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基于生态安全性分析的耕地后备资源评价

时间:2022-09-29 04:36:04

天津市基于生态安全性分析的耕地后备资源评价

摘要:针对国家对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相平衡的相关要求,尤其是对于补充耕地资源质量要求的逐步重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问题成为日渐受到重视的问题。天津市做为北方重要的工业城市,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巨大。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问题尤为重要。耕地特后备资源评价对于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特别重要。

关键词:天津市 耕地 后备资源 生态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1 “生态用地”的概念与界定

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情况。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包括饮用水与食物安全、空气质量与绿色环境等基本要素。健康的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反之,不健康的生态系统,是功能不完全或不正常的生态系统,其安全状况则处于受威胁之中。

岳健等学者对生态用地的概念做了较为定性的描述,认为生态用地是指除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包括为人类所利用但是用于农用和建设用以外的用途,或主要由除人类之外的其它生物所直接利用,或被人类或其它生物间接利用,并主要起着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区域或全球的生态平衡以及保持地球原生环境作用的土地。

“生态用地”包括农用地中的林地、园地、牧草地,建设用地中的盐田和水库水面,以及未利用地中的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苇地、滩涂、湖泊水面和河流水面等地类,其中林地、园地、牧草地、水域具有显著的自然生态功能。

2 基于生态安全的天津市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以反映土地生态安全的全面性、代表性、主导性、评价因子的相对独立性、稳定性、区域差异性以及资料的可获得性为原则,结合专家知识和天津实际状况选择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以准确反映未利用地先天条件所体现的生态安全属性。考虑到坡度、高度等因素在自然适宜性评价中已经体现,剔除这两个共性指标,建立了评价指标的分级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另外,对于一些较具专业性的环境学、生物学指标,建立替代性、综合性指标来取代。

鉴于耕地后备资源生态服务价值以及其开发利用中生态风险的难以估算,在宜耕性评价的基础上,选择采用“生态用地”这种一票否决的方式,衡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安全性,对于开发利用影响难以度量的或者其本身就是很好生态用地的耕地后备资源,要尽量保留其现状,保留其生态价值,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宝贵景观资源和生物资源的流失。为此,将自然保护区纳入到生态用地的范围,而划入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未利用地,自然也不能开发。

水资源保护: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将于桥水库、北大港水库、团泊洼水库等按照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相应的保护规定加强保护;在地下水开采比较集中的平原区,划定地下水源保护区,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地质环境:基于泥石流、滑坡、滑塌、崩塌、矿山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多种地质灾害要素的空间分布,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地质灾害的适宜性分区。

生物多样性:天津市城市规划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角度,构筑充足的生态格局,由林业用地、自然保护区等作为区域生态体系中重要的物种栖息地,在此将自然保护区看作为生态用地。

土地利用规划:在天津市域范围内,建设湿地、河流生态廊道、人工生态防护廊道以及滨海生态防护带,控制城市热岛的扩展、缓解组团间的相互污染影响规模,引导经济发展方向。具体来讲,就是建设“三区九廊道”:构建北部蓟县山地、中部“七里海―大黄堡洼”湿地与南部“团泊洼水库―北大港水库”湿地等三大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及蓟运河生态廊道、潮白新河生态廊道、独流减河生态廊道、海河―北运河生态廊道、子牙新河生态廊道、滨海生态廊道、唐津高速生态廊道、引滦明渠―贝壳堤生态廊道和西部防风固沙生态廊道组成的九条生态控制廊道。

湿地:由于泥沙淤积,库容缩减,在水库周边区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水库湿地,该类湿地是重要的生物栖息活动场所。因此,该类未利用地也属于是生态用地范畴。

通过对天津市生态影响因素的空间分析,提取各评价因子空间信息,建立各因子单因素级别空间数据库,通过其空间分析功能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适宜性评价。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表1基于生态安全的天津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生态过程或要素 因子分级及分值 权重

地表水资源保护 分级 一级水源地保护区 二级水源地保护区 三级水源地保护区 其它区域 0.30

分值 15 50 75 100

地下水资源保护 分级 城市地下水源防护区 城市地下水源补给区 城郊地下水源防护区 其它区域 0.20

分值 25 50 75 100

地质环境适宜分区 分级 不适宜区 较不适宜区 较适宜区 适宜区 0.22

分值 10 30 80 100

土地利用规划 分级 林地规划区 绿化隔离区域 其它区域 0.28

分值 30 60 100

直接排除开发 生态用地及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排除开发范围

3 基于生态安全的天津市耕地后备资源评价

以耕地自然适宜性评价的为基础,在ARCGIS软件支持下,提取生态安全各评价因子空间信息,建立各因子单因素级别空间数据库,特尔菲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对评价因素的空间叠加,得到各个叠加图斑的综合分值,扣除生态用地及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耕地后备资源,按照自然间断点分级法(Jenks)将天津市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划分为禁止开发区、低生态安全区、中度生态安全区、高度生态安全区,获取天津市土地利用的安全分区评价结果。天津市的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分区结果如图1所示。

图1天津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分区图

4 基于生态安全的天津市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结果及其分析

通过自然适宜评价结果与生态安全评价结果的叠加,分析天津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生态安全程度。排除自然不适宜和适宜程度较低的耕地后备资源,将自然中度适宜和高度适宜的耕地后备资源列入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基数;将自然中度适宜和高度适宜的耕地后备资源中落入生态用地的耕地后备资源作为禁止开垦的范围,再扣除开垦后可能引起的生态安全程度较低的耕地后备资源,可以获得基于生态安全考虑的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这些后备资源主要是自然适宜程度和生态安全程度都处于中高以上级别的耕地后备资源。

图2基于生态安全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图

基于生态安全的宜耕后备资源空间分布如图2所示,其中自然适宜度中等以上且生态安全中等以上的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10611.40hm2,约占全市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49.85%。3210.75hm2的耕地后备资源(约占全市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15.08%)的土地受到自然保护区、城市以及土地规划的生态保护限制,被一票否决不能用于开发。

表2基于生态安全的耕地后备资源宜耕级别表

单位:hm2

规划区域 自然不适宜 自然低度适宜 自然中度适宜 自然高度适宜

生态及

城建用地 禁止开发 2388.59 0.00 511.49 310.66

生态效益 低生态安全 1515.16 583.05 340.14 1572.45

中生态安全 908.81 1046.14 1006.58 3335.98

高生态安全 183.13 1315.51 719.18 5549.65

在当前经济社会条件和政策状态下,结合天津实际,要求我们要保护对土地生态环境意义较大的地类,比如现有沼泽、苇地等珍贵的湿地资源以及部分滩涂等。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调节河川径流、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降解污染物等重要的生态功能,被有关专家称为地球之“肾”,并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它们在天津市当前环境下也有着不言而喻的重大意义。因此,不宜将这些地类纳入到土地开发的对象或范畴之中。

遵循以上思路,扣除开发后会对生态产生重要影响的天津市的湿地及其它具有生态意义的地类外,则可大体计算天津市生态环境要求下可开发的各质量等级宜耕土地面积。在生态环境允许条件下,可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天津市的平原地带和山间河谷地带,如图2所示,这些区域主要是目前未被利用的滩涂和荒草地,并且分布零散。而滩涂的开发往往受到水利部门的限制,可见考虑生态保护后天津市能够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并不多。

参考文献:

[1] 岳健,张雪梅.关于我国土地利用分类问题的讨论[J]干旱区地理,2003,26(1):80-87.[2 鲍文东,田成敏,赵奎庆,郭立友.黄河三角洲地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分析探讨[J]. 广东土地科学. 2004(03)

[3]张重阳,董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以聊城市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2)

[4]时丽艳,王力,何冬晓.重庆黔江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07(05)

[5]朱桂英,李玉凤,范雪飞.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与对策[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6(04)

[6] 石瑞年,张莉燕,姚国强,吴彦山.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11)

[7] 丁铁成,张兴昌,高照良.现阶段中国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及途径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04)

[8] 李卫祥.试论农村土地整理[J]. 生产力研究. 2009(02)

上一篇: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在住宅施工中的应用 下一篇:以技术员培养为切入口,提升全员技术水平实现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