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火眼金睛”,规避医疗意外

时间:2022-09-30 07:23:54

练就“火眼金睛”,规避医疗意外

所谓医疗意外,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或护理工作中,由于患者的病情或患者体质的特殊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患者死亡、残疾或者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其特点是:①不良后果发生在诊疗、护理工作中;②不良后果的发生从医学科学技术角度看,难以预料和防范,医务人员主观上不存在过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加强防范意识,提高临床水平

当前,基层一些医务人员很少见识过医闹,风险防范意识差,往往只凭借一腔热血和淳朴“一心赴救”,很容易造成好心办坏事。此外,基层医务人员少有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医疗知识老化,对一些疾病的早期信号不能及早发现、见微知著,因此赶不上“当时”的医疗水平。加上基层医务人员、医疗机构普遍不重视医疗告知、医疗文书书写,有些需要书面告知的被改成口头告知.一旦发生纠纷,一些人昧良心不承认,医疗机构又无法拿出有力的证据。

发生医疗意外,家属大多不理解。由于医疗意外难以预见,常常突然发生,使当事人措手不及,患者家属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基层医疗机构设施条件差,技术水平低,患方信任度低,突然发生医疗意外容易被误解为医务人员有过错。规避医疗意外带来的风险

在法律上,虽然已明确规定医疗机构不需要承担医疗意外责任,然而,在当下,却极易由此引发医患纠纷。而且由于医务人员没有原则性过错,患方大多不愿意走医疗鉴定程序,多会以闹取利,给医疗机构带来很大风险。

第一要增强防范意识 要始终坚持“医疗意外随时可出现”“一切皆有可能”这些看似残酷实则科学的观点。基层医疗机构在基础设施、技术水平、临床经验方面存在很多不足,而这些“先天不足”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因此增强防范意识,似乎比其他方面更显重要。

第二要提高发现能力 要善于学习,特别要用好自己的眼和耳。要看准确、听明白,通过与患者家属交流的有限时间,找出“特别的”患者。实践证明,对钱多、气粗、要求高、不讲理的要更加慎之又慎。要通过迅速准确的简单检查,及时发现好发医疗意外的就诊者。要善于观察、思考、总结,在“难以预料和防范”的情况下,努力发现蛛丝马迹。

第三要重视医患沟通 要练就好口才,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宁愿把可能发生的事说重些、说多些,也不要不说。对患者要认真检查,态度要诚恳,对不能接诊的患者千万不能接诊,该固执的时候必须固执,这是医疗原则问题,不是态度好与不好的问题,绝不能“心慈手软”,绝不能因为人熟掰不开情面而硬着头皮收治患者。一定要让患者知道,我不给你看病是对你的生命健康负责,哪怕发生争执,也比事后发生纠纷好。因此,拒绝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何况基层医务人员本身就有转诊职能。

第四要完善医疗告知 适时恰当地给出最合理的医学建议,比如及时转院,并竭尽所能把不转院的风险以及转院途中的风险全面而具体地告知患者或家属。

第五要规范医疗文书书写 众所周知,医疗文书是取得资格的医药卫生人员在诊疗、护理、预防、检疫工作过程中记载并制作的各类文件的总称,任何医疗纠纷的解决都离不开医疗文书。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对书写医疗文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规范医疗文书对防范医疗纠纷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病历作为各类医疗文书中最重要的原始记录,详细系统的记录患者接受检查诊断、治疗、护理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全过程,是重要的法律依据,也是医疗诉讼举证的重要资料。

《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医疗机构有过错情形

《侵权责任法》第58条规定:“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②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③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对于不能提供或提供不规范的医疗文书可能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要承担损害责任。因此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要有足够的证据意识,村医起码要写好门诊病历、抢救记录、处方、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特殊患者的转诊记录和医疗风险告知记录、发生医患纠纷后还要及时保存好吊瓶(包括未输完的液体)、药瓶、药品说明书、输液器以及药瓶卫材购进记录等,在公安部门介入时第一时间向公职人员提供。

上一篇:探索,一直在路上 下一篇:亟须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风险管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