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融机构协助法院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9-30 05:09:32

浅析金融机构协助法院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金融机构协助执行,指的是金融机构协助人民法院等执法机关完成某一特定执行事项的法律行为。具体来讲,金融机构协助执行是指金融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协助有权机关对被执行人在金融机构的存款进行查询、冻结或强制扣划的行为。在实践中,金融机构协助查询、冻结、扣划是法院执行工作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并处理好金融机构协助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在法院执行实践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融机构协助执行对策完善

一、金融机构协助人民法院执行概述

金融机构协助法院执行是金融机构依法协助司法机关对被执行人(含单位和个人)的存款进行查询、冻结或强制扣划的行为。金融机构协助执行行为既是具有公法性质的、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又是关系到广大客户和金融机构自身合法权益保护的私法行为。金融机构协助人民法院执行的方式有三种,即协助查询、协助冻结、协助扣划。其中,协助查询指金融机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以及司法机关查询的要求,将单位或个人存款的金额、币种以及其他存款信息告知司法机关的行为。协助冻结是指金融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以及司法机关冻结的要求,在一定期限内禁止储户提取其存款账户内的全部或部分存款的行为。冻结是一种临时性的执行措施,法律规定首次冻结期限为六个月,期满后,执行机关如不办理续冻手续,原冻结的被执行人的账户自然解冻。协助扣划是指金融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以及司法机关扣划的要求,将单位或个人的存款划拔至指定的账户的行为。

对金融机构协助义务的规定主要出自于《民事诉讼法》和《商业金融机构法》等法律规定中。《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对查询、划拨、冻结存款进行了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有权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但查询、冻结、划拨存款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二、金融机构协助法院执行中的存在的问题

金融机构对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并不缺少制度和技术上的保障,但理论的成功并不必然预示着执行实践的成功。在执行工作中,凡涉及金融机构查询、冻结、划拔被执行人存款时,经常会遇到协助体系不利于法院执行的各种阻碍,使涉及金融机构协助执行案件陷入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行查询方式存在的问题。

没有统一的区域性银行账户查询机构。被执行人存款信息是不确定的,即在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都有可能有存款。由于没有统一的区域性银行账户查询系统,而实际操作中,不同的银行是不能相互查询的,相同的银行在不同的地区也不能相互查询。为了查清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法院执行人员不得不逐个对上述金融机构进行查询。只要多花些时间,逐个银行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还能够基本查清存款情况,但如果被执行人不在本地存款,在没有线索的情况下,要查清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根本无法做到。在这种现状下,极容易给懂点银行知识的人钻法律空子,法院很难通过银行查询、冻结、划拔地实际执行到位。

(二)现有的冻结、扣划被执行人银行存款操作方式存在的问题。

(1)不能办理跨营业网点的冻结、划拨手续。2002年1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金融机构协助执法机关查询、冻结、划拨的规定》,规定了金融机构可以实现跨营业网点的查询,但是不能办理跨营业网点的冻结、划拨手续,只能到具体账户的开户网点办理冻结、划拨手续。比如在执行中,笔者就经常遇到在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查询到被执行人在此行的乡镇网点有存款,而人民法院要冻结或者扣划却需驱车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前往该乡镇信用社的情况。目前随着自动取款机、网上银行的出现,使得储户办理取款转账手续变得十分快捷,这短短的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就大大增加了存款被转移或提取的风险性。

(2)金融机构在协助人民法院扣划银行存款时,依据其内部的规范性文件审查手续十分繁杂,耗时长,影响了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实践操作中银行操作方法如下:一、银行接到相关手续时,先由其营业部的领导审核,再进行前台操作。而在前台操作时,先由操作人员制好单后,进行扫描,对现场的法院执行人员的现场摄像上传,再由上一级的分行相关人员进行审核通过后,由上级分行远程授权予以扣划,经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排队等候授权。现有银行卡业务、网上银行、异地取款业务及快捷支付等方式十分发达,在等候远程授权时经常发生存款异动,使扣划失败,不利于执行工作的开展。

三、构建金额机构协助体系的几点建议

(1)加强联系与监管。法院应进一步加强与金融主管、监管部门联系,认真落实法律规定的相关要求,充分发挥联动机制的作用,保证法院便捷、迅速地依法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尽快执结案件,使申请执行人及时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对个别金融机构不协助执行,干扰、影响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人民法院应及时发出司法建议函,与金融主管、监管部门取得联系,提请金融主管、监管部门及时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而金融主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各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及法制教育,加强对金融机构内不履行协助义务的违法行为的管理,特别是违法履行协助义务的责任追究。人民法院执行人员在银行协助执行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对金融机构协助人员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掌握银行协助法院执行的有关法律规定,认识到银行协助法院执行是自己应尽的法律义务,同时,更要让他们认识的不协助法院执行会带来的法律后果,特别是该受到何种处罚,促使其做到积极自觉地协助人民法院做好查询、冻结、划拨工作。

(2)提高素质、严格执法。人民法院执行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熟知相关的法律和行业规定,对金融机构不协助执行的行为一经发现要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切勿放任,导致钱款转移。依法加大对不协助执行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处罚力度。对为当事人通风报信、转移存款、隐瞒账户的,严格依照民诉法及相关规定以妨害诉讼处理,该罚款的应罚款,该拘留的应拘留。因金融机构工作人员通风报信造成人民法院执行人员人身受到威胁和伤害的,直接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3)持续推进”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模式。 作为人民法院与商业银行共同探索协助执行新模式的过程中卓有成效的创新举措,值得在现阶段全力予以推进。建立广泛覆盖、措施全面、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的网络执行查控模式是今后的发展方向。”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模式以对全部被执行人的查控为目标,覆盖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银行存款账户;”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模式以对被执行人人身和财产的有效查找和控制为目标,就商业银行协助执行来说,力争实现”查控一体化”,即囊括查询、冻结、扣划等强制措施的网络化施行;”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模式以实时的网络化数据交换和系统批量处理为目标,由专人、专门设备集中处理,系统自动完成信息的传递、筛选与反馈,逐步实现便利化、快捷化、实效化执行查控;”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模式以确保信息安全和保密为目标,通过安全网络链接,设置严格身份认证及信息核验程序,堵塞违法违规漏洞,确保信息仅能基于案件本身合法使用。

作者简介:

楼文云(1987年5月12日-)男,汉族,籍贯奉化,工作单位为浙江省奉化市人民法院,司法警察。

上一篇: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研究 下一篇:南充市城镇居民对抗震减灾知识的掌握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