).

[10]田成有.乡土社会中的民间法[M].法律出版社,2005.

上一篇:水利工程TK聚合物砂浆的施工质量管理方法 下一篇:当哥哥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