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失衡与再平衡的实质

时间:2022-09-29 02:09:23

全球经济失衡与再平衡的实质

[摘 要]本文对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和次贷危机的爆发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对美国国内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以及全球金融发展上的极度不平衡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全球经济失衡;次贷危机;再平衡

[中图分类号]F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52-0016-01

1 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与实质

关于世界经济失衡的原因,国外学者已经作了大量的探讨。曼(2002)指出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发展中国家汇率政策的变化,并暗示亚洲国家的盯住汇率和出口导向政策以及对美国的依赖是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弗格森(2005)“投资枯竭论”则认为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率不高,出现投资“枯竭”,国内需求不足导致支持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竞争性货币政策,最终增加流向美国的资本供给。而伯南克(2005)的“全球储蓄过剩论”则强调美国的巨额经常账户逆差主要来源于全球储蓄供给的过剩,亚洲尤其是中国由于金融中介的落后以及中东石油出口国较高的油价共同推高了储蓄率。

在探讨世界经济失衡的原因上还有各种立场和视角的理解。我们主张将它置于经济全球化与全球经济虚拟化趋势的大背景下,从全球生产力演进过程中国际分工体系和生产网络形成的角度去作进一步的探讨。从这个视角来看,失衡同时有来自“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方面的原因。“我们生活在一个外包(Outsourcing)的时代”(Grossman and Helpman,2005)。这是两位著名国际经济学家对当前全球生产与分工模式发展趋势的经典概括。一方面,基于全球生产力演进与信息技术革命的跨国外包与国际生产网络的形成使世界经济出现了以中美两国经常账户失衡为主的失衡。这是实体经济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以美国为主的全球经济虚拟化使得世界经济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经济虚拟化是一种“以钱生钱”的经济游戏。因此,全球经济失衡与其说是各主要经济体经常账户的差额和贸易不平衡,不如说是全球金融发展的失衡。正是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金融发展上的极度不平衡为美国的本次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到破裂,以及与房地产相关金融衍生产品的泛滥并引爆次贷危机创造了前提条件。

2 全球失衡加剧与次贷危机爆发之间的逻辑关系

次贷危机引爆了本轮美国房地产泡沫。从表面上看,它是美国金融领域的一次非系统性风险。然而它的爆发以及紧随而来的经济危机却与此前的全球经济失衡加剧有很大的关系。前面已指出,全球经济失衡集中体现为东亚与美国经常账户的差额。但是,从实质来看,它又是发达经济体与亚洲新兴经济体各自的消费投资比例关系等经济结构的失衡、国内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失衡以及全球金融发展的失衡。次贷危机的爆发就是美国国内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集中表现。

2000年后,信息技术革命对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减小,IT泡沫开始破裂。同时,在经历“9.11”恐怖袭击后,为了防止美国经济出现大幅衰退,从2001年起格里斯潘主政的美联储连续5年实施低利率政策,低息政策使投资房地产业和相关金融衍生产品获得暴利成为可能。这为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和相关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和泛滥提供了土壤。

本轮中美经常账户严重失衡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过度消费带来的对全球商品过度需求引致的东亚国家主要是中国的过度供给。需要指出的是,这一失衡是以美国产业结构主动升级到以房地产业、金融业为主要经济支柱,并通过过度的信贷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作为前提条件的。美国国内的虚拟经济膨胀过快,以致完全脱离了其实体经济而独立运行。按前面所述,这两者之间的失衡本身也是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另外,美国国内老百姓的过度信贷和过度消费的消费模式是建立在其资产增值的信用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工薪收入增加基础上的。当房地产逐渐出现严重泡沫,使得在美国购买房地产以及相关金融衍生产品能带来资产的快速增值,并且刺激了国内过度的需求增长时,本轮全球经济失衡的系统性风险的释放和破坏性调整就先选择发生在美国国内房地产泡沫破裂和金融机构次贷与次级债巨大损失上。

3 后危机时代再平衡的具体表现和实质

2009年第三季度美国的GDP增幅出现转正,这是美国经济自2008年第二季度以来首次实现增长。这也是本次危机爆发所在的中心国家――美国经济衰退结束的标志。按照IMF《世界经济展望》(2009)的分析,这样严重的全球经济衰退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最为重要的原因是美、欧、日以及中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采取了超乎寻常的政府刺激方案,避免了出现导致1929―1933年大危机的全球金融领域的恐慌。

然而,美国政府在危机后采取的“一揽子”财政刺激计划以及美联储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两年多以来,平均失业率至今仍维持在10%左右,持续居高不下。美国商业委员会在2010年10月15日的预测中,指出美国2011年上半年的失业率还将为9.1%~9.5%。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披露,第二季度美国国内银行业新增贷款数量仍在下降,这反映了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复苏作用仍非常有限。这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再次印证了人们熟知的一个经济学道理,即货币政策就好像马车的缰绳,要收紧缰绳紧急拉住马车管用,但是用马车缰绳来推车的话则软绵无力。

日本经济在危机后仍然延续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低迷。欧债危机的发生也反映了这些欧元区国家复苏经济所使用大规模扩张性财政刺激手段缺乏可持续性。我国的经济复苏表现虽然出色,但全社会的就业问题依然相当严峻,每年新增的600多万大学生的就业以及广大的存量甚至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知识分子的再就业仍非常困难。

从以上全球主要的四大经济体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全球正处在“无就业”缓慢复苏的再平衡过程中,世界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无重大技术和体制创新的后危机时代。在世界经济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再平衡是恢复调整到轻度的全球经济失衡,它具体表现为全球出口过剩产业的去产能化、商品市场去库存化,以及金融市场的去杠杆化。

这次全球经济失衡以及次贷危机引起人们对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和欧盟国家的福利资本主义经济模式“过度发挥”的重新思考。次贷危机的爆发与美国对金融业的放松管制和多头监管导致监管不力也有较大关系,这体现了自由资本主义模式的固有缺陷。而在次贷危机后不久出现的欧债危机也表明实行福利资本主义模式的欧盟国家的“高工资”、“高福利水平”、“高税收”和“过度消费”都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后危机时代的再平衡是对这两种模式在某种程度上的修复性调整。

参考文献:

何帆.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钟表(1975―),男,广东湛江人,经济师职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上一篇:经济全球化下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及我国应对新... 下一篇: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