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芪术汤治疗肝硬化腹水20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12 06:06:53

近1年来,我们采用自拟“桃红芪术汤”治疗肝硬化腹水20例,疗效比较满意,现小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例患者中男16例,女4例。年龄37~65岁,其中45~55岁17例。所有病例均行有关检查,确诊为肝硬化腹水。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口服白拟活血化瘀、健脾利水之“桃红芪术汤”。其组成为:桃仁1~15g,红花8~12g,生黄芪30g,焦白术12g,香附12g,丹参30g,赤芍15g,大黄8~12g,泽兰12g,云苓12g,泽泻30g,益母草30g,柴胡8g,郁金10g,水蛭3~5g(研末吞服)。上方加水900 ml,水煎取汁450 ml,1剂/d,口服。

饮食宜清淡,忌酒类、辛辣之品,注意休息。同时可配合黄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及能量合剂等适量静滴。

结果

2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腹水逐渐消退,临床症状消失,未见明显并发症。行B超复查,腹水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治疗时间(腹水消退时间)大多在1个月左右,腹水消退后均行巩固治疗,并予定期复查,未见腹水反复。

讨论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代偿期失治的结果。而肝硬化的形成,缘由情志郁结,肝失疏泄:或饮食不节,脾胃受伤;或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由于久病迁缠,失治或误治,而致血滞,且久病入络,瘀血滞留,著而不去,瘀血与痰湿蕴结,阻滞脉络而成痞块,肝脾肿大;进而凝缩坚硬,推之不移;若脉道受阻则络脉怒张,青筋暴露。所以瘀血滞留为肝硬化之本。

由于肝硬化瘀血阻于脉络,水湿不得输布;加之久病脾虚失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湿亦不得输布;进而波及于肾,致膀胱气化失司,开合不利,气血水停于腹中,引起腹水,遂成臌胀。故“肝络瘀阻,脾虚湿停”为本病之共性病机,且以“瘀血为本,水停为标”。

从病性看,本病既有虚的一面,又有实的一面,治当标本兼顾,活血化瘀,健脾利水之法也就因机而立。其中活血必兼理气,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之故。健脾利水须补益佐用淡渗,忌用峻下攻逐之品。从临床疗效看,不但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使腹水逐渐消退;且无峻下逐水之品和大量利尿之剂的严重反应和电解质紊乱,从而收效持久稳定。

自拟活血化瘀,健脾利水之“桃红芪术汤”针对本病病机而组方,故收效较佳。

方中桃仁、红花、大黄、水蛭之属化瘀散结,和血养血,又无引起出血之弊。水蛭一味宜研末吞服或装入胶囊口服,其消瘸散瘀较强,功擅搜剔,久瘀最宜;若经加热炮制,其功效大减,几无活血散瘀之力:由于其腥味甚浓,入煎剂往往令人作呕,装入胶囊口服,可防腥味伤胃。现代研究显示:“本病患者,血液黏滞性增大,加入水蛭之属,具有抗凝作用,故收效颇佳。”

黄芪、焦白术、云苓、泽泻益气健脾利水。黄芪生用微凉,取其清和之性,以免助热,为补益气血之要药,既有补益健脾之作用,又有直接补气血之作用:焦白术具益气健脾,通利水道,活血之功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白术能升高白蛋白和白球蛋白比例,有抗凝血和明显持久的利尿作用,能促进电解质,特别是钠的排泄,实是治疗之良药。芪、术、苓使脾气充足而运化增强,气血足则循环旺盛,因之调动脏腑功能,祛瘀生新,利水消肿。

益母草、泽兰二味多用为活血调经,今取其治血利水之功,使瘀化水行,则腹水自退,盖“血不利则为水”之故也,且泽兰入肝脾二经,“善通肝脾之血,横行肝脾之间,活血而不伤血,补血而不滞血”,与本病肝脾瘀之病机甚合。

郁金、香附、柴胡行气疏肝,使气行血行,为佐使之药。

全方合用,共奏活血化瘀,健脾利水之功,为祛瘀扶正并用之剂,具有祛瘀不伤正,利水不伤阴之特点。

腹水消退后,预防其再度复发是巩固疗效的首要问题。我们通过临床观察认识到肝硬化腹水消退后和肝硬化代偿期均存在肝郁脾虚血瘀之病机,只是不同阶段,各有所侧重而已。因此随症加减,因证而施,应用疏肝活血健脾之法对防止肝硬化腹水的再度复发或产生就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萸竹定眩丸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30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葡萄糖酸锌佐治小儿急性腹泻病6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