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思想 沟通心灵 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

时间:2022-09-29 09:59:55

交流思想 沟通心灵 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

教育的发展来自于教育的不断创新。近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就是得益于我校实施了精细化管理。而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与学生个别谈话。通过与学生交流思想,沟通心灵,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那么,教师如何与学生谈话,才能收到提高教育质量的最大效果?

师生谈心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问。师生谈心要遵循人们的认识规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一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逐步深化过程。所以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系统性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一种属性。在与学生谈心时,教师一定要设计好谈话的顺序,先谈什么,后谈什么,都应仔细斟酌,切实做到“教人有序”。

首先,师生谈心是否成功,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心理的了解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准确的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个性特点、成长经历、家庭情况等,才能在谈心时有的放矢。所以教师只有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深入到他们的心灵中去,才能搞好与学生的谈心,用最合适的钥匙去开启他们心灵深处的那把锁。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要金科玉律。”如同样是不思进取、纪律松弛的学生,究其原因却往往各不相同。有的可能是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有的可能是受了批评或委屈;有的可能是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等。只有准确的掌握了学生的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对遇到了困难和挫折的同学,应鼓励他们克服前进道路上所遇到的障碍;对受了批评而影响了积极性的学生,应帮助他们正确的对待批评,努力做到闻过则喜;对因受外界不良影响而退坡下滑的,应严肃而又诚恳的进行批评教育。

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搞好个别谈话。基本要求是动情喻理,敦促自悟,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对症下药。1、喜悦心理——促其自醒。此种心理主要在有的学生有了进步或突出表现后,如老师找其谈话,他会认为老师要表扬或鼓励他,因而心情愉悦,这正是一个促其醒悟、指明缺点的好时机。此时,老师要开门见山,直接入题,指明他的缺点,进而联系他取得的进步给予鼓励,希望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再上一层楼。2、害怕心理——挖掘成绩。有些学生犯了错误,又不愿公开承认,这时老师一旦找其谈话,他心里就会恐惧不安,情绪低落。对这类学生,老师不要直接批评他,而是努力去寻找、挖掘他的闪光点,对他进行赞扬或鼓励,待其情绪缓和后给他指出努力的方向。3、对立心理——和颜排忧。个别学生犯了错误且无悔改之意,心理产生阻扰。情绪上表现为对立,对这类学生要先忍一忍,笑脸相迎,积极创造机会或情境与其促膝谈心,消除其心理误区,找准贴近点,尽快缩短心理距离,鼓励他们在逆境中奋发图强。4、自弃心理——激发内燃。此类学生多表现在学习不好等方面,班主任要坚持不懈,跟踪谈话,戳到他的病处、伤心处。这样可使其追忆往事,激发其悔恨感,从而燃烧其他的发奋之火。5、无所谓心理——树立信心。无所谓心理表现为甘居中游的学生身上。老师要把温暖、关怀送给他,给他信心和支持,主动接触他们,沟通感情,他们就会扬起风帆开拓前进。

其次,言语得体是师生谈心艺术性强否的重要标准

言为心声,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交谈时语言得体,往往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师生谈心时教师的语言应当有时如和煦的春风,吹进学生的心扉;有时如霏霏细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时如画中游,引人入胜;有时如吹响号角,激人奋进,师生谈心最忌东扯葫芦西扯瓢,信口开河等。当然更忌粗俗不堪,刻薄蛮横,或讽刺挖苦。教师的言语风度是一个人道德情操的反映。一个心灵美的教师,他的言语应当是文明洁净、委婉诚恳、优美动听、针对性又强的。比如同是表扬,就有下列几种情况:过程表扬——“你采用这种方法很巧妙”“你很努力,遇到困难也没放弃”;能力表扬——“你真棒”“你真聪明”;结果表扬——“这次考试成绩很不错”。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就应采取不同的表扬语言。过程表扬会使学生长大后更富于挑战性,不怕失败,勇于进取,因为他认为如果我做事情失败,可能是我方法上的问题,下次我可以改进。能力表扬会使学生长大后害怕挑战,因为一旦失败,他就会觉得和自己的能力有关。他们在遇到苦难时,更容易出现焦虑等负面情绪。但当学生自信心不足的时候,适当的采用能力表扬对于提高学生自信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再次,师生谈心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方法是否适宜

经验表明,师生谈心要谈的好,很重要的一环是教师要善于运用恰当的方法。因为对象不同,情况不同,方法也应当不同。同样是通过谈心对对方提出批评,方法就不能一刀切,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总之,谈心有法,但无定法——我们应当根据情况选用最佳的方法取得最佳的效果。选择恰当的情境进行表扬,事半功倍,当众表扬和个别表扬,取决于表扬的目的。当众表扬让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加深对表扬行为的印象,但也容易滋生骄傲自大的情绪。

最后, 与学生谈心必须情理相融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接受任何信息时都是有选择的,对教育信息自然也不例外。受教育者对教育信息的筛选一般通过两类过滤系统进行,一类是理智性的过滤系统,用来分析信息的科学程度,如果认为是正确的,便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加以接受、同化。另一类是情感性的过滤过程,用来分析信息的发出者是否值得信赖和尊敬,如果认为对方是值得亲近的,便会欣然接受其发出的教育信息,否则便采取怀疑或拒绝的态度。因而,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师生谈心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重视情感的因素。“情”在谈心中无论多么重要也无法取代“理”的作用。情与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与学生谈心的根本目的是使其达理,要达理就必须坚持向学生摆事实,讲道理,切实做到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更不能以势压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谈心活动的实际效果。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工作的成效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学生中的威信和与学生建立的情感。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没有情,就不能亲起师。不亲其师,就不能信其道。行为科学认为:工作成绩=能力×动机激发程度。可见,在能力相同的情况下,工作成绩的大小取决于人们受到的情感激发程度。只有感情培养出来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才会融洽,关系融洽,学生才能信其道。否则,教育必然失败。

要培养老师与学生的感情,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沟通心灵,多找学生谈心,以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通过广泛交谈,老师还可以弥补自己工作中的缺陷与漏洞。在客观的指出学生优、缺点的同时,自己的毛病、缺点也诚恳的让学生毫不客气的指出。这样,学生更加爱戴老师,更利于学习;老师也更加耳聪目明,利于工作。长此以往,彼此之间相互了解,将心比心,慢慢的就会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这种共鸣与沟通是精神上的力量,一旦在教与学的实践中得以应用,将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动力,从而激励师生努力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新课程标准重要理念之一就是“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就必须想方设法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新思路、新做法。和学生谈心,与他们交流思想,沟通心灵,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上一篇:对学生分组实验教学的探索 下一篇:浅谈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