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延边州城镇化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9-29 10:05:09

【前言】关于延边州城镇化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一、镇村结合的规划编制问题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规划先行是推进城镇化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州共有66个乡镇,下辖1044个村民委员会,结合新农村建设已有200个村屯编制了总体规划,844个村屯尚未编制科学完善的规划,农村乱搭乱建现象依然存在,建设随意性太大,对未...

关于延边州城镇化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摘要】 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城镇化正在成为地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强大引擎。然而,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由农村向城镇转移以及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土地、资金、环境、就业、保障、公共服务等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对延边州城镇化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了一些总结与思考

【关键词】 延边 城镇化 发展

党的十召开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被全国上下提到了新的高度,各地纷纷出台举措加快推进新一轮城镇化发展进程。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必然会带来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带来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城镇化正在成为地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强大引擎。然而,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由农村向城镇转移以及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土地、资金、环境、就业、保障、公共服务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不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城镇化将会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后遗症。

怎样更好的推进城镇化,充分利用好各方面的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自己对延边州城镇化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了一些总结与思考。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三化”统筹,实施“三动”战略的作用下,我州城镇化取得了一定成效,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镇化率高达68.07%,均高于全国和省的平均水平。2013年,延吉市朝阳川镇、敦化市江南镇和珲春市英安镇顺利通过省专家评审,成为首批省级示范城镇。随着我州示范城镇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发现有诸多难题阻碍了我州城镇化向前发展,如村屯规划编制、农民财产可流转性、农民进城后的保障及住房等问题,需要我们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给予关注,认真研究解决。

一、镇村结合的规划编制问题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规划先行是推进城镇化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州共有66个乡镇,下辖1044个村民委员会,结合新农村建设已有200个村屯编制了总体规划,844个村屯尚未编制科学完善的规划,农村乱搭乱建现象依然存在,建设随意性太大,对未来推进我州城镇化建设造成阻碍。建议各县(市)投入资金,用于编制镇村结合的总体规划,为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每个县(市)可选择1-2个已编制完成总体规划的村屯先行先试,开展农民财产确权工作。

二、农民财产的可流转性问题

目前,农民的财产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动产,包括农业机械、生活用品、银行存款等;另一类是不动产,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房屋。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按照1993年中央1号文件和《农业法》规定,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依法保障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期限30年不变。关于农民房屋,它是农民用长期积累购建的最主要的家庭财产,农民应该有权利出租、出售。按照《物权法》147条规定,建筑物转让时,其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一并处分,即“地随房走”。按照《土地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村宅基地实行“一户一宅、无偿分配”制度,使农民房产只能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交易,无法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房产价值的最大化,由于两元化的身份不同,导致所有权价值不同,即“同房不同权”。据了解,有很多村屯的农民进城后,房屋无人购买、无人居住、无人维修,农民一生的财产都化为废墟。我们认为,现行的农民房屋流转制度,不符合《物权法》赋予物权所有人依法对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规定。按照长吉图开发开放、先行先试精神,我州应建立农民房产的先确权、后流转制度,积极推动农村住宅产权交易市场化,实现农民住宅的价值最大化。一是农民自愿、村集体同意,通过市场化流转,实现农民财产价值的最大化,让农民带着财产进城,使其有条件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二是农民房屋出售给市民后,保留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不变,购买人(非农)每年向村集体交纳集体土地使用费。

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通过收益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上城市居民对农村房屋进行改造有利于农村面貌的改变。三是宅基地换所换房屋能否进行流转是农民市民化的关键。同时,城市居民到农村居住,有利于城乡生活文化的融合,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统筹城乡一体化的问题

保留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农民可以选择在城市或农村参加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工伤等社会保险,但不能重复参保或多头报销,必需在体制上进行统一管理(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相结合)。转换为城镇居民身份的农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就业、教育、生活保障等政策。对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如何建立住房公基金机制值得我们思考。失地农民(2/3失地)可以享受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险补贴,并适当安排公益性岗位。进城农民工具备条件的应该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四、解决进城农民住房问题

十报告明确提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如何使农民真正融入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市民,除了要保证农民进城后具备基本生存能力外,解决住房问题是完成农民向市民转变的关键一环。

目前,进城农民的住房来源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由雇主或雇佣单位免费提供住房,用工单位提供集体宿舍;建筑施工单位提供工棚,这是现有进城农民居住的主要形式,占比超过一半。二是租赁住房。租赁近郊农民的住房,条件相对简陋但价格低廉;另一种是租赁城市住房,条件相对较好但租金偏高。三是在城市购房。农民在城市购房能力总体上较弱,只有进城时间较长、有一定的经济积累,才有能力购房,但比例较低。进城农民住房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农民进城直接购房难度较大。二是现行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主要以户籍为前提,非户籍农民进城后尚无法享受相应保障,也不具备住房公积金贷款资格。三是租赁市场不规范,居住缺乏稳定性。

为了更好地使进城农民在城市定居下来,需要政府提供服务,给予支持,优先保证进城农民站稳脚跟,然后进入改善性住房市场。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企业和进城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体思路是宅基地换房、购买、租赁、保障多措并举,力争10%的农民是房屋置换、30%的农民购买住房、40%的农民租赁住房、20%的农民享受保障性住房。

一是利用城镇化建设的三种主推模式,即:宅基地换房模式、城中村改造模式和大项目(园区)建设模式,安置失地农民,建立统一规范的社区化管理体系。

二是多种方式提高农民购房能力。如果农民原有资产能够实现货币化,加之政府提供一定支持,一部分进城农民可以实现购房愿望。健全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鼓励有偿还贷款能力的农民购买住房;将住房公积金收益盈余部分对贷款购房农民进行贴息,降低购房贷款负担。对于已经出售农村房屋的,农民进城购房时减免契税和交易手续费。利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农民退出宅基地实行复垦的,农民进城购房时政府退还土地出让金。

三是规范住房租赁市场。鼓励提供适合进城农民租赁的社会化公寓,培育小户型房屋租赁市场。免除住房租赁税费,鼓励金融机构为建设和购买住房用于租赁的企业或个人提供低息长期的银行贷款。探索由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城市周边的农村建设用地建立公寓,不得出售。政府提高对进城农民的公共服务能力,提供有效房源信息和纠纷化解无偿服务。

四是建立进城农民住房保障体系。把符合条件的进城农民及时纳入住房保障范畴。比照城市居民收入标准,对住房困难家庭提供廉租房或住房租赁补贴,享受实物配租的也可以采取按份共有方式在农民有能力购买时出售给农民。鼓励各地在农民工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城乡结合部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对进城农民租住公共租赁住房,可以考虑“先租后买”,农民先期可以租房,按能力逐步购买全部产权,以此激发农民在城镇购房定居的积极性。

五、变“三区市民”为城市市民问题

据调查,全州共有林区、矿区、垦区职工8.07万户,人口21.7万人。这几年虽然已经进行了林区、矿区、垦区改造,但还有近12万人口仍然居住在山区、矿区和农场,这部分人群作为城镇居民,但生活条件还不如农民,这就造成了我州城镇化率虚高,质量不高的问题,影响了我州城镇化整体质量的提升。

“三区市民”生活在林区、矿区、垦区,随着资源枯竭、生产作业方式转变、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原有赖以生存的职业已经名存实亡。他们现在基本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消耗自然资源维持生计。据调查统计,林区每户每年用木材做燃料消耗约10立方米,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建设。此外,森林火灾频繁发生,绝大多数由人为因素导致。将山区居民迁出对改善和保护林区生态环境有百利而无一害。

“三区市民”生活环境恶劣,难以享受城市市民的公共服务。由于这些居民生活在林区、矿区、垦区,家庭就医、子女就业和就学特别困难。“三区市民”曾经为我们的国家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现今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不应当忘记这些“三区市民”。

下一步,应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将“三区市民”迁出进城,逐步恢复自然生态环境,加快生态建设,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三区市民”真正的城市化。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扶持政策,提升城镇化质量。同时我们要抓住机遇,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落实好有关政策,统筹实施林业、工矿棚户区改造和垦区危房改造,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以迁出进城为主,资金打捆使用,壮大城市规模,提升城镇化质量。

二是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恢复生态环境。“三区市民”搬迁进城,腾空的土地可以复垦、复耕、植树造林。

三是“三区市民”城市化,除了利用国家的扶持资金和政策外,地方政府应该加大税收和财政的支持力度,企业和个人也应该承担一部分资金。

上述几个问题如果能够解决的话,将进一步加快我州的城镇化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 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1).

[2] 陈娟、邱鹏、何福荣:我国城镇化存在的问题与出路[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6).

[3] 辜胜阻、成德宁:农村城镇化的战略意义与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科学,2004(7).

上一篇:浅论高速公路收费站标准化建设 下一篇:论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制造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