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盛京时报》看近代沈阳居民衣食住行的变迁(1907――1931)

时间:2022-09-30 06:51:05

从《盛京时报》看近代沈阳居民衣食住行的变迁(1907――1931)

摘 要: 1906年盛京时报在奉天(今沈阳)创办,是日本在中国东北出版的第一份也是日在华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通过对其相关报道的分析,可观察出20世纪上半叶沈阳市居民衣食住行的变迁情况,给民众带来重大影响至今受益。

关键词:盛京时报 生活 变迁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2-0373-02

1906年10月18日盛京时报在奉天(今沈阳)创办,日本满洲铁路公司资助,中岛真雄任总办,是日本在中国东北出版的第一份和日在华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盛京时报内容丰富,设有评论、民国要闻、中国时势、各国电讯、欧美时事、东三省要闻、经济专栏、物价行情、神皋杂俎等多个栏目,报导我国内政外交经济军事教育文化历史等,史料价值巨大。通过对其东三省要闻、神皋杂俎、广告等相关报道的分析,可观察出20世纪上半叶沈阳城居民衣食住行的变迁情况。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1.衣

清代时沈阳城男女穿袄裤袍褂,按薄厚程度分单夹棉皮四种“男子日常穿长袍马褂,黑裤扎裤脚,白袜青布鞋。乡民多戴毡帽称耳朵帽。妇女四时一般多穿粗布长衫,内穿袄裤,布鞋不绣。”[1]进入晚清民国后欧风东渐,“今则世变愈速,服装屡易,都市少年,喜著西装”[2]妇女的装束更是千变万化,旗袍成为新宠,先是短及膝袖达肘际,赤露两臂,裤长仅尺余,下穿高腰洋袜两腿皆外露,后旗袍则喜长,下可敝足左右开襟微露两腿,腰部瘦束臀部外呈领高及耳。[2]妇女的发饰也发生变化以前人们主要挽圆髻于脑后,但“近则截发烙之,使曲散垂颈际”[2]纵观当时穿着“每喜作奇装异服,而女子为尤甚,有服时装者,有西服者,有剪发者,有烙发者,更有中服而西冠者,光怪陆离之服饰乃愈出愈奇”[3]

为了适应人们对服饰新与美的追求,许多洋行成衣店相继涌起。1926年“省市成衣非常发达,经调查共有一百四十余家”[4]其中熙记新衣装:法国线缎爱国文明俄国等布一应俱全,挖补改造接毛对色无不精妙并发卖皮袄。[5]涂上那伊斯染发液,能把白发变为黑发。人们在暴雨天道途泥泞时,可穿着胶皮鞋靴,坚牢优美价格低廉,无漏水之虑。中山装因其简洁大方成为男子喜爱的服装,中山服原价九元现价八元。这些美丽的服装使得妇女比以前更会打扮自己了,足著高跟鞋,头上斜顶小帽,除戒指、臂钏外,管环皆废矣。

2.食

近代以前沈阳地区主食以高梁米、苞米面等粗杂粮为主。[6]冬季寒冷因贮藏蔬菜不便,多腌制雪里蕻、鬼子姜并饮用粮食酿的烈酒。

进入近代后西餐传入,云龙番菜馆中番厨做英法大菜西式糕点各种洋酒烟卷且环境舒适,院内宽敞房屋洁净[7]关内传入的名菜有寿鹿香南菜馆特请京畿名师专做各样南菜。

平日里在家炒菜为了更有味,可以滴点得利斯酱油、味之素牌味精和色美味甜的顶上洋白糖。吃过饭来一支哈德门香烟,饮料酒水方面可供选择的更多,人们可以品尝蜂印香浓葡萄酒“朝之一杯心神爽快午之一杯能率增进夕之一杯疲劳恢复。”[8]三矢平汽水、纯德国式叉恩呢啤酒。哺乳期的妈妈若奶水不够,可给宝宝服用明治美丽牌炼乳(奶粉),想要保健品有九福乳白鱼肝油、仁丹等。

3.住

近代以前在住房上,“奉省昔尚俭约,屋宇多取坚固朴质,通都大邑疏鲜轮奂之制。”220世纪初沈阳自开商埠后“建筑宏丽悉法欧西,于是广厦连云高薨丽日绵亘达数十里,栉比鳞次顿易旧观。” 2而富贵之家制益华奂,或房分数进,或院辟数宅,近日居室,或仿西式,凡客厅寝室书斋浴所厨房茅厕车棚马厩,咸有分别,为用益便矣[2]。吉林孙督军在商埠地二经路建筑新房一所,园内修有一喷水池院内悉为洋式楼房,极其华美。[9]但是穷苦人家为数姓居一院,或一房辟数户,蜗居斗室。

近代以来移民进入,带来关内北方的传统民居,用土或砖盖成的硬山顶和囤顶房屋,以院落式的民居为主,有四合院三合院,还有单纯的正房和院墙。所用材料就地取材,有砖瓦石材土坯木材草等。室内物品也与以前大有不同,近日煤炉通行城市皆用之,豪族更装暖气炉盆,较舒适矣[2]煤炉取代了炭火盆,成为室内取暖的主要工具,减低了火灾隐患,使人们生活更安全舒适。

4.交通通信

传统东北道路是利用陆地上的土面或碎石修筑的,交通工具也是以人力畜力为动力的舟车类工具。[10]近代以来,新式交通工具和马路公路与铁路出现。“市政公所由工业区北至东北大学及北大营两项马路招商家包修业已开工”[11]1908年1月4日,马车铁道首先建成通车。“自火车站起到小西边门开通,车票每张洋半角。”[12]所谓马车铁道就是马拉着车在铁轨上奔跑,虽落后但“凡中等以下之民众,得以往来便利者,未有不以马铁是赖。”[13]这种交通工具终究与现代生活不符,随后电车兴起1925年11月8日举行了通车典礼。来宾们观摩了新式电车的运行情况,纷纷称赞电车迅速平稳。实行分段收费“由大清宫至大北城门段划为一段,售票为奉小洋二元;大北城门至大西门小西边门划为两段,各售奉小洋三元。”[14]

民众自由出行有了多种选择,春日町松永兄弟商会优良自行车,中英汽车公司的长途载重汽车和福特载客汽车均减价出售。与汽车的盛行相适应出现了驾校的招生广告:安全自动车商会教授驾驶技术。车辆数量大大增加,截止1927年摩托车公私所有一千三百,自用汽车六十四,营业汽车三十七,自用马车一百三十二,营业马车二百八十,自用人力车八百五十,营业人力车八千四百二十八,轿车一百四十九,拉脚车一千三百一十九,自行车一千九百六十八。[15]

对外交通中铁路扮演重要角色,20世纪30年代初期沈阳城内的铁路主要有北宁线奉海线京奉线南满铁路等。如奉海铁路建成后1928年运送旅客557245人,运货923172吨。空中航线也已开通,1924 年6月21奉天航空处举行奉营搭客飞行,东北民众不胜欣快之至,且为三省航空事业馨香以祷祝其成功者。

通信上比传统有日行千里之感,利用无线电电话传播信息,1931年2月吉林省与辽宁省无线电台实行通连。奉天日本邮便局例年一次募集电话,以应一般希望安设电话者之需要。后因商民住户增多,南市场大街添设电报分局。

5.日用品及生活环境

从西方传入的生活用品数不胜数,几乎是传统农业社会不具备的,给沈阳民众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使用珞玲香皂洁面洗手味气馥芳。爱美的女性可以涂抹旁氏白玉霜,细腻滋润色白香浓,再滴奥利那儿香水更觉爽快。刷牙用老火车牌牙粉,作为国产牙粉广告上写有:诸君欲白齿固齿嫩面请用国货,增强爱国意识。

想要照相留念,到永清照相馆。老亨大利钟表眼镜是人们喜欢的品牌,新运到大批手表眼镜美国总统牌及女友牌万年笔。照明上传统的油灯很快被西式煤油灯取代,随后电灯也开始使用:天威老牌灯泡家喻户晓。

近代以来沈阳城民众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医疗卫生有很大进步,1923年6月奉天公立医院落成,以内外两科为主外有妇人耳鼻喉等科。刘容芳女医士在小西关组织女医院“我奉西医年来已渐见发达,惟有女子以相当之学识创建完全医院应以此为始。”[17]卫生意识增强了“近查城关各澡堂污秽不堪者所在皆是,皆须修暗沟已放污水,窗户启闭规定时间以通气,每日池塘务要刷洗以保持清洁,塘布手巾按日洗涤,使用人力不能用有病之人,院内厕所以石灰清洁,若有违背严加惩罚。”[17]

近代消防也出现,民国十五年五月一日十时,小东关恩家胡同门牌199号住户发生火灾,消防水会先后赶到扑灭。此举减少了居民财产损失保证了人身安全。

二、生活变迁的影响

1.男女平等社交公开

进入近代以来随着新式交通工具的普及,公园赛马场茶园电影院图书馆等公共设施的建立,男女之间交往更便利了“现代这个社会上社交公开,脱去了以往男女授受不清的条例,是何等的文明进步”[18]“必得男女有充分的自由交际彼此才得深知关于品行心性学识和境遇,若性情相投,学品相当,志同道合他们的感情自然渐浓厚才配谈到结婚问题。”[19]

同时要求男女平等,传统意义上女子三从四德,使“女子对于社会的发展秩序的维持,毫无涉足之地。由此一般先觉的妇女也渐渐喊起男女平权的口号,为保障女子参政的权利国府电令:各该省无论何项政务如议之时需有女子参与磋商政务。[20]

2.奢华拜金

传统重义轻利的观念改变,金钱至上唯利是图逐渐影响了众人。贫富差距拉大“都市内的资本家日益增多,他们一身衣服鞋帽金器千元以上,堪比贫穷人十年八年的生活经费,他们一座洋房子在数万数十万的建筑总堪穷人子传孙数代数十代的用途,她们的奶奶小姐们见得资本老爷那般阔绰,她们周围一身的衣服首饰可供贫穷人的数十口数月的生活,他们和她们的这般浪费市上物价也渐飞腾起来,他们因此又仗着金钱的恶势力在市面上操纵物价,贫人的生活更加不得了,都市的罪恶又添上一层”。[20]

一般贫穷民众对此提出:为什么他们有钱我们贫苦,上帝与彼何厚于我何薄,那些有财产的总是挥金如土任意所为,过他们的太平日子,他们能想到世界上还有我们这等贫苦的人吗?

3.崇洋

开埠以来,洋货大量涌入,如火柴毛巾牙膏眼镜手表钟表肥皂香皂西洋镜香水西装连衣裙等等充斥市场,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而且价格比家庭手工成本低得多,自然受到欢迎。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喜用外货,亦无足矣。美人汽车洋房成为城市上流人士的“时髦的工具,他们坐在汽车里,说到民间去“衣洋货,食洋菜,住洋房,坐洋车,高呼提倡国货,这都是顶刮刮时髦人物的行动呵”。[22]

4.具备了现代市民的生活理念

自市政公所建立后,对市民进行市政文明的宣传教育,提倡民众积极参与市政建设,改变往日街路尘土飞扬,巷内满地垃圾,行人掩口捂鼻的落后面貌。诸如转弯慢行靠右行限速,禁止车辆随意停放,电车与公共汽车内规定不准吸烟随地吐痰等,轮船火车的准点出行使得民众具有时间观念学会守时。

报刊上的文章使人们视野开拓,有益于开通民智。《盛京时报》上就刊登了许多社论:我国应当怎样去发展幼稚教育、论普及教育之浅言及其方法、论开通民智宜多设白话报、论政府之组织机关报等。也连载许多小说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有反映国际风云际会的《德皇赴法被执下狱》《俄灭波兰记》等,给处于闭塞文化环境中的沈阳民众带来了海外新鲜文明的洗礼。由此人们感到以前“东省的文化向来幼稚地很,因为是历史地理的关系,但是近几年来文化程度有一日千里之势。”[23]

参考文献

[1]刘振超,刘长江.沈阳民族民俗风情[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26.

[2]金毓黼.奉天通志:第三卷[M].沈阳辽海出版,2002:2339 2336 2287.

[3]服装社论[N].盛京时报, 1926-7-30.

[4]成衣调查[N].盛京时报, 1926-9-2.

[5]熙记新衣装[N].盛京时报, 1910-9.30

[6]沈阳市志: 第十六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4: 375.

[7]云龙番菜馆[N].盛京时报, 1910-8-25.

[8]蜂印香浓葡萄酒[N].盛京时报,1925-11-09.

[9]商埠地建房[N].盛京时报,1923- 8-12.

[10]乔志强.中国近代社会辞典[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162.

[11]新修马路[N].盛京时报, 1926-5- 7.

[12]马车铁道[N].盛京时报, 1908-1-4.

[13]马铁不应停办[N].盛京时报, 1922-10-28.

[14]电车收费[N].盛京时报, 1930-12-21.

[15]省城车辆之调查[N].盛京时报,1927-6-19.

[16]医院开幕[N].盛京时报,1925-11-17.

[17]取缔澡堂[N].盛京时报,1923-5-29.

[18]如今男子亦薄命[N].盛京时报,1926-6-25.

[19]我对于妇女解放的意见[N].盛京时报,1921-5-24.

[20]国府电准女子参政[N].盛京时报,1929-3-31 .

[21]打倒都市文明[N].盛京时报, 1927-10-6.

[22]谈时髦[N].盛京时报,1931 -10-30.

[23]提倡美术[N].盛京时报, 1923-8-15.

作者简介:白云珊,东北师范大学。

上一篇:木通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及其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下一篇:自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机制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