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诵练就语文学习的内功

时间:2022-07-29 07:22:23

品诵练就语文学习的内功

品诵,是在品味赏析的基础上,通过背诵将丰富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积累得越丰富,知识面越广,语感就越强。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最基本、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导学生积极品诵。

有些老师认为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再过分强调品诵教学不合时宜,以为抓语文品诵就是在搞“死读书”,就不符合教改精神。实际上,新课程标准在每个学段的阅读教学要求中明确规定了品诵的篇数,并在附录中列出“优秀诗文品诵推荐篇目”。综上所述,品诵应该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品诵呢?

一.小学生品诵现状调查

1、小学生拥有的中外名著或经典读物数目极少,最喜欢购买《阿衰》《偷心九月天》等文字极少画面偏多的书籍;

2、阅读的习惯较差,品诵的兴趣不浓,常常觉得品诵是件枯燥无味的事,喜欢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看电视与玩电子游戏上;

3、品诵的范围狭窄,只局限于课本上的文章,很少涉猎《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经典读物,更没有意识去阅读大量的中外名著。

4、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好课内知识就行了,没有必要阅读那么多课外书,担心孩子分散精力,影响学习成绩。

二.小学生品诵对策

1、确定“精背多诵博览”品诵内容

对教材中指定品诵篇目及教师和学生搜集的精彩文选进行整理,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科学、系统地安排各学段小学生品诵的内容,有序地呈现给学生,分学段印制成册,并制定复习巩固的方案;品诵内容有弹性,分为课程标准指定内容(必背)、教师推荐内容(选背)、学生推荐内容(选背)三个方面。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经典作品,督促记忆“完整”的古诗文,苏教版教材的单元练习中均安排了读读背背这一项,其中有的是《三字经》《论语》等古代优秀诗文的节选,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让学生完整地记忆这些作品。

2、制定“精背多诵博览”的品诵方案:

(1)做好课内外的衔接。小学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语言规范、浅显易懂的文章,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但是,不应只将视线停留在教材上,教材只是一种媒介,一个例子,要学会灵活运用用教材。就品诵来说,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做好课内外的衔接,首先要精心备课,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返朴归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自主阅读、理解、感悟,把每一篇课文都读熟,把要求品诵的段落烂记于心,增加语言积累。鼓励学有余力的优等生自选课外书阅读,利用点滴时间品诵好词佳句。

其次,在教室中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开办小型借书超市,每个同学根据要求存放几本有价值的课外读物,选出专门的管理人员,每天及时收发课外书,办好借阅手续。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师生一起搜集、创作的关于诵读方面的名言等,让学生时刻沐浴在书香之中。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每天坚持阅读,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并勤做笔记,品诵优美的词句段,更好地巩固课内知识。课内外成功衔接后,阅读品诵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2)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品诵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品诵,教师传授一些品诵方法是必须的。可以是单纯的方法讲授课,也可以在新授课或拓展练习课中逐步渗透一些。理解记忆,调动多种元素帮助记忆;帮助学生寻找和建立记忆的“联系点”;整体法和部分法结合;巧妙利用插图法。

如《广玉兰》一文语言优美,教学中就要帮助和促进学生对语言进行积极、主动的积累,针对课后练习1的要求,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个自然段背一背。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的品诵活动:可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可以组织同桌互背活动,开展品诵竞赛;可以借助板书,理清层次,指导品诵,品诵第三自然段,全段共有7句话,首尾都是总写句,中间五句话按照含羞待放―刚刚绽放――盛开――凋谢这样的顺序进行品诵;可以借助各种不同形态的花儿的图片、画面,引导学生品诵,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较大。

3、评价“精背多诵博览”的效果。会品诵是一种优秀的习惯,孰练了,才能“出口成章”。然而,开始的记忆并不会延续时间太久,常常会遗忘许多。因此,真正的记忆必须要经常复习,反复训练。心理学上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进程是先快后慢。

精背、多诵、博览,构成了学生阅读品诵的层次,学生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视野越来越开阔,习作水平日趋见长。缩以,我们要立足教材,充分、合理地运用教材,同时又不囿于教材,多方面地寻找品诵材料,结合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爱上阅读与品诵。

陈红,教师,现居江海。

上一篇:浅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下一篇:健、力、美综合训练是健美操课发展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