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对现代艺术综述

时间:2022-09-29 08:42:06

本雅明对现代艺术综述

一、本雅明“救赎美学”之形成和主要内容

本雅明对于现代艺术乃至现代社会的拯救主要体现在其“救赎美学”之中。在社会急剧现代化和资本主义无限扩张的背景下,反犹主义、法西斯主义、犹太复国主义也渐次掀起。本雅明在多种思潮的交汇中寻求着人类的出路。而“技术至上”的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状况就是信仰的缺失。科学的地位上升,“上帝已死”,在这个非宗教性的时代,本雅明的救赎美学又是如何被接受的呢?早期的乐观浪漫和犹太教弥赛亚救世主义观念是本雅明艺术救赎主义的基础。在犹太教和基督教中,弥赛亚是上帝派来对世人进行救赎的神。犹太教认为犹太人所遭受的流亡和苦难是来自上帝的考验,是“弥赛亚的阵痛”,最终会有一位弥赛亚到来,拯救犹太民族,但弥赛亚到来的救赎时间是不能确定的,犹太人只能以乐观的心态在困境和苦难中静静等待。在基督教中,弥赛亚就是耶稣。耶稣降临尘世,通过受难来代人赎罪从而拯救万民。世人相信耶稣基督,救赎就会降临。作为一个被基督教同化了的犹太人,本雅明的救赎美学结合了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弥赛亚救世主义而又具有了独特之处。现代社会的人丧失了个体的独特性,他们在商品化的过程中变成了一个群体——大众。在机械化的时代,人也变成机器化的人,这是人的普遍堕落,亟待救赎。而在艺术领域,在摄影等复制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艺术品与大众的距离拉近了,艺术的“光韵”也消失了,丧失了艺术的本质,也没有了引导人类的进步力量。本雅明救赎美学的拯救对象就是大众和大众艺术。救赎的手段就是唤起传统的回归。在现代社会中,为了快速发展,人类放弃了传统(即本雅明所说的经验),变得贪婪而毫无教养,现代社会的艺术也抛弃了“光韵”的传统。在这样的情况下现代社会必然会走向经济危机和战争。本雅明认为,挽救人类社会的传统和经验,必须建立起一个经验的统一体,具体则是指宗教。并且他明确指出,这种传统的回归并非要使上帝复活,而是关于上帝的经验和教义得到回归。可见,本雅明的救赎主义是非宗教性的,而主要是哲学和历史意义上的。现代社会的堕落从语言的堕落开始,因此本雅明的救赎主义首先要救赎的是纯语言。纯语言产生于伊甸园,是由上帝创造的。纯粹的语言代表完美的知识,是物我直接同一的,是精神和语言同一的。而人把语言作为表达自身思想的手段和工具的符号系统,则是语言走向了堕落。语言被法西斯作为工具用于鼓吹战争,是人类堕落的显著表现。本雅明认为现代社会语言不应该作为表现,而是应该直接作为存在。如果这一点能够被广泛认同,人们将不再受法西斯的蛊惑。德国悲剧即“巴洛克悲悼剧”的重要意义在于寓言。寓言是在碎片与废墟中给予真理和启示,而这种给予就是救赎。同时,碎片和废墟资本主义给人类带来的异化和毁灭,因此寓言是对资本主义有着强烈的批判作用,也能够引起人们的震惊和重视。可见寓言是作为完美的知识和真理的存在的一门艺术,在其艺术形式中体现的是哲学内容。本雅明强调寓言就是对真理的艺术救赎,而他的这种强调就是对寓言这一艺术形式的救赎。唤起传统经验的直接方式是讲故事。故事的形式是人与人的语言交流,内容是集体智慧和共同记忆。弘扬讲故事的艺术,既能传播人类社会的共同经验和共同理想,也能够促使新的经典性作品的产生。“光韵”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区别之处。光韵是艺术品作为膜拜的对象,在被凝神观照、全神贯注中产生的距离之美。由于这种距离让人产生一种对艺术品的无法接近感,因此产生了移情的独特审美效果。而现代社会中,摄影、印刷等复制技术让艺术品走出了博物馆,作为商品充分向世人展示自身,消除了艺术品与人之间的距离感,也溶逝了光韵。因此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只能从精神涣散的审美状态中引起震惊的审美效果从而显示出价值。艺术光韵的消失一方面使大众接近艺术品,使艺术品民主化,另一方面新艺术形式(如电影)又在商业化中借用了原有艺术品的光韵理论,创造出新的、虚假的光韵,诸如明星崇拜。这种披着“光韵”外衣的商品化的艺术作品依然拥有强大的力量,能够实现对大众的救赎,但也被法西斯强权暴力和帝国主义战争所利用于美化政治。可见对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论述也包含了本雅明对法西斯主义利用“光韵”的敏锐眼光和尖锐批判。

二、本雅明“救赎美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

本雅明的救赎美学,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同犹太教神秘主义的结合体。犹太教信仰的“弥赛亚”与基督教的“弥赛亚”是不同的。基督教信仰耶稣,把获得救赎的希望寄托在三位一体的神灵到来,寄托在天国,而不是立足于尘世的拯救。犹太教的信仰则不是把希望寄托在虚无飘渺的神身上的,他们期待的“弥赛亚”存在于世俗之中,当他获得上帝的启示,拥有了获得解释世界的话语权力,就能帮助犹太人走出困境。本雅明早期的救赎主义主要从犹太教吸取灵感和理论资源,从宗教神学的角度对真理进行救赎,后期关于传统艺术经验的拯救则是在亲历时代变迁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论述。后者少了形而上的神秘和晦涩,多了些具体物质生活的体验,也多了深刻。语言和传统的救赎是玄奥漂渺的,而立足于世俗之中的“弥赛亚”则是具体的文学和艺术。而现代社会文学艺术的生产则类似于马克思主义所说的物质生产,也包含生产与消费,也会受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制约。本雅明受西方马克思主义影响深刻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二是马克思主义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目标,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放弃暴力革命转向意识批判的道路。对于唯物主义的立场和分析方法,在本雅明对传统经验的消逝及对其进行挽救的分析和论述当中有充分的体现。而关于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类自由解放的宏伟目标,本雅明则是将其与弥赛亚主义融会贯通,并体现在他的救赎美学当中。本雅明的救赎美学,一方面有弥赛亚主义救赎人类脱离苦难、走出精神困境的神秘主义,另一方面又与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类自由和解放的目标有某种相同的旨归。本雅明对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的批判和艺术的救赎主义正是反暴力和意识批判的表现。

三、本雅明的救赎美学与尼采的艺术救赎论

尼采与本雅明都是相信艺术具有拯救力量的。可以说本雅明的救赎美学是对尼采艺术观的批判性继承。尼采认为艺术产生于冲动,而冲动的产生是为了拯救。日神冲动制造美丽的外观,让人们暂时忘却生活中的痛苦和恐怖,获得生存的信心和勇气。酒神冲动则让个体通过醉的狂喜来冲破世俗与有限生命的束缚,复归于毫无拘束的自由状态。尼采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拯救,是对自由的追求。本雅明试图对传统和艺术的救赎让人们从现代生活桎梏中解脱出来,在这样的审美理想中可以寻到尼采的痕迹。尼采认为抽象思维的发展和科学精神的发达使“语言生病了,诗也无家可归”,这里的语言,是艺术原初的语言。本雅明的著作中也持类似观点,认为智慧的降临和现代性导致了“语言的堕落”。而同尼采一样,本雅明也反对理性的语言观,他“语言的堕落”也是非理性世界的纯语言。然而,本雅明的救赎美学仍与尼采的艺术救赎论有很大差异。尼采的艺术救赎观是其个人中心主义的体现。尼采认为理性和道德是反人类自由主义的,他将艺术置于理性和道德之上,宣扬艺术的至上地位。艺术源于人的本能冲动,是人的直觉和欲望的宣泄,具有极强的自主性和独立存在,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对艺术冲动特别是酒神精神的痴迷也是他企图通过醉的狂喜实现对现实人生的逃避。然而本雅明的艺术救赎是在对现代社会的批判中展开的。他虽然反理性,但是也非宗教性,虽具有神秘主义,但不能脱离于现代社会而存在。本雅明与尼采的艺术拯救的指向也有所不同。尼采艺术拯救人生,指向的是人生来必须面对的悲剧,具有命运的必然性。本雅明的救赎美学则是指向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原始积累之下异化的人性。人生的悲剧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因此,要摆脱被异化的命运,不是要躲进艺术的避难所,而是要改变压抑的社会状况。艺术作为对人类救赎的手段,正是在于唤起人们对现代社会制度的清醒认识,从而引起对传统回归的向往。本雅明的救赎美学与其说是对艺术的救赎,不如说是使艺术走向涅槃。在机械复制时代艺术品传统的光韵消失,而我们应该重建艺术传统。这种重建必须是立足于现代社会的,因此必然是与时俱进的“传统”,是更新之后的“传统”。在对艺术传统的更新之中,使艺术作品的光韵再次显现。这个光韵已不同于艺术作品传统的光韵,而是在毁灭中得到新生的光韵。可见,本雅明的“救赎美学”对于拯救光韵缺失的大众时代的艺术意义重大。

作者:冯灵芝 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上一篇:现代艺术设计下民俗化教学研究 下一篇: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