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9-30 12:35:56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 本文就如何提高小语课堂有效性的问题,主要从四个方面作有益思考:1.正确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的前提;2.恰当处理生成与预设的关系,有效教学的基础;3.鼓励自学质疑,有效教学的主体;4.活用教学技巧,有效教学的保证。

关键词: 小语课堂 语文教学 有效性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实行,使小语课堂的教学方式发生着悄然变化,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课改之路上值得总结与反思的话题,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1.正确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有效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核心的特征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不同的效率观有不同的结果,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率的课堂?学生会不会学,能不能创造性解决问题?思考的广度与深刻怎么样?学生学会的程序是不一样的。我们应明确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有量,如果教师一节课讲多了,而学生还是知之甚少,言之无序、无物,就不是好的课堂;如果一节课只是让学生学习讨论一个小问题,完不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也不能算是好课。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能完成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讲解问题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实用,合作互动不能趟河水而要多联系教材。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让学生在这样一种精神氛围之中接受文化的洗礼和熏染。有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的交往与对话。有效的课堂不是机械地生产一些整齐划一的脑袋,其培养的对象是鲜活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才。

2.恰当处理生成与预设的关系,是有效教学的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非常关注和提倡课中的动态生成,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从而构成了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空间,构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美。因而动态生成的课堂,必定是一个真实的课堂,是学生思维开放的课堂,更是闪动着学生灵性的“活”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集中精力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应,着眼于学生真实的学情,不拘泥于预案,凭借自己丰富的教育积淀和智慧,顺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去创造性地实施,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将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课堂生成的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体现。但是,动态生成也并不否定预设的重要性,他们之间也并不是互相排斥的。相反,课堂精心预设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同时,课堂又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变性,其间许多教学细节是教师无法预测的。在备课时,教师就需要预设操纵性强、有“弹性”的教案,为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共振、精彩生成留出充分的余地。因此,我们在强调和追求生成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预设的价值,应让预设和生成都熠熠生辉。

3.鼓励自学质疑,是有效教学的主体。

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如《天鹅的故事》中“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向下的冲力,像石头似地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可抓住“惊心动魄”这个特写镜头,鼓励学生思考:老天鹅破冰的武器是什么?“腾空而起”、“石头似地”、“镜子般的冰面”分别说明了什么?句末用省略号有什么用意?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天鹅,你亲眼目睹了老天鹅的壮举,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在逐层深入的问题牵引下,学生主动参与阅读、讨论、交流,既理解了内容,又对饱经风霜的老天鹅“以身示范、勇于献身”的壮举产生敬佩之情。

4.活用教学技巧,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的理论核心是:学习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学习是在游戏、童话、美术、音乐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学习,要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部分,学生应是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我们要通过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让他们以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进入课堂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斯霞老师讲得好,“讲课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很低沉。”教师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要将自己融入课堂,全身心地投入,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诚,学生才能真正被感染。如果我们能提前布置预习、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就能得到真正意义的提高。

总之,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讲求效益的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有必要静心思考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问题,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上一篇:论小语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培养 下一篇:运用教学策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