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高校语文课程构建和发展对策

时间:2022-09-30 02:25:56

概述高校语文课程构建和发展对策

一、改进大学语文教学的管理方式

推进管理民主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已经由传统的“管理式”向“民主化”转变,学校管理者逐渐由“管理”向“服务”转变,而被管理者则是由“服从”向“参与”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民主化”的议事机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议事机构的根本作用就在于让相关主体充分地参与进来,通过观点陈述、就事论辩,最后以表决的方式进行相关事务的决策。这种决策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者或者是一小撮管理者对于决策权的把持。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借鉴其他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成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会、学术委员会等议事机构,让有不同观点的人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充分的辩论,以指导我们决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人文素养培养中的一个内容就是倡导个性的发展,提倡人的自由,人的理性思考。我们可以想象到,在一个“民主化”的高职院校中,学生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个性特征,教师可以任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教学,这在无形中提起了他们对学习、教学的热情度,激发了他们对于所学专业的探索欲。仅此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管理“民主化”对于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是极其的重要。

二、正确认识大学语文的课程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兼具人文性、审美性、工具性特征,三者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缺一不可。缺少工具性的“大学语文”只有“灵魂”而无“肉体”,而缺少“人文性”的“大学语文”则只有躯干,毫无思想,只是一门普通的“应用文”写作课。因此,“三性”我们必须同时重视,都应该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体现出来。这不仅是“大学语文”课程资源有效开发的要求,更是课程目标正确指向与否的重要标准。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大学语文”课是面向“文、理、工、农、医、财、法、外语、艺术、教育”等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教育素质课程。到目前为止,大学语文是各大高校的核心公共课程之一,与英语、大学数学、计算机等共同构成了大学公共课体系。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大学语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是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担负着传承、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职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它能让学生了解文化,体会文学精品所折射出的“思想光芒”,领悟文学大家深邃的思想境界,在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中提升人文修养。其次,“大学语文”课程是实现审美思维、理性思维、健康心理等内容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学语文”能让学生感知到美的存在,享受到存在的“美”,并为他们提供了一盏通向“美学”境界的指示灯。学生们在接受美的熏陶、审美的过程中,无形中提高了审美创造能力。理性思维、健康心理的形成也有赖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实施。目前有很多高职院校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开设了相应的心理课程、心理咨询室。这不仅是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更是让学生能够找到“心灵家园”的有效方式。最后,“大学语文"课程是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课程”的延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阅读、理解、背诵、书写”等传统语言技能。但与此前学习有所不同的是,这些语文技能水平的培养,全靠学生自己把握。因此,学生们在大学学习“语文”课程会感觉到很轻松。现代社会对于语言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的是表达、交流、沟通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语文”课程所特有,也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

三、抓好大学语文教材建设

1.课程教材的合理选择

目前,“大学语文”已经不是过去“单一”、“唯一”版本,而是出现了很多版本的《大学语文》。高职院校选择适合自己版本的语文教材,这将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现实的问题。在选择教材的时候,也应该以“双主线”为选择的标准。那么,何谓“双主线”?即以收录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心灵感情等内容的文章为一条主线,简称“人文线”;以编写了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等语言技能培养内容的文章为另一条主线,简称“能力线”。

2.校本教材的合理建设

除了规划教材,校本教材的建设也应该引起高职院校的重视。校本教材是与校本课程相对应的,起源于英、美等国家。它产生的初衷是为了弥补“材”所缺少的“地域性、地方性”缺点。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具有地方特色”是校本教材最大的特色。这里的“地方特色”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地方地理、地方人文、地方民族、地方经济、地方社会、地方人口等。例如黄伟林编写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高职高专版)》中就突出了广西的地方特色。该书中刻意的选取了一些关于“广西题材、广西作者”的文章。

四、改变大学语文考核模式

考核模式的科学与否,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否,都直接影响到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态度。建立合理化、动态化、科学化、全面化的评价机制,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动力之一。

1.教师考核体系的完善

对于教师的考核,可以有“自我考核、机构考核、学生考核”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自我考核。自我考核的方式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应用比较广泛的,还是自我评价、自我鉴定。自我评价的内容包括:个人的基本简介;思想觉悟上的认识;教学的基本情况;科研上的成果;存在的不足;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其次是学生评价。教师教的好不好,其实学生的心里是最清楚的,因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接受者。最后是机构考核。基于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的评价,学校会对教师再做一次全面的考核。

2.学生考核的综合性考虑

首先是发展性考核。这种考核着眼于学生的未来,长远发展,而不是只盯着学生的近期、表面表现。发展性考核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激励手段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发展性考核的特点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这里的“差异”包括学生的心理需求、健康状况、兴趣爱好、优势特长等方面的内容。发展性考核的方式可以有实践活动、试卷、心路感想、读后感等。其次是分层次考核。跟发展性考核相类似,分层次考核主要也是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但有所不同的是,发展性考核关注的是个体学生差异,而分层次考核则着眼于部分之间的差异,也就是从宏观上来考量学生的不同。分层次的标准可以有很多种,主要是高考分数、智力测验、实践能力、兴趣爱好等。例如大学英语教师根据英语高考分数,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了A、B两个班。A、B两班的学生在学习内容、考试内容上都有所区别。实践表明,分班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再次是形成性考核。这种考核的方式重点在过程,考核的是学生的综合表现、综合素质。因此,对于学生的发展全过程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这种考核方式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僵化模式,是一种动态的考核。例如当前的学分制下,有部分高职院校将大学语文的学分提高,并且将其分配到教学过程中的日常作业、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考勤等方面上。这种将“鸡蛋放到不同篮子”里的作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考核方法,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刘邦凡张松竹单位:燕山大学文法学院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管窥中学语文学习力的培育 下一篇:管窥高院教育教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