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游戏时,你不妨后退一步

时间:2022-09-29 04:11:54

宝宝游戏时,你不妨后退一步

“养不教,父之过。”阳阳的爸爸妈妈严格执行这一古训,无论阳阳在玩什么,爸爸妈妈都会陪伴左右。但最近这段时间,19个月的阳阳好像对各种游戏都没啥兴趣,对新鲜玩意也提不起劲儿。这是怎么回事呢?

早教中心的老师在观察了爸爸妈妈和阳阳是如何游戏后,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基本上是家长不厌其烦地示范、纠正、启发、鼓励,宝宝配合家长的指令,始终是家长占据主导地位。我们一直在呼吁家长要多花时间陪伴宝宝,但陪伴、互动不等于“喧宾夺主”,过度的陪伴有时是一种隐性的打断和干扰。

经常说“你应该玩这个”――阻碍宝宝的自发探索

面对家长精心准备的各种玩具,小家伙们总是“昏招叠出”:将垒高的积木一次次推倒,将拼插的彩色塑钉从小筐里倒进倒出。要不然就是把玩具丢在一边,而对摆弄各种日常用品乐此不疲。在成人看来,宝宝的尝试没意义,然后一边说“你应该玩这个”,一边示范正确的玩法,这看似提供了直达成功的捷径,实则是阻断了宝宝的自发探索。

在宝宝的成长中,许许多多的进步与飞跃都来自自发探索中的“妙手偶得之”。墙面或地面上的小突起能吸引他们反复操练“抠抠捏捏”;拿着勺子敲打小碗,发出的叮当响,会鼓动他们去敲打一切能够得着的物品。如果自主探索的热情一再被打断、抑制,不愉快的体验会让宝宝渐渐放弃尝试,从而对新鲜事物失去兴趣。

经常说“让妈妈告诉你怎么玩”――让宝宝变成思考上的懒汉

心理学家这样描述宝宝的学习过程:行为引发的结果给宝宝带来认知冲突,从而反复尝试,获得经验。换言之,这是一个主动获得的过程。如果每一次尝试都是由家长给出或者提示答案,那给宝宝剩下的就只有机械的模仿――按妈妈说的做就对了,思考的过程被省略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被跳过了。如果总是这样,宝宝会习惯于由别人告诉自己该怎么去做,或者不管做什么都要父母确认一下“对不对啊,妈妈”,结果宝宝很有可能成为思考上的懒汉。

经常说“妈妈和你一起玩”――宝宝不可能独立

有家长向我们老师求助,宝宝渐渐大了,但却难以脱离成人的陪伴,哪怕一个人玩5分钟也不行。通过了解这个宝宝的养育情况,才知道,他从出生起,从早到晚都有家人全程贴身陪伴,习惯了这种待遇的宝宝,哪里还有尝试独立的机会呢。

和任何一种能力一样,独立性不是到了一定年龄就可以一蹴而就的,得一点点培养和积累。随着宝宝逐渐长大,我们没有必要形影不离,剥夺他独处空间。

如果你开始疑惑自己对宝宝的干预是不是多了一点,建议你不妨在有些时候退后一步:

当宝宝专注于自己的探索行为时,不要贸然去打扰他,即便他的行为在你看来是无用功,也请按捺住想要教导的欲望,留给他5分钟。

当宝宝表现出不希望你干预他的游戏时,不要打着“亲子互动”的旗号硬性闯入他的世界,虽然他在许多方面还需要你的帮助,但给予宝宝独立的空间也是一种支持。

往后退一步,不是让你甩手不管了,而是将主动权转移给了宝宝。宝宝在你的注视下摆弄玩具,你看着他,做的不错,过了一会儿,他遇到困难了,嘴里发出声音――这是向你寻求帮助的信号,你需要及时蹲下来,回应他。

我们总是陪伴孩子,参与孩子的活动,却很少有机会观察宝宝,退后一步,让你从旁观者的角度更平和地去看待宝宝,这样的观察会给你带来惊奇的发现。适时的退后一步,也许换来的是宝宝更自由的前进一步!

上一篇:你的情绪,谁作主? 下一篇:因为快乐,所以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