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时间:2022-09-30 07:25:00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鲁迅先生赞叹说:“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要钻入蚁穴。”孩子们确实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可是令人遗憾的是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长,孩子们的想像力却暗淡无光了。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因此,语文教师应做一位慧眼识金的矿工,去开采想像:应做一位法力无边的魔法师,去升华想像。

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一、利用插图、启迪想像

插图是把运动着的具体事物静止地反映在画面上,是代表这个人、事、景、物的特定概念,图上的每一处,都具有视觉的形象发性特点。生动的视觉表象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如果对插图进行精心指导和启发,就是找到了一把打开想像大门的金钥匙。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有四幅插图,分别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奥尔德林走下登月舱》、《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和《月球表面》。教师可以让学生想像,月球上到底有没有水、空气?宇航员在太空中有什么感觉?还可以进行想像作文。如:航天英雄杨利伟在飞船上与儿子通话说:“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设想他看到了怎样的情景。通过这些想像,可以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中学语文新教材中的插图来自生活,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像空间。语文教师要创造机会,指导学生读图,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想像所必需的感性认识。看图的过程,是想像活动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要利用插图打通学生的感觉通道――第二信号系统,拓宽知识领域,形成想像能力。

二、表情朗读、激活想像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读与想像的结合。如果没有想像,“其义”会“自见”吗?“自见”的途径是想象的,动力是感情。可见读书有感情投入对激活整个大脑系统,发展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各作用,会打开学生想像的闸门,那样的想像似胡源头活水来。如朱自清的《春》,朗读时用轻快的语调来读,“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表达作者盼望春天早点到来的急切心情。全文都用优美的笔调描绘春天的美景,能让学生想像到多姿多彩的春天。再如:鲁迅的《风筝》,这篇文章表现“我”对小兄弟的后悔、难过之情。在“我”毁坏小兄弟的风筝,这一段,朗读时要读出愤怒、生气的语气,想像出“我”的凶狠,小兄弟的可怜、军事害怕的表情。为后来“我”深深的内疚与自己,反省自己,知错必改的人。胡感情的朗读,把分想、联想、串想有机结合起来,何乐而不为?

三、新旧结合、沟通想像

想像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观察,来源于丰富的情感体验。如口味《在声音的世界里》中的小雨声我感觉温柔、静穆、和平,而又缠绵、弥漫、无尽“这句话时,有学生质疑:作者听小雨声怎么会产生这么多感受呢?于是,我和大家一起背诵《春》中的“春雨图”,根据“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和“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这几句话,大家便品出了前三者;又给学生投入背诵了戴望舒的《雨巷》,通过想像“丁香一样结着衰怨的灰姑娘”的“哀怨”、“忧伤”、“彷徨”,并联系雨季中的一些梦想,便品出了后三者。由此鼓励学生多积累,储存能量;多观察,储备表象。

四、假设情景、发挥想像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为学生假设一定的氛围,放飞学生想像的翅膀,激发学生和的神思,从而使他们很自然地理解领悟知识。如张之路《羚羊木雕》中“我”的父母、万芳、“我”三者人物性格有很大的区别。“我”的父母重财轻义,语言咄咄逼人。“我”重视友情,被逼要回羚羊时的委屈心情。万芳是一个十分“仗义”的女孩子。我先避开人物的性格分析,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自愿组合成剧组来演这场戏。学生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改编台词,化妆表演,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为了进一步发挥想像,结合语境,想像“我回到家后的情景”给文章一个合理的结尾,写一篇小作文。同学们畅所欲言,写得也不错。

五、变换角色、唤起想像

布鲁纳鼓励想像推测在发展思维中的重要性:“机灵的推测,丰富的假设和大胆迅速地作出的试验结论,这些是从事任何一项工作的思想家极其珍贵的财富,我们应该领导学校儿童掌握这种天赋。”

教师应让学生在探索内容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进入课文的角色,对人、对事设身处地想一想:我会怎么想,怎么俞,怎么做等。以课文《古乡》的中年闰土为例,他被困苦的生活折磨得像一个木偶人。假如你是闰土,在现在的社会里,怎样能摆脱贫困?有的叫闰土南下打工,反正他身材高大,有的是力气,同时可以带上孩子一起去。有的记闰土干个体户,从小本生意做起,发展成一家公司,借鲁迅不说的“名望”,打出“闰土”的品牌。有的主张生产绿色产品,或搞立体农业等等。这样的问题往往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主意多多,既唤起了学生的想像,又教育学生在不同社会里像闰土的结局会截然不同,同时引起学生对生活的思考。我们的教学应唤起学生的想像,才能通过文字达到学以致用。

六、填补空白、丰富想像

西方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清代李渔说:“和盘托出,不若使人想像无穷。”既然如此教师应该少分析,把“空白”留给学生自己去填补。如“荷花淀”中写到水生女人听到水生报名参军的心理状态,作者精心设置了一个“空白”――“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嫂听到丈夫要到部队上去,内心感情异常复杂,但这种感情,作者没有直接点明,而用“划破手指”这么一个不经意的细节轻轻写出,从而留下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教师问:那么你觉得水生嫂的内心有什么在“震动”呢?生1:也许她舍不得丈夫走。生2:许她还担心丈夫安危,怕他这一走就牺牲在战场上回不来了。生3:也许她还在心里埋怨丈夫狠心,居然舍得丢下自己和一家老小去冒险。生4:也许她还忧虑丈夫走后自己难挑家庭重担。生5:也许她还为丈夫带头参军而自豪。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课文的艺术布白,让学生进行尝试性的填补之后,不仅能完整地欣赏文章,而且又丰富了学生的想像。

七、捕捉灵感、拓展想像

俗话说:“鼓瑟不难,难于调弦;作文不难,难于炼句。”教师平时要鼓励学生看经典作品和时尚文学,使他们能从中捕捉到闪光的语言,积累、积淀美文,培养语感,从而激发灵感,写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创意之作。

想像是活化知识的酶,能使语文课堂青春焕发,活力永存,充满创新的动力旋律。语文教师应永远有一颗年轻、快乐、富有想像力的心,让想像在语文课堂上潇洒地飞扬起来。

上一篇:改进“待优生”刍议 下一篇: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