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了,就要让农民高兴起来

时间:2022-09-30 03:29:51

丰收了,就要让农民高兴起来

2006年7月,山西运城一农用三轮车西瓜卖价在20到30元之间,平均每斤2到3分钱,有的瓜农将西瓜直接拉到了垃圾场。10月,陕西省的芹菜大面积丰收,但批发价每斤只卖6分钱,西安市阎良区有的农民赶着种植冬小麦,无奈地用旋耕机将地里的芹菜搅碎,埋到地下。11月,北京市大兴区的魏善庄镇大白菜大丰收,菜商把大白菜的价钱压到每斤五六分钱。

没做过农民,不知道农民的辛苦;没做过农民,不知道丰收带来的也可能是烦恼。“卖难”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视野,也打击着农民的心。我们不禁要问:农民明天到底种什么?怎样不让农产品“卖难”?让农产品与市场顺利对接有哪些路可走?

精深加工

陕西一位果农有一次和一位专家对话。果农问专家一天吃几个苹果,专家说“一个就够了”。果农不解,“你们说种苹果能赚钱,可不管我们种多少,城里人每天总是吃一个,提高产量卖给谁啊?”专家回答说:“3个苹果能榨出1杯果汁,早晚各喝1杯,一天就能吃你6个苹果。”

经过施肥、除草、收割等22个生产环节,每斤小麦带给农民的纯利润是以角和分来计算的。可是一经过农产品加工就开始“赚大钱”了:一斤小麦几毛钱,加工成饼干能卖好几块钱,再变成“曲奇”价格又可以翻几倍甚至十几倍。苹果变成果汁,葡萄变成葡萄酒,牛奶变酸奶,糯米变汤圆……

在农业产业化的今天,延长农业产业链,使原始的农产品变成食品、饮品、乳品和酒类,这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最直接的方法,也是农民致富的必由之路。

订单农业

“今年辣子明年蒜,后年苹果垫猪圈”,这是过去在陕西省眉县流传的顺口溜。但是“订单农业”让这种现象发生了改变。

辣椒种植集中的眉县横渠镇,2005年共种了3万亩辣椒,但辣椒酱加工企业就有9户,还有10多户干辣椒收购大户,村民足不出村就可把辣椒卖掉。2005年老牛面粉厂在全县发展优质订单小麦16万亩,以每公斤高出市场价10%收购,仅此一项就为农民增收1200万元。

2006年9月,北京顺义区的李桥绿地合作社与京客隆超市签订了100万公斤的蔬菜供销合同。专家认为,农民和大超市企业对接互动,扩大订单生产面积,调整优化了种植结构,实现了农民、企业、市民的共赢。

订单农业中农户按合同要求提品,按合同价格获取收益,既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又保障了利润空间,使农户吃上了“定心丸”。在我国很多地方,订单农业已经通过以销定产,以产促销,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农民种养的积极性,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经营风险。

农民专业合作社

山东省诸城市龙宿村村民鞠建涛是种植大棚蔬菜的好手,但过去单打独斗总是摸不准市场行情。2003年,龙宿村种植户成立了蔬菜生产合作社,从寿光引进优良品种,从外地聘请技术顾问,实行标准化生产,先后联系江苏、青岛等10个外省市县的客户上门收购蔬菜,解决了以往蔬菜销售难、效益低的问题。后来又进行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证,并申报了“龙宿”牌商标。现在,龙宿村蔬菜生产合作社已有社员260多家,发展起高档大棚400多个,形成了规模优势,棚均收入15000元以上。

2006年10月31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服务为桥梁、以经济为手段、以共赢为目的,把农民联合起来,既坚持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这个基础,充分尊重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自,又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情。(摘自2006年11月21日《中国经济导报》)

上一篇:食品安全 我们仍有监管“软肋” 下一篇:道德究竟离我们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