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08青年人在行动

时间:2022-09-29 06:07:19

事件·2008青年人在行动

2008年发生了很多事情,这其中从来就不缺少青年人的身影。我们在这里选取了能够代表这种新青年精神的某些截面,力图展现青年们的努力、悲欢、勇敢和坚强。我们相信,面对历史,你们留下了最踏实的脚步;面对未来,希望之路在你们脚下不断延伸。

1,南方雪灾,他们用责任温暖这个冬天

2008年初,一场史无前例的雪灾无声无息地降临中国大地:在南方,这场百年不遇的大雪灾令数以亿计季节性迁徙的人们步履蹒跚,面临着无法言喻的痛苦乃至生存危机。在这场雪灾中,地无分南北,人们纷纷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共同抵御严寒,抗争着自然的暴虐。

2008年元宵节这天,姜军平给了日夜守护在身边的亲人一个惊喜,他醒了,睁开眼说话了。四岁的儿子姜鸿浩高兴地说:“爸爸醒了,给浩浩讲故事。”姜军平慢慢伸出手,摩挲着儿子的小脸,微笑着答应。

从2月4日早上7点因公负伤,到开口说话,姜军平入院治疗了整整18天。这位已连续执勤三个通宵的年轻交警,在处理事故时,被一辆飞驶的商务车撞飞10多米,倒在了杭州德胜快速路上。

姜军平在出事前的几分钟,还在帮一个侧翻货车司机捡拾撒在公路上的蔬菜。捡拾中不小心让冰块扎破了手指,他于是向同事要了一张创可贴,几分钟后,他倒在了血泊中。“那天他本来可以回家休息的”,同事曾程沉痛的说,“当送到医院时,那块染红了的创可贴还贴在他的手上。”

也许更多人看到的是姜军平被车撞倒的一幕,可是,还原英雄本来的面目,连续执勤三个通宵才是这个年轻交警最真实的一面。人们大都推崇英雄都能具有不吝生命的无畏精神,然而,在真正的灾难当中,最珍贵的也许仅仅是诚实地尽职尽责。如果我们认真观察抗灾的整个过程,就会清晰看到,当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交通陷入停顿时,在每一个路口也许都站立着一位冒雪坚守的交警。他们大多数都是青年人,也许并没有得到和姜军平一样纷至沓来的荣誉,可是他们同样用尽忠职守为救灾做出了最珍贵的贡献。

我们将镜头转换到一个更广的视角,将会看到更多青年人的身影:他们也许是救治灾民的医生,也许是维护秩序的警察,也许是奔赴灾区的志愿者,也许是行驶在风雪中的司机,或者是在后方捐款捐物的无名学生。正是他们将自己的责任与人生的命运紧紧结合起来,默默坚守自己的岗位,才得以赢得抗灾胜利的最后一幕。

2,汶川地震,有种选择叫担当

如果说2008年初南方雪灾是国人难以忘怀的一场梦魇,那么,仅仅三个月之后,一场更为巨大的灾难降临在了中华大地。在那些日子里,生命、鲜血、饥饿、食物,这些属于生存底线的词汇一再出现在人们生活中,巨大的悲痛弥漫在整个神州大地。这场地震在中国历史上也许并不是最为惨烈的,然而,这次地震所带来的民族心理创伤却是以往的灾害所难以企及的。

然而,也正是在这场灾难中,一个成熟的青年群体形象出现在了国人面前。他们不畏艰险,任劳任怨,其中很多还有着孩子般稚嫩的脸庞,可是他们的出现却让国人感受到了温暖与力量。

王朋,一名大四学生,一个来自成都的志愿者。震灾发生后,从小便是孤儿的他积极参加了志愿者队伍,投入到震中理县抢通道路的第一线。2008年5月16日中午1时20分许,他在跟随成都预备役某部队的车辆挺进至汶川时,遭遇了一场5.9级的余震,一块大石当场砸中其左腿,致其重伤。当王朋得知自己要面临截肢时,第一句话却是“我很遗憾,还没怎么出上力,反而成了灾区的负担。”

另外一位来自成都的青年志愿者王涛说,“救灾一天不结束,我就一天不会停下救灾的脚步。”说这句话时,他已经得知家人全部罹难的消息。但是这个坚强的青年没有停留在悲伤之中,而是一刻不停的赶往灾区,他一共在废墟中救出了13条生命。

许许多多和他们一样的青年志愿者们,正是在巨大的悲痛中无惧余震毅然走入灾区,为及时抢救灾民做出了巨大的成绩。

在这场灾难中,我们还能看到更多青年人的身影,他们踊跃献血、积极捐款捐物、义卖、做志愿者、燃烛祈祷――他们在这次地震中的名字,是遇难者,是救援者,是志愿者;他们的职业,是军人,是学生,是教师,是医生和护士,或者没有职业,或者有,但我们不知道。不经意间,我们发现他们之中的很多人还有着一个共同的符号,他们就是那个首次被用代际命名的群体,他们叫“80后”。

灾难终将会过去,而在灾难中曾艰难行走,奋力抗争着过的青年们都将会拥有无数珍贵的收获,对生命的敬畏,对责任的担当,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在这群默默奉献的青年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的未来。

3,奥运背后,他们默默付出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辉煌的焰火与整个过程的完美无瑕给世人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在这里,我们略去那些最吸引人眼球的故事与叙述,不是奥运冠军,不是明星大腕,也不是政经领袖,来细细审视也曾亲身参与这场盛会却始终默默奉献着的一群普通青年。他们思想与感情是怎样的?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奥运火炬在巴黎传递。一个叫金晶的中国姑娘接过了第三棒,手握火炬,静静等候在火炬交接点。她不会想到,仅仅几分钟后,一个危险的暴徒将会攻击她并试图夺取她手中的火炬。一位在现场的法国留学生后来这样描述道:“那位姑娘把后背留给了暴徒,暴徒打她,抓她的头发,但她就是把火炬死死护住。”最终,暴徒被警察制服了,而她的下巴却被抓破,但她仍然微笑着,自信地举起手中熊熊燃烧的火炬。那一刻,所有的中国人都被感动了。

据奥委会的统计数据,在整个奥运期间,有10万名青年奥运志愿者在台前幕后默默服务,而城市志愿者则接近了170万名。正是他们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微笑的服务,辛勤的汗水才支撑了整个奥运盛会的成功举办。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李家华教授曾这样评价他们,“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参加奥运志愿者的当代青年们,不仅体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志愿精神,他们不为报酬和投入的辛勤付出更体现出中国青年对于国家责任的勇于担当。而这也同样是公民与公民组织的精髓。他们在奥运中成功塑造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新的志愿精神。”

我们对奥运的记忆终将淡漠,但这种成熟的志愿精神则将久远地影响我们的国家。2008年,不是奥运炫目的烟花,也不是51枚奥运金牌,也许就是这群普普通通的青年志愿者们,将在不远的未来静静的改变整个中国。

4、追寻真相,中国式新闻报道

2008年发生了很多大事,汶川地震、百年雪灾、阜阳疫情、列车相撞……这所有的灾难,我们都藉由一个特殊人群的辛苦报道才得以知悉,他们的职业叫做记者。他们名字每天出现在报纸电视广播里,若非一些特别的事件,他们本没什么不同,这个名单可以列很长:朱文娜、简光洲、戴骁军、徐娜、孙春龙、李敏、江艺平、长平、伍皓……

2008年8月1日,山西娄烦矿难死亡40多人,消息瞒报得滴水不漏,但最终却被《望东方周刊》记者孙春龙以博客形式揭露,总理批示后国务院成立调查组,事件受到严厉查处,而那些死难矿工家属也终于等来了迟来的慰藉。

孙春龙在山西的采访惊心动魄,他化装成装修工人,与另一个记者王晓一起,到农村走访每一个遇难者家属,最终获得一手材料。但刊发在《望东方周刊》的报道,影响力微乎其微。死亡,似乎就是个冰冷数字,被无情的漠视着。孙春龙没有放弃,多次举报无果后,他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写了个博客,《致山西省代省长王君的一封信》,网易博客以封面头条推荐,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事情才最终得以解决。

在过去一年里,我们还可以看到第一个在报道中对“三鹿”奶粉点名揭露毒奶粉事件的《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揭露封口费事件的《西部时报》记者戴骁军、揭露黑煤矿主的《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景剑峰……

他们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记者的使命:揭露真相,使违法犯罪者绳之以法。如果回顾过去一年,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在无数苦难面前,他们无愧于中国记者的声誉。

5、下乡支教,他们选择做蒲公英的种子

21世纪的今天,当越来越多的青年更青睐于留学、读研、跨国公司时,还有着一群别样的青年――他们在大学结束之时,并没有走上追逐财富权力之路,而是选择了走到贫穷山区的孩子们中间,做默默无闻的支教志愿者。有人称他们是一群现代社会中的普罗米修斯,用知识的明灯照亮了无数山区孩子的命运前方。我们不禁追问,他们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他们又究竟是一群怎样的青年?

在贵州山区的一所小学,来自山东的支教者罗英每天早晨四点就要开始一天忙碌的生活。自己烧柴做饭,到十几里以外的地方挑水,没有电,这是一个几乎看不到现代文明的地方。然而,这个从2008年6月份就来支教的瘦弱女孩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就在这次期末考试中,她所教的班还获得了全县第三名的好成绩。

她说,自己也曾想过离开,但有一件事却让她决定一辈子扎根在这所荒凉的山区小学。有一次她去省里参加培训,当走了十几里山路之后,她的学生依然紧紧跟在后面不愿回去。这些天真的孩子以为他们的老师再不会回来了。她哭了,在日记里一字一句的写道:我甘心做一粒蒲公英的种子,撒在大山里,帮这群可爱的孩子摆脱贫穷无知的命运。

根据西部志愿者网站上的信息,截止到2008年11月份,共有五万名应届毕业生报名参加了包括支教在内的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远远超过6000人招募计划,也大大超出了去年三万人的报名人数。

而根据另一份数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在中国贫穷农村的各项基础投资中,教育投资对减贫的作用位列第一,影响远远大于其它各项投资,减贫的系数为6.3,而排在二三位的通讯与农业科技推广则仅仅为4.02与3.36。

从繁荣的城市,这些像罗英一样的年轻支教者们放弃了城市里的富足生活,毅然走进大山,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倾颓的教室,抗住了贫穷与孤独,担起了本不属于他们的责任。也许这6000人的志愿者队伍相对于远为庞大的贫困人口而言,依然显得太过弱小,还不能让大山里所有孩子眼睛里都铺满阳光和爱,可是,他们用青春点燃了无数火把,照耀出了一代代支教者崇高的光辉。

6、“大学生村官”,一群现代的“知青”

本科毕业后,柳波顺利获得郑州大学哲学硕士学位。柳波的女友非常希望他能留在郑州工作,而柳波也有机会留校,但是,他却最终选择了去兰考做一名普普通通的村官。

“刚刚进村的那段时间工作很难开展。”柳波回忆起他初到老韩陵村的感受,“村里的党支部形同虚设;村子里的人们思想保守,对外来的技术和理念抗拒不接受,村民不敢想,不敢闯,不敢干。”

但是柳波没有气馁,坚持不懈地引导着村民利用科技改变延续千年的耕种方式,又利用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帮助村里建立了畜牧养殖基地,逐渐摆脱了穷困县的帽子。去年,柳波这个“三类村”被评为开封市“生态文明村”和“畜牧养殖专业基地”。

2008年,中央决定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由此,10万大学生村官的计划轰然开启,至今,大学生村官计划已经实施了整一年。第一届“十佳大学生村官”活动的胜利举办则吸引了更多大学生的关注,也为大学生村官的过去一年做了最好的注解。

就在这一年,接近三万名大学生带着新技术与新思想走进农村,成为了一名新式村官。如果我们摊开历史的画卷,将会发现这是距上次知青下乡50余年后的又一次壮观的乡村试验。像柳波一样的青年学子纷纷来到农村,正在用自己的知识、青春和热情去改变农民、农村、农业的困难现状。

7、“国考”,百万青年的集体选择

2008年11月30号,75万考生迈进了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场。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序幕,接下来的各省公务员考试,地市级公务员考试还将吸引更多考生的追逐。是什么让这么多的大学毕业生在经历了高考涅之后,还会如此青睐竞争更为激烈的公务员考试呢?

“现在的研究生已经没那么有用,又赶上了金融危机,所以大家都想尽快找到工作。”北京理工大学的潘灵遥对记者说。“公务员最吸引你的是什么?”面对提问,几个国考生的回答只有两个字:稳定。在他们看来,与企业单位繁忙劳累的工作相比,“公务员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收入逐年升高,医疗、养老都有保障,没有失业压力。”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毕业生将超过560万,加上前两年积淀下来的接近480万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共计将需要接近1000万个就业岗位需要,而社会实际提供岗位数量大大少于这个数目。今年,金融危机突然爆发,可提供岗位面对如此庞大的待业人群显得更为稀缺。

正如很多专家所言,2008年将是大学生就业30年最难一年。而这一年,也正成为了历年公务员考试最火爆的一年。

8、“后节俭一代”,金融危机下的青年集群

“百元周”、“账客”、“充电”……当金融危机的冬天来临时,青年人开始进入他们的另一个时代――“后节俭一代”。

根据一份网络调查,面对金融危机,大部分年轻人开始减少在外用餐。同时,更多的年轻人认同“省钱族”取代“月光族”,消费习惯更为理性。

“试一试,看看你一个星期的花费能不能不超过100元?”青年们不断在网络论坛上相约举办“百元周”活动。参与者对“百元周”也有自己的见解――“它的意义并不在于省钱,而在于‘用最少的钱过最好的生活’。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努力探索‘性价比’最高的生活方式。”

如果说娇惯的一代、富裕的一代这些词语多是形容这些“80后、90后”的青年人,那么这次经济寒冬无疑让人们认识到,他们同样也是简朴的一代,乐观的一代。相对于上一代人“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节俭方式,他们创造了更为丰富多样的节俭方法,有人更直称之为“后节俭一代”。

当然,青年们所学到的不仅仅是节俭的习惯,伴随着这场持续不断的危机,他们也正积极的寻找着创业与创新的机会。相信经过这次经济危机的历练,青年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将会行走的更为稳健。

上一篇:王诗沂:我只像王诗沂 下一篇:酷词·2008青年人的流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