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六大工程”创新社会管理

时间:2022-09-29 10:45:40

实施“六大工程”创新社会管理

花溪区按照中央、省、市的安排部署,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立足区情实际,精心组织实施“六大工程”,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力助推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今年第一季度,花溪区在全省经济强县排位中从第17位上升至第10位。

实施“优化顶层设计”工程,建强工作阵地。花溪区委群工委、群工中心挂牌成立后,在编制、人员、经费等方面重点倾斜,确保群工机构工作高效运转,职能充分发挥。

实施“扁平化管理”工程,稳步推进城市基层体制改革。今年4月28日,组建了明珠、阳光、贵筑、清溪、溪北五个新型社区服务中心,并结合实际,分别确定了各自的定位及发展方向。将以新型社区的政务服务中心为载体,实现社会管理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服务面对面,构建扁平化社会管理的工作格局。

实施“阳光党建”工程,纵深打造“阳光花溪”。继续弘扬“负责、大气、开明、诚信”的花溪精神,营造“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形成干事创业的“阳光环境”;大力推行公开选拔、公推竞岗、公推直选等选人用人的“阳光模式”。今年在全区公推直选了3名乡镇党委书记,在全市公开招考了13名科局级领导干部,其中有4名为区外干部;切实开展区委领导班子 “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蹲点调研活动和“干部群众谈心”等活动,推行“阳光服务”;在花溪的“五大新城”及“六大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中组建党员突击队、党员自愿者服务队、党员廉洁示范队等,树立“阳光形象”;推行“阳光评价”,开展群众满意乡(镇、社区)、群众满意部门和群众满意企业创建活动,增强全区各单位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意识和服务意识。

实施“平安花溪”工程,提升群众安全感。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建立了流动人口二级办证网络并投入使用,截止目前共办理《贵阳市流动人口居住证》13364个;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增1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平安花溪”创建工程,推行社会治安“网格化”防控,构建了防控体系和四大机制;健全各类奖惩机制,对各乡(镇、社区)实行流动黄牌警告制,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募集见义勇为奖励基金,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治安防控;落实包案机制,实施“县级领导干部包案督访”,对影响较大或解决难度较大的矛盾纠纷,由县级领导包案落实,限期解决;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创新教育服务管理”试点工作,加快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

实施“幸福花溪”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大力实施“六有民生”行动计划和“十大民生”工程。区域内投放30辆公交车、120辆出租车营运,方便市民出行。加大棚户区和保障房建设力度,完成了一期棚改拆迁安置房共186套9237平方米的建设工作。全面稳步推进社会各项保险,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加大教育投入,花溪区城区中心幼儿园、青岩镇中心幼儿园、花溪区2012年寄宿制学校等建设项目已批复立项,并完成了4所学校的征地任务。大力实施扶贫攻坚,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持续增收致富,确保高坡、马铃两个贫困乡年内实现“减贫摘帽”。

此外,高品质、高效率、高质量建成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2012年成为贵阳市唯一一家“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实施“社会联动”工程,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加强和谐促进会建设。和谐花溪促进会成立一年多来,已发展涵盖各行业、各领域的会员88名,认筹捐款钱物总金额达391.4万元。共化解社会矛盾、办理实事31件,使用捐赠资金203万元。推进维稳的机制创新,组建了“教师劝解队伍”、“司法调解队伍”、“妇女群团队伍”、“老干部志愿者队伍”、“两代表一委员志愿者队伍”五支队伍,这五支成员总数达500余人的“维稳别动队”,以“柔性调处”的方式参与社会管理和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已参与调处矛盾纠纷368起。

充分发挥我区高校教育资源聚集的优势,加强校地共建整合资源。实行校地定期例会制,定期邀请高校专家在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中建言献策,定期组织包括村(居)干部在内的干部职工到高校进修培训,组建高校师生志愿者队伍400余人,参与我区的各项志愿活动和公益活动。(作者系贵阳市花溪区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吴文仙)

上一篇:彰显资源优势实现“后发赶超” 下一篇:关山飞度 岭秀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