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物理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时间:2022-09-30 12:46:29

新课标物理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摘 要:物理语言表达能力是物理素质教育中要求的重要能力之一,其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物理学习的好坏。中学生因受生理、心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物理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因此物理教学中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学生物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标 物理课堂 语言表达能力

物理表达能力是指能用简明准确的物理语言来表达有关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一系列物理问题的能力。物理表达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方程式以及重要的演算步骤和答案。虽然是看似简单的三个要素,但学生做起来却很难,不是列出几个干巴巴的公式,就是不会分析、懒得分析,列不出方程,更别说演算步骤和答案了。物理表达能力是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种物理素质,培养和提高物理表达能力更是学生具备良好物理素质的需要。

一、提高物理表达能力的方式

1.课堂同步反馈。课堂应成为学生锻炼物理表达能力的最佳场所,课堂教学要多给学生讨论问题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这样,既能锻炼学生从容陈述自己对物理问题看法的能力,又能针对学生在物理表达中暴露的问题及时给予有效指导,反馈时差越短,教学效果越好。

2.课后延时反馈。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作业,或是组织必要的检测手段,通过课后教学反馈来实现。批改作业、试卷一定要及时,努力缩小延时差,有效调控物理教学。

3.充分发挥物理教材的潜在功能。物理教材本身就是很好的物理语言表达的标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内容,让学生感受课本中精妙的物理语言。另外,教材中编排了相当数量的物理论述题,有解释物理现象的,有推断物理规律的,也有质疑物理问题的,可以充分利用以提高学生的物理表达能力。

4.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近几年物理考试卷中,对题目理解和灵活应用的要求、利用已给条件和信息进行再处理和整合的要求都在逐渐提高。许多学生却还读不懂题目,不能把一些应用性问题抽象转化成物理问题,是造成失分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授课时要注意语言的示范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教师用语一定要正确,合乎规范和逻辑。

三、要求学生按解题规范来答题

1.要正确审题、准确理解题意。仔细、认真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是物理解题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选取得好,可以大大简化解题过程。二是每个物理题研究对象一般由若干个物理状态和过程组合而成的,准确分析这些状态及过程是审题的关键步骤。三是明确条件和目标,是指“题目告诉了什么?题目要求什么”,找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并加以揭示和转化,发现多余条件,并予以舍弃,主要是把模糊的目标转化为清晰的目标,把抽象的目标转化为具体的目标,把难于接近的目标转化为便于接近的目标等。

2.要构建物理模型、准确列出物理方程。列物理方程是检验学生是否正确理解题意,是否正确构建物理模型的重要标志。物理方程是由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决定的,有现象、有过程就有与之相对应的物理方程。现象改变了,描述物理现象的物理方程也改变了。

3.要严谨表达、规范思维过程表述。根据物理规律列出方程后,由方程导出最后结果的过程就是演算过程。写出重要的演算步骤既是物理学科的特点,也是高考评分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平时解题时注意规范化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流畅性,有利于养成有理有据地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

4.要完整解题,答案规范。完整的解题应包括:文字叙述、原始方程、方程变形、代入数据和单位、计算结果或检验。答案是解题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的答案能清晰地反映出解题的最后结果。答案规范是指答案准确简洁、全面。既要注意计算结果的验证、取舍,还要注意答案的完整,如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矢量的大小、方向等。

5.解后要反思。解后反思是指解后对审题过程、解题思路和方法及解题所用知识的回顾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一是反思审题过程,审题时有时能很快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到解题的思路、方法,有时多次受阻,尔后“灵感”突来。不论哪种情况,思维都有很强的直觉性,若在解题后及时复现一下这个思维过程,尽量追溯“灵感”是怎样产生的。二是反思解题思路和方法。解题的灵活程度和学生解题方法的多少以及运用这方法的熟练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帮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1]柏景山 在物理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3年,第9期,74―75。

[2]漆慧 王欢 物理教学中科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中学教学参考,2013年,29期,45―46。

上一篇: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个策略 下一篇: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谈女性在创建和谐社会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