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9-29 11:02:48

永顺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 为了加快永顺县猕猴桃产业的开发速度,通过对永顺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找出了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制约因素,提出了永顺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对策,包括进一步优化猕猴桃果品品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加工业、规范合作社营运、加强品牌建设和标准化技术推广等内容。

关键词 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制约因素;对策;湖南永顺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126-03

永顺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湘西自治州北部,是农业部定点扶贫县。全县国土总面积3 810 km2,有耕地面积3.92万hm2,辖23个乡镇324个村居委会,总人口54万人,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87.1%,是典型的老少边穷民族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永顺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提倡并扶持发展猕猴桃生产,特别是近年来,通过永顺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的实施,加快了该县猕猴桃产业的开发速度,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湖南省规模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

1 发展现状

1.1 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自1996年以来,永顺县依托山区资源优势,先后与吉首大学、老爹公司联姻,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松柏、石堤、芙蓉、高坪等4个乡镇开发种植猕猴桃5 533.33 hm2,“十三五”期间,永顺县计划新扩猕猴桃2 666.67 hm2,使全县猕猴桃种植总面积达8 000 hm2以上,建成南方最大猕猴桃生产基地。

1.2 经济效益初步显现

永顺县猕猴桃开发较早,面积又较大,所种植的主要品种米良一号抗病性强,产量高(一般产量可达30 t/hm2),果农种植的经济效益较好。2015年,收获猕猴桃总产量5.5万t,平均批发价达到2元/kg,最高的达到3.2元/kg,平均产值可达6万元/hm2以上,全县猕猴桃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猕猴桃已发展成为能够致富一方百姓、活跃一方经济的优势特色产业,对拉动地方经济、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销售渠道较有保障

一是近年来,通过协会组织、产业大户、销售经纪人联络衔接,全国各地的猕猴桃经销商纷至沓来,到村或合作社上门收购鲜果,果品主要销往上海、浙江、广州、广西、重庆、贵州、长沙、昆明、武汉等省市,占全县猕猴桃销量的70%。二是老爹公司收购一部分用于猕猴桃深加工,约占全县猕猴桃销量的20%。三是永顺县周边各县市的群众自驾到猕猴桃产区采摘鲜果,约占全县猕猴桃销量的10%。

1.4 农户种植热情高涨

由于近年来猕猴桃市场行情年年看好,很多猕猴桃种植户都盖上了小洋楼,银行存款逐年增加,早早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永顺县猕猴桃主产区松柏镇更是全县银行存款最高的乡镇,猕猴桃真正成为了农民的“摇钱树”,目前全县猕猴桃种植大户逐年增加,种植6.67 hm2的有12户,3.33 hm2的有47户,每年仅猕猴桃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达369家,因为他们的成功,再加上现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均加速了周边乡镇农户对猕猴桃开发种植的热情。至2010年永顺县猕猴桃种植面积为3 666.67 hm2,2012年扩大到4 200 hm2,2013年扩大到4 800 hm2,2015年扩大到5 533.33 hm2,产业规模逐步壮大。

2 优势及制约因素

2.1 发展优势

2.1.1 永顺县的气候特点非常适宜猕猴桃的生长。据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猕猴桃在以北纬23°~34°的温暖地带和亚热带、海拔400~800 m的地区较为适宜,尤其以较高海拔和气温在16~28 ℃之间的温暖湿润地区最为适宜。永顺属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具有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热量充足的特点,年均气温16.4 ℃,极端最低温-4.2 ℃,极端最高温40.2 ℃,全县无霜期286.4 d,年平均降雨量1 365 mm,≥10 ℃的年积温5 196 ℃,年日照时数为1 306.1 h,太阳总辐射量为388 028.46 J/cm2。

2.1.2 土地资源丰富,猕猴桃发展潜力巨大。永顺县总面积3 810 km2,位居全省第7位,有耕地面积3.92万hm2(稻田30 066.67 hm2,旱地9 133.33 hm2),在山地资源中可待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丰富,且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在5.5~7.0之间,有效养分含量较多,且土壤富含有机硒,种植猕猴桃有着得天独厚的土地条件,有利于增产、丰产,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经济。

2.1.3 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根据统计数据表明,永顺县总人口54万人,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约2 000人,农村新增劳动力约5 000人,全县外出务工人数逾11万人,域内就地就近务工人数约1.2万人。但目前受国际国内形势影响,整个经济下行,导致就业越来越难,因此猕猴桃种植开发,以及生产加工,都有了充足的劳动力保障。同时也帮助解决了边远山区剩余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2.1.4 市场容量大,猕猴桃发展前景广阔。永顺县猕猴桃主推品种为米良1号,单果重100 g左右,长椭圆形、肉质黄绿、酸甜可口、风味浓,可溶性固形物≥14%,维生素C含量高达118~207 mg/100 g,是柑橘、苹果等水果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同时,永顺县土壤中富含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硒,在这里生长的猕猴桃含硒量可达到8 μg/kg,远高于其他地区猕猴桃0.78 μg/kg的含硒量。1999年在湖南省优质水果评比活动中荣获金奖,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猛洞河”牌商标。2007年8月,国家质监总局委托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湘西猕猴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进行现场评审,一致认为“湘西猕猴桃”历史悠久,品质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湘西的气候土壤关联性强,符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条件。一致通过并同意将“湘西猕猴桃”向国家质监总局推荐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湘西猕猴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已通过国家质监总局初审。2012年市场平均价为2.6元/kg,2013年市场平均价为3.2元/kg,2014年市场平均价为2.8元/kg,2015年市场平均价为2.1元/kg,其他优质鲜食品种如红阳销售价格更是达到25元/kg以上,且货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都更加注重养生,而健康、营养、天然无污染的水果得到了人们的推崇,永顺县“猛洞河”牌猕猴桃因其独到的营养保健作用将会成为人们购买水果的首选。

2.2 制约因素

2.2.1 产业布局不合理。根据永顺县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及产业基础,县人民政府专门请求国家农业部为永顺县做出全县农业产业规划,但在实际产业开发中,并未按照规划实施,因猕猴桃相对其他产业效益好一些,造成全县范围内不论气候、不论土质,一哄而上都进行猕猴桃开发,但气候不适、管理不到位,导致果品品质低下,效益差,更有建园而未成园,不仅没有效益,而且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

2.2.2 基础设施差。永顺县猕猴桃开发在县扶贫开发办的引导下进行,由于资金紧张,仅由国家资金提供苗木,由农户自筹水泥柱、拉丝等物质,至于道路、灌溉等一些必需的基础设施都未作考虑,虽然政府及各部门陆续投入部分资金修建了一些园区内的基础设施,但还是杯水车薪,松柏镇心印村现在还有木头作为支柱的猕猴桃园。据县农业部门测算,全县现有猕猴桃面积5 533.33 hm2,园区机耕道不足50 km、园间操作道不足80 km,灌溉设施更是无从谈起,猕猴桃生长全靠雨水,风调雨顺的年份,果农挑起50 kg左右的果实,虽然辛苦,但满脸都是丰收的喜悦;要是遇到几年一遇的7―8月干旱,果农看到树叶枯萎、满地落果时,只能低头叹息、满脸沮丧。

2.2.3 品种结构单一。目前永顺县仅有米良1号一个品种,虽然米良1号在永顺县表现良好,产量高、抗性好,但在全国市场上属于价格最低的品种,而且上市时间集中,猕猴桃又不耐贮藏,致使客商进行价格打压,严重损伤果农利益,挫伤果农的积极性。有的果农自发地从四川苍溪等地引入红阳等品种,但挂果2年就开始发病,3~4年后基本死完,导致永顺县的米良1号上也暴发了溃疡病。

2.2.4 技术操作不规范。全县标准园建设滞后,没有全县统一的栽培标准,技术人员之间意见不十分统一,果农更是没有参照的标准:修剪、施肥是五花八门;膨大剂超量使用,造成果实严重变形,果品品质下降;采摘从7月中旬就开始,果实还处于膨大期,不能后熟,没有食用价值,影响了全县猕猴桃的声誉;贮藏技术缺乏,近年来县企业局多方筹措资金建成几个冷藏库,但通过使用,在本地贮藏的米良1号比从永顺县拉到陕西周至贮藏的还要提前10 d左右成熟,部分果品还造成冻害失去了食用价值。

2.2.5 市场不成熟。目前全县没有稳定的猕猴桃销路,湘西州内仅有1家加工企业即老爹公司,但加工数量有限,县内贮藏能力弱,仅近年来建立了5栋冷藏库,贮藏能力为1 300 t,远远达不到需求。全县猕猴桃专业合作社25个,但大部分并不是真正的合作,仅仅是收购农户果品,有的合作社仅为了套取项目。

2.2.6 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从2010年开始,猕猴桃销售形势逐年看好,市场一直供不应求,一些种植户为了片面追求产量,大量施用化肥及膨大剂,导致猕猴桃的品质呈逐年下降趋势。

2.2.7 营销市场管理欠规范。由于永顺县猕猴桃主产区位于张家界至芙蓉镇、凤凰古城的黄金旅游干线上,一些商贩在猕猴桃还未成熟的7月初就来收购猕猴桃销售给游客,早采、早卖的行为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永顺猕猴桃的品牌形象。

2.2.8 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永顺县猕猴桃种植多以散户为主,户均种植面积较小,加上全县还没有形成一家猕猴桃加工规模企业,也没有贮藏、冷链运输配套设施,产品多以鲜果销售为主,且销售时间过于集中,产业发展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1-2]。

3 发展对策

3.1 以调整结构为重点,进一步优化猕猴桃果品品质

调整产业布局,以农业部为永顺县做出的农业产业规划为依据,结合全县土质、气候、海拔、交通及产业基础,进行猕猴桃生产基地开发,但也不能盲目地扩大面积,应以现有园区为基础进行低产园区改造,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果品品质。调整品种结构,由农业部门作出规划,严格进行苗木、接穗等繁殖材料的检验检疫,有序地进行品种改良,最后形成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红黄绿肉品种齐全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和猕猴桃生产技术培训,由于有吉首大学和湖南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雄厚的科技力量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做保障,因此要加强与他们的合作,定期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各猕猴桃种植能手、种植大户进行技术培训,不断地更新其知识,由他们再下到各村各户,采取上培训课、发技术资料及手把手相传等措施,提高各种植户的科学种果水平以及采摘和贮藏技术,不断提高优质果率。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加工业

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园区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进一步提高果品品质。加强冷藏库建设,因为猕猴桃相对其他果品而言,贮藏性能较差,必须在低温条件下进行贮藏,才能延长销售季节。发展加工业,猕猴桃因为鲜果货架期不长,而成熟期又相对集中,因此对果品进行系列加工,既减轻了鲜果集中上市的压力,又对残次果和野生果进行了充分利用,在适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增加了猕猴桃的附加值,使果农增收,促进了猕猴桃产业的发展。

3.3 规范合作社营运

鼓励和扶持猕猴桃营销、合作社、加工企业的发展;鼓励果农都加入到就近的合作社,对各合作社给予良好的技术力量支撑和必要的政策扶持力度,政府能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周边各营销大户和猕猴桃加工企业的发展,实行猕猴桃订单生产。建立一个好的互赢的营销服务体系,让果农得到最大的种植效益。鼓励申请注册商标,增强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及果农的商标意识和品牌意识,让他们能真正意识到维护品牌声誉的重要性,从而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加快推进富硒猕猴桃品牌的打造工作。加强品牌宣传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培育本地营销大户(特殊年份可借鉴柑橘销售奖补政策,对营销大户实行政策奖励),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和提高猕猴桃产品的附加值。积极支持协会、鼓励农户修建简易贮藏库,政府按修建柑桔贮藏库的方式对协会和农户进行补贴;积极引进加工企业,促进猕猴桃精深加工。积极探索猕猴桃不同时节的观花、赏绿、采果等旅游产品,打造特色文化观光带或者园区,扩大附加值[3-4]。

3.4 加强标准化技术推广,提升产品竞争力

制定《永顺县猕猴桃种植技术规范》和《猕猴桃鲜果质量标准》等标准,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宣传及监管力度,从新园建立时的地址选择、品种选择,到栽培管理中的系列措施以及采摘后的包装和运输等所有环节都要统一技术规程,严禁施用膨大剂,坚决禁止因一时之利而早采、早卖,努力提高产品品质。建立猕猴桃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加快猕猴桃新品种培育及引种示范步伐,筛选出猕猴桃产业的主导品种,逐步实现猕猴桃品种的更新换代,增强猕猴桃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于那些有土地而不愿种植猕猴桃、或者家庭没有劳动力的农户,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承包给大户种植,多培养那些有头脑、有市场开拓意识的种植能手、种植大户,通过入合作社或联户经营的方式,实现猕猴桃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确保产品质量[5-6]。

4 参考文献

[1] 韩世明,周赛霞,宋满珍,等.猕猴桃产业的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2):101-106.

[2] 黄伟,万明长,乔荣.贵州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2(4):184-186.

[3] 涂美艳,江国良,陈栋,等.四川省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2(10):1945-1949.

[4] 彭家清,朱先波,吴伟,等.十堰市猕猴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316.

[5] 徐贵芝.越西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12-15.

[6] 罗时健.江山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6(4):212-214.

上一篇:大棚西瓜长季节设施栽培条件下化肥参数研究 下一篇:富川县幼龄果树套种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