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特大型企业履行政府统计调查义务的改革方向

时间:2022-09-30 05:09:11

试论特大型企业履行政府统计调查义务的改革方向

摘 要:文章对目前政府统计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特大型企业如何履行政府统计调查义务的改革方向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特大型企业 政府统计调查 义务 方向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219-01

自从2003年山西省开始实行在地统计制度,至今已经有8年时间。施行“在地统计”制度,健全和完善了基层统计工作,尤其是县级地区的统计报表制度,便于分级考核以县区级别为起点的地区经济总量及其他相关指标。通过政府统计部门和驻地企业8年的共同努力,基层统计工作全面发展,业务水平不断提升,数据质量稳步提高。但在实际统计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现实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以继续推进统计制度向前发展。

从今年开始,规模以上企业的标准有很大提升,例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起点标准从年收入500万元,提高到了2000万元,其他类型的企业标准也有很大的提高。从企业经营情况看,目前山西省大型和特大型企业跨地区经营,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经营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兼并重组资产整合现象层出不穷。这从侧面反映出企业的竞争能力在逐步增强,经营管理水平在不断提升,为国民经济的繁荣作出了更大的贡献。同时,大企业集团履行政府统计调查工作义务的技术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在政府统计调查工作中,特大型企业肯定会遇到“在地统计”的困扰。

一、目前政府统计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政府统计调查工作是以县区为基本报送单位的,要求无论公司的行政级别如何,都必须从所在区级政府统计部门开始报送政府统计报表。这么小的报送基础,与特大型企业的“大”形成了一些“矛盾”。企业集团是按照资本关系形成的紧密型组织,而在地统计制度要求企业按照法人所在行政区划的隶属关系报送报表,这样的话,经营范围遍及全省各地的特大企业就被分割为了很多的小的行政单元,如果某一个行政单元内,它只是一个产业单位(甚至都达不到一个产业单位的标准),它就无法填报统计报表。类似的,如果某一行政区划内存在一个统计上承认的统计调查单位,例如某工业企业的法人注册办公地点,但是,假如这个法人主体只有部分产业单位在同一行政区划内,或者没有一个产业单位在同一行政区划内,那它应该如何履行政府统计调查义务呢?是否填报本行政区划内的政府定期统计报表,并确认为该行政区划内经济总量的组成部分?是应该填报属于该行政区划内的经济总量,还是企业所有的经济总量?或是不填报任何统计报表,转而由所属的产业单位按照对应地区填报政府统计报表?由此又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一个集团总部高度控制价格和销售渠道的产业单位应该如何计算产值,如何填报产销存报表?它如何填报企业经济效益报表?能耗类报表又该如何填报?

目前在工作实践中是如何处理的?笔者以自已知道的本企业的处理方式来谈:我们在本市的经济总量全部由集团公司负责统计的相关部门从公司办公地点归属地的区统计局报出报表。如果按照“在地统计原则”,这份报表里所包含的经济总量,属于三个不同的县区级统计局管辖范围。其他的集团所属法人单位按照其法人注册地履行政府统计调查义务。显而易见,我们集团被动地划分成了很多的统计区块。单从工业企业产销总值表来说,由于各地区的工业品产量是肯定的,所以产量产值是比较准确的。企业财务状况表由于是按照资本纽带编制的,涉及到复杂的资本结构和关联交易,所以集团总部的财务状况表只能做到相对准确。而且,笔者个人认为这份财务状况表不能充分说明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综上所述,跨地区特大型企业集团定期报表制度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

二、相关对策

特大型企业集团的政府统计调查工作,笔者认为应该朝大、小两个方向或者大小结合的方向来改:

1.“大”就是要起点大。针对特大型企业集团,政府统计调查对象应该改为集团整体,而不是按照行政区划来分割特大型企业集团。这样的好处在于,作为被调查对象的特大型企业的集团会更加重视政府统计工作,容易准确调查特大型企业集团的经济总量,减少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对统计数据的行政干预,避免出现重复统计现象。缺点在于,由于特大型企业作为整体填报统计报表,不利于准确计量各地区尤其是县区一级的经济总量。由于特大型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条较长,其内部抵消的经济总量很大,有降低某市或某省的经济总量的可能。

2.向小的方向改。改变目前存在的特大型企业按照集团法人所在行政区划履行政府统计调查义务的现状,完全按照法人资格来履行统计调查义务。好处在于:被调查对象的各种调查数据清晰可查,有利于准确计量各地区经济总量,尤其是最基层行政区划的经济总量。缺点是:不能从根本上反映特大型企业集团的实际经营绩效;由于被调查单位数量的增加,势必会加重调查主体工作负担。而被调查对象也要增设相应的机构和人员,有可能造成调查对象的抵触情绪,加上有可能出现的干预统计数据的行为,影响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长产业链条被切短,地区经济总量短期内增幅较大,地区经济总量有虚增的情况出现。

3.折衷改。特大型企业集团和所属法人企业同时按照在地统计原则报送统计报表。这样的优点是大型企业集团的经济总量和相应地区的经济总量都可以得到恰当体现,可以分别计量考核从省至县区的经济总量。在考察省级经济总量时,可采用集团汇总报表;考察各区经济总量时,用最基层法人的报表。但缺点同样存在,最上层次的经济总量有显著的虚减,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经济总量。产品产量可以对应,但产值和企业财务状况由于有内部抵消的因素存在,不是简单相加汇总,所以不能简单对应。同样存在增加机构、人员的难题。

各国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发展阶段不同,政府统计调查制度也应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笔者认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科技手段的日新月异,我国的政府统计制度一定会更加先进、完善和科学。

(作者单位: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处 山西太原 030000)

(责编:若佳)

上一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开发的工作原则 下一篇:吉林省医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