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里的“中国角色”

时间:2022-09-30 12:50:55

第三次工业革命里的“中国角色”

我们在二十世纪前叶迎来了石油时代的迟暮,对于各国而言,下个十年的命题是:选择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夕阳能源和夕阳工业,还是选择第三次工业革命里的朝阳能源和朝阳工业。而中国似乎能在这场新的“革命”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18世纪下半叶,伴随着纺织业机械化的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从前需要在几百个小型手工作坊里辛苦手工劳作所完成的任务集中在了一个纺织厂里完成,工厂应运而生。20世纪初爆发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的亨利·福特已经可以熟练掌控流水线,标志着大生产时代的到来。前两次工业革命在使人们变得更加富裕的同时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如今我们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中,制造业也在向着数字化前进。正如《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者里夫金所言,这不仅会改变商业,更会触及到其他领域。

许多非凡的科技成果日趋融合:智能软件、新材料、更加灵巧的机器人,新工艺流程(尤其是三维打印技术)和整个基于网页的各种服务。过去的工厂以快速、大量制造相同产品为使命—曾经福特在关于汽车外壳涂漆上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任何顾客可以将这辆车漆成任何他所愿意的颜色,只要它是黑色的。但是,随着生产少量多批次产品(即接受消费者定制)的成本日益下降,未来的工厂将会把精力放在处理大规模的消费者定制品的订单上面。届时,工厂可能就不是福特的流水线模式,而更像是一个个纺织作坊了。

Q: 您的上一本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并且受到总理和等中国国家领导人的推荐。书中您强烈推荐中国尽快投入第三次工业革命,但中国的条件成熟吗,还是先走完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发展阶段更为稳妥?

A: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最近中国政府宣布其页岩气资源潜在总量约是美国的两倍,而且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风力资源。其中海上风能资源占3/4,根据一项由哈佛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进行的研究成果表明,至2030年,风力发电就可以满足中国所有的电力需求。

此外,中国也是世界上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对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却仅仅在近些年才提上日程。中国的生物能与地热能的总量也相当可观,但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勘探。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目前陷入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的角力之中—中国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这一诱惑使中国倾向于更加依赖日渐式微的传统能源。然而煤炭和天然气固然令人兴奋,但是相比于巨量的可再生能源而言,却是如此的苍白无力。可以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地位正如沙特在石油产业中的地位一样,中国每平方英尺的可再生能源潜力要远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其他国家。

因此,中国人需要关心的问题是20年后中国将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是身陷于日薄西山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之中继续依赖化石能源与技术,还是积极投身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科技?如果选择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条道路,那么中国极有可能引领亚洲和世界其他国家进入下一个伟大的经济时代。

Q: 《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本书为中国读者描绘了一副基于新能源和互联网的未来景象,但是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以劳动力数量而见长的国家,主要竞争优势就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这种优势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还有意义吗?

A: 纵观人类历史,新型的通信技术与能源体系交会之际,正是经济革命发生之时。新能源革命使得商业贸易的范围与内涵更加广阔的同时,结构上也更加整合。

未来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即将融合,并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奠定坚实基础。数亿人将可以在家中、办公室和工厂里生产自己的可再生能源,并通过“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能源的共享,同我们在网上获取和分享信息一样。值得注意的是,伴随能源民主化而来的是人际关系的根本性重组,影响我们经营企业、教育子孙和参与公民生活的方式。这项工程的结束将标志着以勤劳、创业和大量使用劳动力为特征的200年商业传奇故事的结束;同时,它标志着以合作、社会网络和行业专家、技术劳动力为特征的新时代的开始。

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传统的、集中式的经营活动将逐渐被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分散经营方式取代,传统的、等级化的经济和政治权力将让位于以社会节点组织的扁平化权力。

如果互联网通信能够管理绿色能源,地球上的每个人就都成为自己的能量源,无论从字面意义还是比喻义来解释都是如此。数十亿人得以在一个巨大的社会化网络中像分享信息一样分享能源,这创造了全球经济民主化的基础,标志着人类的一个新开端。

Q: 如果第三次工业革命真的让全球走向分散化制造,那么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还能在全球制造产业链中获得优势吗?

A: 在过去,制作东西通常是把他们拧在一起或是焊接在一起。而现在,可以在电脑上设计东西,通过建立连续的物质层级创造一个立体形象,然后在3D设备上投影出来。数码设计只需鼠标轻点几下就可以了。3D设备不需要人们全程照顾,而且做出来的东西对于传统工厂会很难达到。很及时,这些设备能够实现几乎所有目标,不论是在你的车库还是在一个非洲的村庄。

三维打印的应用是令人吃惊的。现在,助听器和一些军用飞机的零部件使用指定的形状进行打印。地域概念上的供应链会发生改变。如果在沙漠里工作的工程师发现自己忘带了工具,不必再从最近的城市来获取,只需要下载设计图纸打印就可以了。当飞机悬停在空中来获取零部件,当人们发现没有空间来存放他们买来的东西,这一天到来的话会显得很美妙。

其他改变也很重大。新材料更轻更坚固更耐用。碳纤维正在替代钢和铝,来制造从飞机到山地车这类产品。新技术使得工程师在小规模下制作产品。纳米技术带给产品更强大的特点,比如绷带可以治疗伤口,发动机运行更有效,瓷器更容易清理。基因工程的病毒被用来制作电池。随着互联网能够让设计师生产新产品,门槛在下降。福特公司需要大量的资金建立巨大的河路日工厂(river rouge factory);但现在,除了笔记本电脑和创新的愿望,他需要花的钱很少。

像所有的工业革命一样,这次也会很混乱。数码科技早已经动摇了零售业和传媒业,就像纱厂毁掉了手工纺纱一样,像T模型(MODEL T)取代了马车一样。人们会思考未来的工厂是什么样,然后感到震撼。将来不会充满了用石油做成的肮脏的机器,很多是很清洁的。在一些汽车制造商里,员工们可以制造出以前两倍的产品。许多工作不是在工厂里而是在办公室里,充满了设计师、工程师、IT专家、逻辑学专家、市场营销员工以及其他专家。将来的制造业工业需要更多技能。一些枯燥的、重复的工作会显得古怪:产品没有铆钉,也就不需要铆工了。

工业革命不仅影响产品如何制作,还影响在哪儿制作。在过去,工厂总是转移到低工资地区来削减人力成本。但是人力资本越来越不重要了:499美金的iPad ONE,仅仅只包含33美金的人力成本,到中国的只需要8美金。海外代工的产品逐渐移动到富裕国家,不是因为中国的人力资本在上涨,而是公司需要更快的反应顾客的需求,来满足顾客。一些产品甚至设计人员和生产人员在同一个地点产生。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期在交通、电脑、装配金属和机械工业领域,10%-30%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在2020年美国可以实现自主生产,每年增加的总产值差不多在200亿-500亿美元之间。

Q: 工业革命这样的字眼总是极具冲击力,但它的过程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你构想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需要多久?更为重要的是,它会对现有的企业产生什么冲击?

A: 让我们回顾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代表—石油和天然气用了40年左右的时间才逐渐代替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动力能源的统治地位,我认为我们还将需要25-30年的时间,第三次工业革命才会对商业模式进行改变。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一台小3D打印机都能以接近零的边际成本,在全球因特网上越来越多的营销网站为自己的产品打广告。目前亚马逊和Esty就是新兴分布式营销网站,如90万生产商正在Esty的网站上以零成本为产品打广告。每月有接近六千万来自世界各地的顾客浏览Esty,并有不少人在这个平台上与生产商互动。顾客在Esty购买产品,Esty只会向生产商收取少量费用—这种横向拓展的营销模式使小公司能与国际大公司公平竞争,并使小公司以极少的成本接触到全球广大的用户市场。

因此我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会对商业模式进行根本变革,未来中小企业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因为它们可以把信息网、能源网和互联网结合,并且以合作社形式彼此合作,从而极大提高生产力。但请注意,这并不意味着大公司会全部消失,有一些大公司会存活下来,但必须应对起来做一些相应转变,以集成的方式与中小企业进行合作提高生产力。

同时,企业家和管理者也要接受培训,学会如何利用尖端商业模式,包括分布式与合作式研究、发展策略、开发源码和网络商务、绩效合同、能源分享协议、可持续低碳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相比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管理模式将有质的区别。

Q: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中有没有走在前端的案例,中国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A: 德国是引领世界进入新经济时代的先锋。境内生产的电力有25%来自可再生能源,并有望在2020年超过35%。同时联邦政府和德国电信公司已经同德国国内六个地区合作,实验引入一个“能源因特网”。

“能源因特网”可使数十万德国企业和数百万德国家庭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以氢气的形式储存,并在智能能源因特网上共享绿色电能。在德国,不少社区都在将商业建筑和住宅改造为小型绿色发电厂。到目前为止,德国已有一百多万栋建筑被部分改造为小型绿色发电厂。

但是我想先敲个警钟,支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几大支柱必须同时存在,否则其基础便不会牢靠,这五大支柱分别是: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将每一大洲的建筑转化为微型发电厂,以便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在每一栋建筑物以及基础设施中使用氢和其他储存技术,以存储间歇式能源;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每一大洲的电力网转化为能源共享网络;将运输工具转向插电式以及燃料电池动力车。

我很高兴地看到,这五大支柱在中国都或多或少地实现了。我给中国提出的建议是,中国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议程时需要非常小心,因为目前化石燃料的使用是主流,需要一个逐步转移的过程。我认为中国政府要先制定可再生能源总体的路线图和框架,再落实到省政府去因地制宜地执行,而至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我的建议是中国需要立刻、马上开始去做!

上一篇:“造梦者”的路径依赖 下一篇:美影厂兴与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