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教学监管的专业化发展

时间:2022-09-30 12:05:57

网络教育教学监管的专业化发展

作者:丁薇 黎波 冯彦军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我国网络教育事业在经历了12载春秋之后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从规范走向质量,从基础走向专业。评价质量与专业化的标准就是教学效果,其中教学及教学管理的专业化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前提与核心,它代表了网络教育发展的突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只有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教学活动等各个要素上、教学管理方式上走专业化道路,才是硬道理。什么是专业化?什么是网络教育的专业化?网络教育的专业化道路又该怎样走下去?恐怕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答案。网络教育与学科专业存在很大的差别,它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生事物,具备强烈的时代特征,这一特点使得网络教育缺乏可以追溯的历史,缺乏可以依据的定理和发展理论,没有学科背景,它仅仅是在快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下出现的新兴教育方式,因此网络教育目前仍然算不上是一个专业,这为谈及其专业化发展带来了更大的障碍。然而尽管如此,我们今天理论的完善、实践的探索都是为了今后使之成为一个专业、具备自己独特的专业化概念而进行的不解努力。在目前没有现成的理论和理论指导之下的实践面前,网络教育事业的专业化发展成为了从业人员探讨的焦点。从网络教育所涉及的人员层面来讲,从业人员需具备最基本的职业性、高度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并经过一定的职前培训了解网络教育教学操作模式和管理方法,能够理解网络教育教学理念;承担网络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通过学习后具备与传统教育不一样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能够通过网络技术传授学科专业知识,并引导学生进步;参与网络学习的学员必须是具备在一定的硬件条件和学科背景的限定之下能够自主完成学业的客观环境和主观素质,只有服务人员及服务对象都满足了以上条件才谈得上网络教育教学发展的专业化;从学科发展角度来讲,只要是网络教育教学所独自拥有的,即只适用于网络教育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就是专业的,只有在特定的理论指导之下进行的特定的实践才是网络教育教学的专业化道路。本文主要从学科发展角度并结合网络教育涉及人员层面探讨网络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的专业化发展。

一、专业的理论支撑

1.理论支撑要素之一———网络教育教学模式专业的理论支撑,即诠释什么是全新的网上教学。目前的网络教学课堂多是将传统课堂搬家,无非是增加一些形式,丰富了课程资源,有了学习导航,能更方便学生了解课程信息,至于学生到底能通过这种方式学到多少知识,以及此种方式是否适用网络学生,都是值得怀疑的,因为这种教学方式过多地注重了教学内容的呈现,缺乏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失去学习信心,所以目前的网络教学模式亟待更新,更加专业化的教学模式是教学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理论之一。关于教学模式,西南大学袁顶国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他们认为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三个要素,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教学思想、理论或原理的指导下,教学系统内基本构成要素(主要指教学结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协调运行的,静态与动态相统一的有机整体。网络教育教学模式是指在网络环境中,师生时间及空间分离的状态下,仍然能实现教学要素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发生效果的教学方式。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是适合网络教育的?是专业的网络教育模式呢?这就需要搞清楚课程的概念,新课程观认为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学习者在与课程对话的基础上,使自己的整体素质和才能发生变化,课程内容应该包含人类真实的生活,使之成为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桥梁,学习者在动态的反思和创造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课程应为学习者提供反思和创造的对象,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这种学习的过程类似于工作会议,大家坐在一起,不担心对与错,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常常能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点子,参加讨论的人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增进了概念的认识,加深了问题的理解,学到了真正的知识。在这种新的课程观指导下,就要求网络课程应该有体现新的课程设计理念的课件、适宜的教学活动和积极的师生交互,只有具备以上三点的教学方式才是全新的网络教学。课件引导、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李建军提出来的一种模式构想,他指出其关键在于课件建设,具体要求课件设计者根据教学内容内在的体系和逻辑结构将其分成一个个彼此独立的学习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循序渐进地排列,每个单元相对完整,包含复习旧知识、新知识讲解、练习、测试等环节,学生按照单元的排列顺序进入一个单元的学习,完成学习后能够通过测试检测学习效果,只有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若不通过,则能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薄弱环节,进行分支针对训练,只有通过分支测试后,才能通过本单元测试,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在此,我们可以借鉴网络游戏的思想,将声音、图像、动画设计出吸引人的仿真场景,参与游戏的人需要付出时间及个人努力通过各个环节的关卡,通关后获得一定的奖赏,尽管奖赏是虚拟的,但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及被认可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学习愿望,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也就逐渐形成了网络教育自己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模式运行下,教学质量也会逐渐提高。

2.理论支撑要素之二———专业的资源提供与实时交互为了提高网上教学质量,肖俊洪认为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网上教学规范,包括网上资源建设规范和网上教学活动规范,网上资源必须是课程学习必不可少的资源,一门课程的资源在课程使用寿命期限内是相对稳定的,无需大变动,对于现有课程的资源则必须进行严格甄别,删繁就简,只保留对实现课程学习目标必不可少的资源,避免“锦上添花”。目前的网络教育课程开发之前,我们往往将课程的教学设计重点转移至资源建设上,为一门课程提供了相当多的资源,虽然大量的资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信息,扩大知识面,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整日忙碌于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学员,最需要直接获得主干知识的途径,而缺少精力去顾及知识面的扩充,所以,网络教育机构花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做出没有实际效果的资源,实属浪费。应该提倡根据教与学的需求来进行必要的、有效的资源开发,围绕基本知识点,提供精而不冗的资源,让资源真正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帮助,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让掌握学习内容成为首要目标,在实现首要目标的基础之上,再考虑丰富资源、扩充学生知识面等其他问题,而不能纵容为开发而开发,不能趋同资源越多越好,这样不仅违背了资源开发的初衷,而且还会严重地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网络教学因为师生相互分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较强烈的孤独感,所以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同时也需要生生之间有交互。而在我们的实践中,网络教育最大的缺陷却是因缺乏有效沟通途径而使得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交互不足,在线论坛、BBS活动冷冷清清;或者在一些硬性条件要求之下,学生无奈大量垃圾帖子,学生对管理者绞尽脑汁想出的网上教学活动不予理睬,只剩下管理者唱独角戏,这种尴尬的局面实在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我们必须采用系统论的方法与模型,让交互不单只是纯粹的交互,而是使之成为网上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网上教学活动应该与课程资源的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配合教学进度,以利于检查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释疑解惑,巩固提高,这是网上交互的目的所在。每一门课程的实施方案都必须对这门课程的网上教学活动形式、进度(内容、目的、要求)和次数做出安排,而且最好与形成性考核成绩挂钩,以嵌入式交互加强交互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比如组织在线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由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对讨论进行总结与评价,完成作业后老师再进行总结和考核评价,让交互真正渗入教学过程。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提供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的其他途径,例如学习中心应该以班级为单位,配备相应的辅导人员,提供交互条件,网络教育机构更应该采用合理机制,鼓励、督促学员参与网上活动。只有大多数学员参与了交互,并通过交互活动克服学习孤独感、获取知识才是专业的实时交互。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实施、课件资源的供应和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无疑需要从业人员与承担课程的主讲教师的共同努力,关键还是主讲教师如何将掌握的网络技能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相结合,设计出适合网络教育的教学课件,辅以适合的教学活动,做到教学过程的监测和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无疑这个专业化过程对主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网络教育学院教师资源多数依靠所属高校的状况之下,在网络教育还处于非专业的状态之下,主讲教师能做到的确实非常有限,因此加大经济投入、加强主讲教师教学理念、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制定主讲教师优奖劣汰制度,督促主讲教师配合网络教育单位完成教学工作,发展网络教育学院自己的主讲教师才能逐渐走向专业化道路。

二、专业的教学管理专业的管理

首先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撑,要有一个好用的管理平台,作为能够承载管理工作的保证。专业的管理其次要配备专业的人员,具备专业的精神,管理工作要有足够的想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教学管理机制,开设教学活动,协调师生教学过程,提供支持服务。

1.专业的管理平台与课件平台无论多先进的教学理论,没有技术支撑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教学管理需要自己的管理平台,设定课程目标、教学计划、培养方案,引进先进理念,开拓师生交互方式,承载支持服务活动。课件平台要能在满足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提醒学习进度、支撑学业考评、反馈学习讯息、奖励学业进步、承载教学活动。

2.专业的管理机制提高学习兴趣,是网络教育教学工作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无论怎样的管理机制,只要能做到提高学习积极性就是专业的管理方法。应该认识到,对学生而言,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也许他并不在意获取知识本身,而更多地关注今后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学生心理,灵活管理机制。我们在生活中无论是商场购物或者是网上活动,“积分”早已成为人们熟知的名词,“积分”确确实实起到了作用,它无形地刺激了下次的消费或者参与活动,因此,可以把积分应用到网络学习中,再加上抓住学生上学期间的关注点,比如学分(因为学分会和学费相关联),实行“积分”换学分奖励制,或者“积分”赢奖学金制,通过奖励实际的经济利益或者社会效益等方式来刺激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与此同时,要避免对学习成果的直接提供也至关重要,例如避免作业、考试答案在规定时间内的直接提供,因为假如学生不经过努力就可以直接获得学习成果,就算是再灵活的教学方式恐怕也没有人愿意参与了。综上所述,只有树立正确的管理机制,将管理“严格”做到适度,将管理方式做到灵活,在学生之间形成共进的良好氛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3.专业的教学支持服务———活动设计教学支持服务包含提供导学(引导、辅导、指导)及部分信息性、咨询性、事务性助学及设计服务活动辅助教学等要素,在网络教育教学模式中体现专业的学术性支持服务。非学术性的支持服务需要以管理平台为支撑,冲破沟通障碍,并在此基础之上拓展思路,设计服务活动。不流于形式的且有学生积极参加的支持服务活动才是专业的教学支持服务,因此在活动设计上应全面考虑到学生的心理。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就包含尊重的需要,即人需要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社会认可度是每个人所期盼得到并为之努力付出的目标之一。我们的学生多数是在职学员,这些在职人员都渴望在工作学习中的进步被认可,那我们的活动设计就可以围绕这点展开,比如开展“我给同学上节课”的活动,让学员自己讲解获取的知识或者工作业绩,并赋予一定的奖励,让大家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进步的同时也获得了尊重的需求,学生在参加完这样的活动之后会感受到周围同学及网络教育机构人员的认可,从中获得了进步也收获了快乐。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拥有基本的职业性,热爱所从事的职业,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包括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探索,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这对每一个从业人员来讲都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求。除此之外,管理人员应具备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全面细致的支持服务的能力。作为教师与学员沟通桥梁的管理人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现有教学管理方式灵活化,制定学生更愿意参与的活动,督促教师、鼓励学员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从管理人员自身的工作开始做起,向专业化方向迈进。网络教育教学是以应用网络技术为基础,以教师及学员为对象展开的获取知识的探索,这种新兴教学方式在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了众多的问题和巨大的挑战,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是网络教育永远不变的目标,在此过程中,管理人员仍需不懈努力,提高技术,完善网络功能,灵活管理机制,设置有效的支持服务,使网络教育教学及其管理适应社会需求。

上一篇:网络教育信息库建设方法与步骤 下一篇:网络教育在社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