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语文教学的艺术氛围

时间:2022-09-29 05:56:38

创设语文教学的艺术氛围

吕叔湘先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不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所谓语文的科学性,指的是学科目标的标准化和现代化,学科内容的规范化和体系化,教学程序的秩序化和模式化。而艺术性,则是指为实现上述目标而实行的最优化教学手段,即教学的技巧性、创造性。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的范畴是很广泛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但笔者认为,最关键的莫过于营造课堂教学的艺术氛围。所谓课堂教学艺术氛围,是指洋溢在课堂上的特殊气氛和情调。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喜欢”之情,便来自教师在教学中所创设的艺术氛围。具体说来,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氛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知氛围的创设

任何艺术门类都具有认知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而教学艺术是以认知价值为最大追求目标的一种综合艺术,它要求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多的有效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学艺术必须具有认知氛围的特征。

魏书生老师教《反对自由主义》时,筛选出四项有效知识,指导学生自学,展开讨论,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强化认知实践活动。1.要求评价(提高学习此文的重要性认识)。2.掌握“泰然处之” “行若无事” “漠然置之” “襟怀坦白”(先让学生大声读注解,并在规定时间记牢,然后展开辨析、造句活动)。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这个讨论以速读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竞赛式的归类,最后进行画龙点睛的板书。4.结合课文分析,写题为《反对铺张浪费》的作文,要求当堂完成作文提纲。

魏老师的整个教学设计,自始至终针对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内容,选取有价值的知识,进行学生的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

由此可见,创设认知氛围,教师就要选择有价值的知识,创造一种富有诱惑力的“召唤结构”,使学生对这些知识产生“陌生感”。这种“召唤”实际上就是要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认知的“兴奋点”,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定的范围内,让他们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

二、形象氛围的创设

汉字结构富有形象性,文学作品更具有形象性。在教学中,采用参观、挂图、实物、模拟、影视、讲故事、朗读和表演等,都是创造形象氛围的重要手段。

如钱梦龙老师教《皇帝的新装》时,挑选了几个有较高朗读水平的学生,让他们分别扮演愚蠢的皇帝、狡猾的骗子和阿谀的大臣,进行分角色朗读,效果特别好。

教学艺术氛围的形象性要求新颖独到,因为新鲜感、好奇心是普遍的审美心理倾向。教师努力创造新颖、独特的形象化教学艺术氛围,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会让他们产生愉悦感。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作为一个成功的中学语文教师,就应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各种艺术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完全入迷,进入跃跃欲试的佳境中。

三、情感氛围的创设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它发自内心,能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的障碍,对整个行动起调节作用。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可以说,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语文教学活动就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因此,创设情感氛围,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实践证明,教师在备课中凝聚的情感愈深,积蓄愈厚,发之便愈烈!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作者的代言人,爱其所爱,憎其所憎,以引导学生“披情以入文” “情动而辞发”。其次,在创设情感氛围时,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情趣和情感。再次,要寻找表达感情的突破口(像打仗一样,只有选准突破口,才能速战速决,取得胜利),因为这往往是作者情感的饱和点,会产生激动人心的力量。最后,要提高朗读、描述、抒情、议论等语言技巧,营造浓烈的感情气氛。这样,一旦把学生的激情点燃起来,他们就会投入到忘我的学习之中。

四、思辨氛围的创设

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辨氛围的创设是否得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学生思辨,让学生展开多向思维,组织他们讨论,这也是创设思辨氛围的要求。

营造思辨氛围要启发学生生疑、质疑,引导他们析疑、解疑。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中。按照心理学原理,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地发现问题(质疑),效果当会更佳。因为学生一旦有了疑问,他的心里往往就放不下,就会千方百计地找寻理由(即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去释疑。这样就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学习推动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学到了知识。

(责 编 木 子)

上一篇: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方法 下一篇:依托课程让梦想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