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时间:2022-09-30 02:11:54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引线,进步的向导。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只有善于思考,才能提出问题;只有善于提出问题,才能创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提问,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那么怎样让学生学会质疑呢?

一、要大胆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充分说明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内驱力,促使学生去思考,去发现。我在教学中常采用这样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1)适时增加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2)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3)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积极思考;(4)区别对待不同成绩的学生,让人人都能思考,都能思考出结果。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与教师关系和睦,学生才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属于自己的问题。人们常产生一个严重的误区,应试教育满堂灌,实施素质教育则满堂问,于是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跟着教师的问题跑”的现象,这样彻底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霸占”课堂,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为了让学生有质疑的时间和空间,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进行设计的:(1)课外预习课文(初读,感悟课文内容);(2)自己心中明确哪些地方有疑问;(3)借助工具书试看能不能进行解释;(4)学会合作与交流,倾听他人建议;(5)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另外,教师要教给学生方法。“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步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的发问能体现学习语文“个性”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凡事问个为什么的习惯,使他们明白多疑多问是好学深思的一种良好学习品质。《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研,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学生敢问的同时,要注意问题的质量和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为了让学生质疑做到有的放矢,问到点子上,问在关键处,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对学生进行引导的:(1)抓住标题质疑。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指导学生推敲标题,有利于提高其把握文章中心和结构的能力。如《飞夺泸定桥》的中心词是什么?“飞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飞夺”而不用“强夺”?通过讲座分析,使学生对课题的特点及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理解。(2)加强对文中重点词、句进行质疑。(3)对矛盾进行质疑。如《卖火柴的女孩》一文中,小女孩明知不敢抽出火柴点燃却又终于点燃了一根又一根的火柴,直到抽完为止。当学生有疑了,又怎样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达到无疑呢?一是把握文章中心,引导深入思考;二是结合上下文,认真分析找出文章的主题;三是结合生活经验和课外阅读的知识去解决。凡是通过努力能自己解答的问题,要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由于学生理解力、知识面不同,他们质疑的层次也存在差异,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那些肤浅的问题,切忌武断,更不能讥讽嘲笑,只要我们不断地给予鼓励,并循序渐进地诱导,才能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总之,教师利用质疑问难,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地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学习和发现知识,开拓和创造新思维。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切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质疑问难,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贵州省桐梓县娄山关镇第四小学)

上一篇:国之粹 第10期 下一篇:一百年后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