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30 12:42:06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与对策分析

[摘要]会计的根本目标是为相关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然而,目前会计信息质量特别是会计信息失真是世界各国所普遍遇到的现象,如何结合本国实际建立相应的机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对策分析

一、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

会计信息存在的问题

1.原始凭证方面

(1)形式上不规范。a、所取得原始凭证项目不全,不符合《会计基础规范》的要求;b、报账列支手续不全,存在无经办人签字、无证明人等;c、外用内部结算票据、普通收据(自制收据)或不同程度的白条入账,个别外部业务根本无法取得合法的外部凭证。(2)内容上不真实。a、经济活动内容不真实,如原始发票内容“乾坤大挪移”,名为购办公用品实为购买家庭用品之类表里不一的发票;b、虚开、虚报支出票据,如某单位序列维修工程款套取资金用于发放职工福利等;c、发票的号码与日期存在倒置,说明发票的内容虚假。

2.记账凭证方面

(1)没有任何原始凭证情况下编制虚假记账凭证。(2)记账凭证要素(日期、内容、数量、金额、对应科目等)一项或几项与原始凭证不符。(3)不管不问,“比葫芦画瓢”。会计人员被动使用的原始凭证,在记账、算账、报账过程中因未发现而导致的无意识情况时有发生。(4)记账时存在理解偏差。由于对制度理解不一,无意识的取舍,造成事实上的未按制度进行账务处理。

3.账务处理方面

(1)不按规定进行收入确认,利润虚假。如效益好的企业想方设法隐瞒利润,少计收入,将其挂在往来账上或私设小金库。(2)会计当期的成本、费用结转不真实。该列的成本、费用挂账不列,该提的费用不提或少提,不该提的变相提取,乱挤乱摊成本费用。

4.会计报表方面

(1)错出无意型。由于原始凭证失真和账务处理失真而导致会计报表不能提供完整、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2)临时应付型。为了应付税务、财政、银行等不同部门报表的需要,人为地做二套或多套报表。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分析

1.企业领导的原因

有的企业领导是为了“升官”,而指使会计人员造假账、假据、假表等。因为我国当前提升干部主要看其“政绩”,而确认“政绩”的重要依据就是一些会计指标,如实现利润、上交税收的多少。这些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收入、利润、成本、税收等方面。

2. 企业会计人员的原因

(1)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较低;(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还有待提高;(3)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4)当前企业经济业务有关人员如采购人员、销售人员等为了吃回扣捞好处取得或开出虚假的原始凭证,这也为会计人员加大了核算的难度。

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水平的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入世后与国际的全面接轨,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成为当务之急。结合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进一步开展会计改革,完善会计法规制度

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修订或补充有关的财务规章。要研究符合我国会计情况的具体理论指导和制订一些会计研究方法,降低因合理性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的会计信息质量低下。

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

2.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

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势在必行,应制定细致的便于操作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减少会计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

3.强化监督制度,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内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采取的有效的控制措施,从原始凭证的索取,到会计报表的核算,规范必须的程序,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强化内部监督,从而形成的一套严密的控制体系。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就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这样就使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者相联系,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2)加强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作用

在当前多元化经济形式下应强化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机制,可以对企业会计核算资料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逐步依靠注册会计师对所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验证检查,这也是国际通行的作法。

我国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进行宏观调控。为会计人员创造了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3)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作为单位负责人,他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

4. 加大对造假者的执法力度,提高造假成本

对违反法规的企业和单位要依法追究其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国家应加大打击力度,一方面要追回既得利益,另一方面实行重罚,构成犯罪的要从重处理。除行政责任和经济处罚外的刑事责任,使造假成本远远大于造假收益,力除造假之风,使其望而怯步。

5. 建立会计诚信档案

建立企业、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的电子诚信档案,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会计诚信数据的取得。各级行业会计协会应特别加强职业质量和行为的监督检查,检查和处理结果进入其信用档案。

6.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会计电算化与信息网络的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使用效率,实现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确立预算与内部审计制度,使会计核算更加明晰快捷,更具有透明度,也使会计监督更加直观。

上一篇:我国金融衍生品监管职权配置问题研究 下一篇:利用现金流量指标评价企业财务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