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发展中的天津教育信息化

时间:2022-09-29 04:49:15

开拓发展中的天津教育信息化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确定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十二五”、“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任务,按照对信息化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指示要求,天津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各级领导全面落实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化工作,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天津市编制并认真落实《天津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综合投资实施方案》和《天津市基础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实施意见》,依照教育部教育信息化的总体发展战略和要求,通过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加快项目步伐,天津教育信息化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得到了广泛的提高。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最终要建成全方位、多层次、有互动、自我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生态系统。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良好网络环境

历经十五年的建设,天津市教育科研网成为了天津市教育行业独立自主的光纤城域专网,构建了较为完备的管理体系,近年来的改造提升工程,使得天津市教育科研网主干设备性能及线路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实现了IPv4骨干网络万兆互联、各级各类教育单位千兆光纤接入, IPv6网络承载,构建了以中国教育科研网作为主要宽带出口、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运营商作为辅助宽带出口的教育城域网(如图1所示)。

通过天津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投资的推进,天津90%的高校完成了IPv6网络建设;80%的高校建设了无线校园网,在此基础上构筑的高校校级无线联盟平台,实现了用户校际无线漫游,进一步提升了校园网的服务能力。通过基础教育“校校通”项目的推进,基础教育领域所有学校实现了光纤宽带接入,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覆盖率超过80%,为我市全面实施“三通两平台”工程和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二、加强“三通两平台”建设,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天津教育管理信息化市区(县)两级平台建设既是天津市教育信息化整体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部正在实施的教育信息化重点工程“三通两平台”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市级平台在全方位满足教育部“三通两平台”建设要求的同时,要为本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深度广泛应用提供全面支撑,确实起到统领天津市教育管理信息化全面发展的中心作用。

为进一步落实《关于天津市基础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实施意见》文件的发展目标,建设符合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要求,建成与学科教材相配套、动态更新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和建设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等任务,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在“三通两平台”建设中开展基于课程资源的学生人人通学习系统、基于国家课程教材的教师备授课系统、教师信息化技能培训平台、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二期)、网络教研平台(二期),校际网络同步教学等项目。建设了教师研修网络课程、中小学“名师课堂”资源、高中学科优质课程资源、特级教师资源、空中课堂资源、特色校本课程资源等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完成天津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部署了十余个国家和市级应用系统;启动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积极推动各区县和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试点工作;在建设过程中涌现了一批典型和示范,实现了“起步、应用、融合、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遵循市级公共建设―区县集中建设―学校特色建设的发展模式,我市构建了天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框架(如图2所示),搭建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各级各类资源,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标准、统一共享机制、统一资源检索,为各级各类教育提供了教育管理服务;搭建起了市、区县(高校)两级数据交换平台,建立了各级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实现了全市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我们以国家及天津市教育管理的数据和信息需求为起点,逐级进行区(县)、学校数据库规划和建设,设计了面向教育机构、学生、教师等教育管理对象的基础数据库;逐步向形成面向教育机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社会公众、学生家长等教育管理与服务需求的数据体系扩展,支持数据交换、报送、共享与服务;逐步消除信息孤岛,形成了从市到区县及学校的布局合理、权责清晰、运行顺畅、趋于扁平化的天津市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与管理体系。其中,天津市教育管理信息化基础数据库涵盖了教育部部署的各个教育管理业务系统的基本数据,既是天津市教育管理及科学决策的重要数据来源,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的数据支持,如:中、小学学籍以及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基本信息库,教师基本信息库,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信息库等。天津市教育管理信息化共享数据库则为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数据交换中心提供数据存储和数据服务的空间,在共享数据库中建立相应数据结构的存储空间,为数据转换中心的抽取、清洗、过滤、转换、等服务提供支持。

天津市在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中,非常重视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在数据管理与服务、数据交换与共享、规范化与标准化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系统建设上逐步走向系统与数据的集成和集中管理,系统应用逐步走向综合应用、深度分析与决策支持。

三、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大力提升教育质量

天津市高校均完成了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了统一认证、数据交换、信息门户等公共平台及网站群、教务、科研、人事、学生服务、后勤保障等系统,完善了信息标准规范、运维和安全保障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各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以及社会服务等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推动了高校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深度变革。

天津市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服务体系也在不断深入。“职业院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有效的推动了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重点实验仿真实训基地工程”的建设,创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通过开发虚拟流程、虚拟生产线等环节,有效提升了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效果。“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平台”、“高职专业知识库”、《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人才培养合作服务平台》等多个市级应用的搭建,大大加强了信息技术与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与学院管理的融合,推进了信息技术在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定位、课堂教学、实训实习、技能竞赛、技能鉴定等方面的建设。目前我市已建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4个,国家级优质资源共享课程54门,2014年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4个。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也在进一步加强,“开放学堂”的建设,实现了学生跨校选课、学分互认,实践微课程、翻转课堂、MOOC课程等教学模式的创新和信息化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有效地探索了学习模式的变革。“天津教研平台”的建设,以网络教研的方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了教师的人人通。基于国家课程教材的教师授课、备课系统和基于课程资源的学生人人通学习系统的建设,落实了教育部提出的建成与学科教材相配套、动态更新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和建设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等任务的要求,促进了天津基础教育向“个性化学习、有品质均衡”目标迈进。

四、通过“应用驱动、机制创新”,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我们通过提升教育信息化保障水平,开展教育信息化督导与绩效评价,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教育信息化综合运维服务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公共安全保障环境建设,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营造出“教研无处不在、课堂无处不在、协同无处不在、学习无处不在”教育环境,为天津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奠基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高校双语教学发展现状及经验探讨 下一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环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