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乡土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29 10:28:55

泉州市乡土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

摘要:文章通过调研总结泉州市乡土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经验,紧扣人才人事工作服务经济建设大局,结合泉州市实际,分析泉州市乡土人才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合理进行乡土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及意见。

关键词:乡土人才;开发利用;实践经验;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建议意见

为扎实做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扣人才人事工作服务经济建设大局,通过近段来的走访调研,并结合2009年以来到洛江区、南安市、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等县(市、区)调查摸底的情况,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各县市区在开发利用乡土人才资源方面所取得的可喜成绩,也清醒地看到其中所面临的问题、难题。本文现就如何搞好泉州市乡土人才资源开发利用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泉州市乡土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经验

(一)意识提升人才

随着经济触角逐步向农村深入,农村经济在逐年发展,农民意识在逐步提升。无论是乡镇领导干部还是农民自身,都能不同程度地意识到知识、科技,特色产业以及乡土人才的重要性。一些走在前沿的乡镇基本都有属于当地特色的优势产业,以及支撑当地产业发展的不同层次的乡土人才。为了提高这种意识,加强对“科技兴乡(镇)”、“科技兴农”的工作领导,永春县委、县政府先后成立科教兴县工作领导小组,全县科普工作示范领导小组,科技创先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22个乡镇配齐了分管科技工作的科技副乡镇长,成立科教兴县专家顾问团、召开“永春县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和每年4次的科技季谈会等好的做法,畅通了广泛听取乡土人才的建议和意见的渠道。

(二)培训发展人才

大部分县市都有建立规模不等的培训基地,都能从当地实际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符合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的相关培训。通过培训壮大乡土人才队伍,提升人才技能。安溪近3年来就举办200多场内容涉及茶园管理、茶叶初制、无公害茶叶生产,以及茶叶的鉴赏和茶文化的宣传培训,参训人数达3.5万人,众多专家教授应邀来安溪讲课,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铁观音初制大赛、乌龙茶审评和拼配技术大赛活动,培训效果明显,受到广大涉茶人员的好评。德化依托现有24家省级科技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民营科技(陶瓷)园区、陶瓷学院为基地定期不定期聘请专家教授,举办各类专题培训,促进陶瓷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激励盘活人才

在各地建立的支农资金中,都有安排一定比例,专门用于培养农村基层人才,对有突出贡献的农村拔尖优秀人才给予不同程度奖励,最大限度盘活乡土人才资源。安溪县建立农村基层人才奖励专项基金,对选拔为县农村乡土拔尖人才的,给予2400元的资料补贴。

(四)环境体现人才

洛江通过加强当地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密集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加工、运销产业化模式,延长产业链,优化和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营造乡土人才成长和发挥的良好环境,让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充分体现他们的实用价值,取得可喜成绩。

(五)协会联通人才

建立当地特色行业协会,如永春芦柑同业公会、德化陶瓷协会、南安石材同业公会等,它们充分发挥灵活的中介技术引导作用,把具有一技之长、基础较好,有发展潜力的各类农村实用骨干人才推向市场,充分发挥协会在乡土人才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六)产学研相结合

建立科研试验场,养植、种植示范基地,从产学研相结合道路,促进乡土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科技成果在农业领域的转化和应用,从而促进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永春在这方面下足功夫:县级建立了科研试验场10多个,乡镇级建立了蓬壶科技文化园、德盛植保推广中心、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坑仔口镇南南合作茶叶示范基地、玉米镇绿色食品茶叶示范基地,建设省级科技示范镇4个、市级星火技术密集区1个、科技示范村108个,全县有科研试验基地10000多亩。

二、泉州市乡土人才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一)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由于经济、地理等方面条件的限制,相对于农村庞大的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而言,各县市区乡土人才总量明显不足,分布不均匀。在乡土人才中,从事种养业的多,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农产品流通的少,尤其是外向型、开拓型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短缺;有一技之长的多,复合型人才较少,特别是创业型乡土人才匮乏。

(二)思想认识不到位

农民自身素质整体水平不高,自觉参与自身建设的意识不强,热忱不高。开发乡土人才对基层组织没有硬性要求,往往流于形式。

(三)统筹机构待建立

目前涉农部门多头管理,涉农工作人员、资金分散使用,没有统一的协调机构来加强对农村人才的社会化开发、服务工作和对农村人才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四)对接机制不完善

县乡地广人多,可乡土人才分布却很零散;配套的乡土人才管理机制也未真正起动。即使出台做法也只是停留在宏观指导上,并没有形成具体的、操作性强的乡土人才管理模式。服务工作与乡土人才的实际需求对接的不完善,致使乡土人才有困难时找不到组织、组织上想服务时又不知怎样去服务。

(五)培训机制不健全

从培训内容上看,乡土人才分布零散、专业繁多,培训专业的设置相对单一、不灵活,难以一一满足乡土人才的需要;从培训形式上看,只是单纯地聘请专家或农技人员实地讲解,没有标准化的培训机构和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从培训时间上来看,追求“短、平、快”,缺乏长远培训规划;从培训机构上看,难免存在一些机构办学思想不端正,着眼于部门利益,导致培训机构实际上成了考核机构、发证机构,致使培训质量难以保证,制约了乡土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泉州市合理进行乡土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及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农村人才政策,加强农村人才工作,建立党委领导下的统一协调机制,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根据乡土人才开发利用的自身特点,制定综合配套政策法规,探索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政策体系框架,搭建主管部门与乡土人才沟通的桥梁。

(二)转变思想观念

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乡土人才有别于其他人才,应着眼当地,着眼基层,不唯文凭,只要有一技之长,能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能人即为人才。健全激励机制,大力宣传拔尖人才和科技致富典型,营造开发乡土人才的良好氛围,把人才的培养、输出、引进、智力、技术推向市场,引入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

(三)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导的乡土人才资源开发利用投入机制,多方筹措资金,把乡土人才开发扶持资金列入年度预算,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发展区域性网上人才市场

根据当地优秀特色产业建立市、县、乡、村4级人才联系服务网络,建立乡土人才库,积极发展区域性网上人才市场,扶持山区县网上人才市场建设,形成以泉州人才市场网为中心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网上人才市场群。

(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乡土人才培训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培训内容上应注重实效,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确保农民学以致用,学有所成;培训方式上可以采取点面结合,长期与短期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现场指导、下村下片培训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培训;培训考核上应实行考教分享,真正从提升人才素质的角度考虑,确保考核的含金量;培训的扩展上可以选派优秀农村骨干人才走进院校进行深造,还可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外派锻炼或考察,开阔人才的视野,拓宽人才的知识层面,培植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此构建起集教育培训、科技普及、教训推广服务、信息传播多功能一体化的乡土人才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对乡土人才进行规范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培训,从根本上提高乡土人才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六)加强改进评价手段

坚持“公开选拔,注重实绩”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打破行业、部门和年龄、资历限制,对农业和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的业绩评价给予适当倾斜,努力改进乡土人才评价工作,加大对乡土人才职称评审力度,推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步伐。

(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充分利用市县人才机构的作用,开展山海协作,互换优势资源,努力探索“招生-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新路子。拓展人事范围,打破干部身份,探讨五大毕业生、乡土人才、高技能人才的管理与使用办法,为乡土人才提供优质服务,解除后顾之忧。

四、结束语

泉州市乡土人才资源量很大,传统产业文化很多是靠泉州市的乡土人才来传承的,如果扩大到全国那就更加丰富了,如何很好地开发利用,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其中所面临的问题、难题。希望今后各级政府、各部门在工作中能切实抓好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素质,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避免资源的浪费,进而推动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建设。

(作者简介:张振兴,男,福建省泉州市人才人事公共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经济师。从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非公企业党建研究、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及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等工作)

上一篇:高校商科学生就业中的矛盾与对策探析 下一篇:浅谈学校体育产业化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