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吐蕃研究综述

时间:2022-09-29 11:33:50

近十年吐蕃研究综述

摘 要:吐蕃时期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当时民族意识开始形成,族群认同感加强,所以对藏族的研究要以吐蕃时期为重点。本文就近十年的吐蕃研究成果进行探讨,分析其不足和改进办法。

关键词:吐蕃;藏族;研究

吐蕃时期(相当于中原隋王朝至唐王朝末期)是藏族历史上的第一次形成统一政权的时期,生息繁衍于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团结在吐蕃政权下,积聚成强悍的势力,并寻求向外的扩张,摆脱封闭的状态。处在扩张过程中的奴隶主阶层在财富和欲望的的支配下,不断入侵唐王朝的西部疆域,在血与火的军事冲突中,中原文化传入吐蕃。同时由于和亲政策,唐朝的医药、文学、科技也大量传入吐蕃,吐蕃社会取得很大的进步。随着吐蕃地方建立的政权,沉寂的高原不再平静,藏族社会也进入奴隶制社会,出现了一定的进步。本来散落四处、互不相同的部落通过建立统一的制度、法律、驿站等,形成了更加完整的社会结构。高原内部各地人口流动性加强,社会各阶层交往面深层次扩大,这些都为语言上和文化上的统一做了准备,藏族族群也因为政权的统一而藏进了民族文化上的认同,藏族统一并壮大起来。

一、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吐蕃学术研究

学术界对吐蕃研究由来已久,可谓成果颇丰。由萨迦・索南坚赞撰写,刘立千、陈庆英等人译注的《王统记》[1],详细叙述了吐蕃政权的相关的方面,包括宗教方面,对藏传佛教的传入历史做了深度解析,认为其受到内地佛学的影响;关于吐蕃王统的记载则重点描写了松赞干布、赤松栽蕖⒊嗳劝徒砣位赞普的历史;对于文成公主入藏一事着墨颇多,很有参考价值。才让的《吐蕃史稿》[2]参照汉藏文献,以宏观的角度高屋建瓴地勾勒出吐蕃的历史脉络,以松赞干布到郎达玛灭佛之间的历史尤为详细,涉及吐蕃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民族风情。薛宗正的《吐蕃王国的兴衰》[3]一书可视为对吐蕃历史的通盘记载,从统一高原诸部落到郎达玛灭佛致使吐蕃政权最终走向覆灭,对吐蕃近600年的历史做了整体的勾勒。次旦平措的《通史・松石宝串》是第一部藏族作者主笔以藏文著述的藏族通史是历史的集大成者,涉及了两千多年藏族社会近乎所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民族交往的记录,是我们研究吐蕃历史的重要文献工具,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法兰西戴氏的《吐蕃僧诤记》详细考证了八世纪末,内地僧人摩和俨舌辩天竺僧人莲花生的故事,这次在吐蕃王宫的辩论决定了后来佛教流派的发展,就当时的历史背景来说,内地僧人尽管佛学造诣高,但未能获得吐蕃世俗政权的支持,因此衰落下来。该书对藏传佛教历史的研究颇有学术价值。

二、对于吐蕃时期的学术论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政治制度方面的研究

杨军财的《唐蕃时期“”归属探微》是一部针对西方鼓吹论和达赖喇嘛分裂祖国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驳斥。他对藏族历史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指出汉藏交往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的是现代化的产物,而吐蕃的历史则属于封建时代的民族交往,以古非今不是可取的。石硕的《吐蕃政教关系史》从苯教的历史出发进而阐述了佛教吸收本地文化色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而藏传佛教又与吐蕃世俗政权深度结合,构成了极具特点的吐蕃社会结构。该书全面分析了吐蕃政权与藏传佛教关系激烈变革和相互融合的过程,可以说开辟吐蕃研究的新视角,但该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其相关研究仅局限于十三世纪左右,忽视了吐蕃社会产生时期的政教关系研究。

(二)主要历史人物的研究

1、赞普的研究

何耀华的《论松赞干布的统一事业》全面考辨了松赞干布统一各部落的历史,指出松赞干布的统一事业不但是藏族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也重塑了青藏高原与内地地缘政治的新方向,这一次统一高原的活动奠定了藏族社会走向统一的政治制度和完整经济市场,但受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也不能出现超出历史的进步评价。林冠群的《吐蕃赞普墀祖德赞研究》对赤足德赞的吐蕃三大贤君地位作出了质疑,其文中说到赤足德咱过度崇佛导致政治平衡被打破,引发了贵族的不满和愤怒;而过多的布施寺院则损害了财政收益,这一现象的直接后果是吐蕃消极的对外政策,在艰难维持近乎分崩离析的吐蕃政权一段时间后,终于走向不可避免的溃败。由此作者认为赤足德咱表面上一副贤君模样,实则是个彻底的昏君。其过高的历史低位是藏族社会唯教史观的体现,不能代表真实的历史。

(三)吐蕃宗教的研究

1、苯教的研究

才让太的《苯教在吐蕃的初传及其与佛教的关系》对地区苯教的产生历史和其在吐蕃社会的初传,以及其与佛教相互融合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个结论,认为藏传佛教的传入在于天赤七王的最后一位塞赤赞普时期。藏传佛教的传入不仅是吐蕃社会政治现实的需要更是因为处于扩张时期的吐蕃需要更完整精密的宗教理论。杨福泉的《论唐代吐蕃本教对东巴教的影响》对吐蕃统治者的扬佛灭本的宗教政策进行了辨证考察,认为这种政治迫害使得大量苯教祭祀逃亡西北或滇地,而这一历史作用的结果就是苯教对纳西族宗教的进一步影响和渗透。

2、藏传佛教的研究

汤绍波的《吐蕃僧诤中“离妄想”观念辨析》对吐蕃僧辩活动中妄理想进行了阐述,认为藏传佛教一禅宗的禅定思想和中观思想是一种结合,而辩论的实质和焦点则不局限于此。辨析了格鲁派缘起于行的空思想。班班多杰的《藏传佛教与汉地佛教初传时期的再比较》对藏传佛教在青藏高原的传播和内地传播方式和途径都因环境的不同而有根本性的差异,指出佛教在初传之时能够连接两地思想而不是照办天竺佛教传播方式,这种结合了当地实际情况的传播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吐蕃研究评述

(一)吐蕃研究的特点及不足

1、就研究内容来说围绕两大关系,政教关系和汉藏关系;另就是藏传佛教究竟掺杂了多少苯教的内容。

2、从文献资料的使用来看,虽然不乏大量汉藏史籍,且其均有一定程度的可靠性,但史料的运用受到史籍撰写者自身立场和能力的影响,此外相当有价值的资料的流失使得某些历史问题无从入手,由于资料的相对匮乏和单薄使得吐蕃研究经常裹足不前。

(二)吐蕃研究的改进办法

1、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的拓宽

吐蕃的研究过程形成了一定的优良传统,虽然也出现了一定的新气象,但就总体来说无论是研究的数量还是研究的质量都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仍有提高的可能。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借鉴的同时要改变坐吃山空,不思进取的局面,避免炒冷饭现象。

3、研究资料有待更深入的挖掘整理

史学研究需要不断发掘新的史料和新的方法,吐蕃学的研究过程,资料往往对学者产生迷惑性,而很多初学者则根据选题的需要摘抄相关内容,缺乏对总体的把握。因此对现有资料的归纳整理和深度发掘有必要性,对总体史料的把握应该是初学者的必修课。运用外文资料,如英文、法语都是很有必要的。吐蕃研究中的金石领域是一门极具价值的学问,王尧老先生是该领域的专家,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应该深入学习领会。(作者单位: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参考文献:

[1] 萨迦・索南坚赞.刘立千,陈庆英,等.王统计[M].民族出版社,2000.

[2] 才让.吐蕃史稿[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

[3] 薛宗正.吐蕃王国的兴衰[M].民族出版社,1997.

上一篇:亳州中医药文化发展探析 下一篇:关于武警院校军民融合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