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机制的研究

时间:2022-09-29 03:40:07

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机制的研究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成为我国众多企业中日益壮大的特殊群体,并已成为左右我国经济形势的重要力量。但是从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总体情况看,其财务状况不容乐观,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财务安全问题。因此,上市公司有必要通过有效的财务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其财务状况的各种异兆,并迅速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经营管理风险,最终达到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或是将财务危机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的目的。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竟争中只有运营高效、管理有序的企业方能保持长期生存和发展,并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总体价值。为此,企业必须时刻防范因各种风险所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或者财务失败,企业财务预警机制正是企业防范财务失败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财务;预警机制

据《2012年度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报告》统计,"截至 2012 年 10 月,在统计样本(非金融类上市公司)1689 家中,存在较大或重大财务风险的上市公司 475 家,占所有上市公司的 28.06%;财务安全较为优秀企业仅为 23 家,占所有上市公司的1.36%;最优秀企业数量0"。可见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安全状况非常严峻,财务危机已成为阻碍我国上市公司发展乃至生存的重要隐患。有时财务危机的发生会让上市公司遭受不可预计的损失,如若处理不当上市公司甚至会因此而破产倒闭。因此,一直以来,上市公司对财务危机的防治是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等各方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机制的建立,真正实现上市公司对自身经营管理风险的及时控制以及潜在财务危机的有效防治。

一、公司财务预警机制概述

1、财务预警机制的含义

我们通常所说的预警,是指在面对不利事情或风险展开的预测及报警,以尽量降低或避免损失。虽然预警源于竞争,但是商场如战场,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向前发展,相关的经济理论不断与时俱进,经济学家开始将军事领域中的预警概念以及应用方式引入到了宏观经济学中,以类似的方式对公司经营环境中的各种可能不利的经济环境或者是经营风险进行分析及预测,以此实现经济预警。

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是普通的经济预警在一定层次上的一个延伸,与非上市公司的经济预警有所不同,它主要是从财务的角度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预警,以企业经营环境下的具体信息作为基本的依据,然后结合财会、金融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理论,通过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以及因素分析等金融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分析和预测。普通意义上的公司财务预警,一般都是以理论和实务经验作为基本根据,通过建立预警线,然后采用财务指标对企业的财务偏离预警线的情况,并结合周围的经济环境及企业的现状发出相关警戒信号的过程。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需要综合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预测、财务控制以及财务评价等各个相关环节,对公司总体的财务运营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然后得出企业整体的财务预警分析报告。

总的来看,财务预警机制也即财务失败预警机制,通过对企业日常经营中财务运行状况进行持续的监控,以防范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最终导致企业经营危机甚至破产的一种监控和防范机制。该预警机制是一种综合性的预警方法,并着眼于企业的综合经济效果。企业通过建立起健全和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以便够尽早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危机,并告知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者,从而有效化解潜在危机,使企业保持良性运营。企业所构建的财务预警机制的灵敏度越高,越能够发挥其"预警"的功能。

2、财务预警机制的运行机理

公司财务预警机制分为企业财务预警组织机制、企业财务预警信息收集传递机制、企业财务预警分析报警机制、企业财务预警对策生成机制和企业财务预警监督机制共五个维度,各方面协同运作,实现企业财务预警工作流程的规范和运行效率的提高,为企业财务预警工作更好的发挥作用提供保证。各维度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财务预警组织机制处于核心地位,科学、合理的组织机制是其他四种机制机能有效发挥的前提,一旦组织机制被决定,其他四种机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作用形式也就被确定下来。财务预警监督机制对财务预警信息收集传递机制、财务预警分析报警机制和财务预警对策生成机制的运作进行监督,为整个财务预警机制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财务预警信息收集传递机制、财务预警分析报警机制和财务预警对策生成机制三个机制相辅相成(其中实线表示正向作用,虚线表示反向作用)。正向作用:财务预警信息收集传递机制根据财务预警分析环节的数据要求为财务预警分析报警机制提供充分、准确的信息。财务预警分析报警机制则根据所得到的信息分析是否存在潜在财务危机或是已知风险的强度,向相关决策机构发出预警信号,最后由对策生成机制提供解决方案。反向作用:根据排警对策的实施情况对对策进行调整,必要时对财务预警方法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些变化最终会影响到企业财务预警信息收集的范围以及对原有信息的取舍。如果不需要调整,则此次预警工作的记录直接存档,以备企业未来发生类似情况时做出迅速反映。

3、财务预警机制的功能

预警功能。财务预警机制的核心是财务预警分析报警工作,财务预警分析报警工作是对企业财务困境或财务危机的前馈控制,即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观察,经过系统分析,及时捕获导致财务状况出现异常的潜在不良信号,对信号的强度进行判断并向企业管理者发出警报。警示其采取相应政策对经营管理做出调整,进而实现对风险的最大程度的控制,做到防患于未然。

自动更新功能。机制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够使一个工作系统接近于一个自适应系统,即在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能够自动迅速的做出反映,调整原定的方式和方法,实现工作目标。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能够通过企业管理者和其他人员的参与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环境的改变,并对财务预警机制自身进行修正、升级来适应不断改变的经营环境。

免疫功能。由于财务危机自身具有多样性、积累性的特征,财务预警过程复杂而且企业内部各部门被广泛涉及。健全的财务预警机制,能够通过机制内部各要素的协同作用成功控制经营管理风险、预防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并对以往企业财务危机或经营管理风险的触发条件或处理过程留下相关记录,为以后对类似情况的从容应对和迅速处理提供宝贵经验。

二、华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预警机制

安徽华茂股份有限公司是有着50年历史的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00850)。现有本部及3个工业园,集纺织、烧毛丝光染色、服装、典当拍卖、金融投资等多元化经营。公司一直以严格的管理和优良的品质享誉国内外。产品远销日本、意大利、德国、香港等高端市场,与国内外众多品牌企业产品相配套。实现了产品向精品化、品牌化的稳定发展。迄今,华茂已连续35年保持赢利。以资本为链条,推进技术创新,向原材料和高科技面料、时装等两端延伸,华茂在传统产业中找到了持续发展的动力--人民币升值、人力和原料成本上升,以纺纱织布起家的安徽华茂集团却实现了连续四十年盈利。

1、华茂股份有限公司介绍

1998年,华茂将优质资源主业上市。上市所募集来的资金,对公司的棉纺技术进行升级改造。同时,持有多家证券企业、银行的股权。十几年来,资本市场的回报开始反哺主业。2009年,华茂集团将部分国有股通过挂牌转让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引进战略投资者,放大增量资产,形成了公司发展与员工激励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在政府的支持下,利用股权出让获得的收益,华茂兴建华茂国际纺织工业城,产业链实现了两头延伸,产品结构得到了调整,企业转型升级迈上了新的台阶。失去了部分股权,得到的却是全新的运行机制和上百亿元的新产业。近年来,像接线头、落纱一样熟练,华茂在资本市场上有了一双点石成金的手。通过密集、稳健的资本操作,在买方信贷、套期保值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努力放大资本效应。实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互为发展,互为支撑,有力地化解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今年1-9月份,华茂已完成销售收入29.9亿元,利润4.19亿元,利税4.99亿元,超过了去年同期。

长期以来,华茂始终致力于企业技术发展和品牌建设,着力打造产品的精品形象,立足于高档、高质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配置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检、试验仪器,确保从原料、半制品到纱线的质量检测和控制,使公司产品密切追踪国际先进水平,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新产品的研发力。

2、公司财务预警工作现状

在日趋成熟的财务预警理论与方法的影响和推动下,国内许多上市公司开始尝试将财务预警工作加入到公司的经营管理中来,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是,由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监管部门尚未就上市公司如何开展财务预警工作做出具体的规定,许多上市公司在计划和进行财务预警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盲目性。就实践效果来看,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工作没有在上市公司经营管理风险的治理和财务危机的防控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危机意识不足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上市公司面对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营环境日益复杂,不少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已经有了一定的危机观念。但是从总体上看,计划经济的观念束缚还留有影响,市场竞争观念需要进一步深化,财务危机的防范意识更是有待加强。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危机意识,只追求短期、片面的发展,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缺乏及时准确的判断,而忽视对财务危机的预防,应用财务预警的积极性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财务预警工作在上市公司中的开展。

(2)缺乏财务预警组织设置

在企业财务预警工作的安排中,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组织保障是确保财务预警工作发挥作用的前提。然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上市公司并没有制定一套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其财务预警组织设置也存在缺陷。这就导致了其财务预警组织机制的丧失,在第二章中已经述及组织机制在财务预警机制中的重要性,缺少了必要的财务预警组织机制机能的支持,在这基础上进行的财务预警工作,自然不能做到对公司存在的经营管理风险的及时治理,以及对公司未来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的有效防控。

(3)财务预警方法模式化

现阶段,大部分上市公司采用多元线性判别分析作为主要的财务预警方法。由第一章综述部分的分析可以得出该方法只适用于中短期预测,而且单纯的财务指标本身具有滞后性,对财务危机的预测能力有限。此外,部分上市公司还存在财务危机预警样本数据陈旧,财务预警系统偶尔启用之后便搁置一边的情况。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工作结果的有效性。

三、公司财务预警机制的构建

上市公司由于受到外部激烈市场的竞争以及内部经营管理的不完善,不少公司出现了财务危机。从这个角度来看,上市公司应该具有更高的风险意识,以达到加强风险管理、建立足够准确的财务险预警系统的目的。因此,上市公司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加以分析,研究如何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财务预警模型就显得尤为必要。

1、实施预警机制注意的问题

牢固树立财务危机防范意识。牢固树立财务危机防范意识是财务预警机制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无论是席卷全球大部分地区的金融危机,还是个别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其发生和蔓延都直接与危机防范意识的薄弱相关。而所谓财务危机防范意识,首先要求全员上下,尤其是决策层在思想上对潜在的危机应有清醒的认识和警惕,不被一时的表面繁荣景象冲昏头脑。同时它还要求,相关人员应具备认识与控制各种财务危机的能力。

保证财务预警信息传递路线的畅通和预控反应的实时性。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不仅包括原始信息的收集、分析和预警信息的产生,其最终价值的体现还在于该预警信息能实时反馈到经营者及其利益相关者那里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控对策,正如体检的意义不在于发现未觉察的病症,更重要的是开出药方并及时治疗。但是良药苦口,再加上普遍的利益近视与侥幸心理,使财务预警系统形同虚设,而上市公司则痛失重组良机。

正确处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和其他管理体系的关系。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为中心,以预警为目的,不同于上市公司其他经营管理系统的目的,如上市公司效益评价体系,就是以评价上市公司业绩,反映上市公司资本保值增值为目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利用财务信息对上市公司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的综合监控,发出预警信号,而财务信息又是上市公司各个业务运作的综合反应,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经营措施成功与否,都可以通过财务信息直接或间接地反应出来。因此,预警系统与经营业务是反应和被反应、监控和被监控的关系。但是,经营决策、方案、业务是上市公司营运的实质内容,预警系统是对上市公司经营反映的一种形式。因此,两者又体现为实质决定形式,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作用于实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一种危机控制机制,而不是行政关系,但通过预警系统反映出来的问题,又要靠行政手段来实施行之有效的改善措施,才能发挥监控的作用。因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不同于行政,又必须依赖于行政。

2、公司财务预警机制的其体构建

上市公司应根据全面性、系统性、前瞻性等原则对其经营环境进行独立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寻找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来源,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第一,企业财务环境预警。建设企业财务预警体系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企业内外部财务管理环境不发生重大变化。因此,企业应当关注企业内外部财务管理环境。一旦发生重大变化,就要适时调整财务预誉机制,以适应新条件的要求。

第二,企业资金运用活动预警。企业资金运用主要反映在采购、生产、营销和基础管理活动中。从其循环过程看,一部分购买原材料,一部分以人工费用进入生产成本和费用,一部分购人固定资产,以折旧的形式进人成本和费用。因此,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机制,应站在资金角度,全面跟踪、反映、监督、评价企业增值业务的过程。

第三,企业筹资活动预警。筹资活动预警是以筹资方式的不同分项目进行的。主要包括短期借款、票据融资、商业信用、中长期借款和权益融资预警,对筹资活动中的不同情况提供了比较详细的对策方案。所提供的预警指标主要有筹资方式所占比重、筹资增长率、付款逾期率、应收应付配合率、财务费用增长率、财务费用水平、利息支付率和留存收益增长率等。

参考文献:

[1]刘淑莲.企业财务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卢田.企业集团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问题探析[J].财税广角,2009,(11).

[3]林秀端.财务预警机制完善构想[J].财务会计,2010,(5).

[4]孙爱平.成长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与完善[J].财会通讯,2009,(6).

[5]邹碧,田超.企业集团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设计探讨[J].理论广角,2010,(6).

[6]王婷,何学忠,舒海棠.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J].企业经济,2004,(2)..

[7]董霞.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J].经济师.2009,(6).

[8]岳明,卢赫天.论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建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12).

[9]顾晓安.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财经论丛,2006,(7).

[10]杨玉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研究的必要性[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9).

作者简介:谭朝西,西安外事学院2010级学生。

上一篇: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困境及出路 下一篇:美丽海南的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