萸竹定眩丸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30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29 01:58:06

摘要 目的:观察萸竹定眩丸治疗慢性供血不足的疗效。结论:萸竹定眩丸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安全有效,且能改善血流变指标。

关键词 慢性脑供血不足 萸竹定眩丸

为观察萸竹定眩丸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我们对我院2007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属于痰浊上蒙证的30例病人给予萸竹定眩丸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慢性脑供血不足60例,均符合以下标准:①年龄45~75岁;②有头晕、头重伴睡眠障碍、记忆力障碍等自觉症状;③神经系统检查未见脑的局灶神经体征;④辅助检查:有动脉硬化表现,如眼底动脉硬化改变,或可闻及颈部血管杂音,颈部血管超声等确定有动脉硬化或管腔狭窄;头颅CT或MRI检查未见异常或有腔隙性梗死灶;⑤排除由于其他疾病导致上述症状。剔除标准:有严重躯体并发症者及同时进行其他药物观察者。

本组6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47~75岁,平均49岁:其中头晕30例(男10例,女20例),头重30例(男13例,女17例)。对照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45~74岁,平均47岁:其中头:晕28例(男12例,女16例),头重30例(男15例,女1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萸竹定眩丸每次9g,2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西比灵10 mg,每晚1次,口服。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中眩晕的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头晕、头重症状消失;②好转:头晕程度改善,头重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③无效:头晕、头重症状无改善。

统计学方法对用药前后血流变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t检验,数据均以(X±s)表示,数据的差异性检验以P<0.01为有显著意义。结果

观察组痊愈13例,好转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痊愈10例,好转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锥体外系症状1例,停用西比灵后症状逐渐消失。

讨论

萸竹定眩丸是我院名老中医专家王立忠教授的经验方,用于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辨证属于痰浊上蒙证,症见头晕、头重、耳鸣、失眠、健忘,伴见倦怠乏力、精神不振、胸闷、恶心、纳呆,舌苔腻,边有齿痕,脉滑、缓等症状者。方由党参、白术、陈皮、法半夏、薏苡仁、茯苓、竹茹、枳实、葶苈予、泽泻、生牡蛎等组成。其中党参、白术健脾燥湿,陈皮、法半夏燥湿化痰,薏苡仁、茯苓淡渗利湿,竹茹、枳实和胃化湿,葶苈子、泽泻泄浊利湿。全方共奏健脾祛痰利湿之功,使脾胃健运,痰浊祛除,气血上荣,清窍得养,则头晕、头重、失眠、倦怠乏力、精神不振、胸闷、恶心、纳呆等症状消失。头目不清利、风痰上扰者加用天麻、生牡蛎、僵蚕,以熄风化痰;恶心呕吐明显者加用葶苈子、生姜、大枣。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党参具有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栓作用;陈皮中的橙皮苷有维生素P样作用,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防止微血管出血,抗血栓形成,磷酰橙皮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改善动脉硬化的作用;半夏可降血脂;泽泻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抗动脉硬化的作用;牡蛎中的牡蛎多糖具有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作用。因此,使用萸竹定眩丸能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从而有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

本组临床观察显示,萸竹定眩丸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疗效确切,治疗后头晕、头重症状及血流变指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对慢性脑供血不足采用中医药早期干预治疗,显示了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作用,体现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

上一篇:董建华胃病治验 下一篇:桃红芪术汤治疗肝硬化腹水2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