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29 01:14:52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之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又一代新人,是教育自身能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笔者认为,英语教育在未来人才培养上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实施英语教学创新教育,不仅可能,更是必要。

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从功利、短视的目的出发,以知识灌输为目标,以考查语言规则的记忆为手段,极大地挫伤、压抑学生的创造愿望与潜能,学生花费时间多,收效微。英语教育工作者应以推进创新教育为己任,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实施创新教育。

一、转变英语学习的目的观

2l世纪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相互依赖的世纪,掌握一门外语,尤其是英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一个基本要求,是世界科技进步、国际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必备条件。21世纪的人才应该学会与来自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的人们相处,学会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里生存和发展。

因此,学习英语不单单是学点语法,也不仅仅是学点词汇知识为了通过某一级考试。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是主动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二、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构成英语教学全过程的教学已无法适应社会要求,学生的任务就是听、记、背,结果出了校门迅速遗忘,浪费学生的时间,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一部分英语教师自己教英语,却最怕说英语,这都是旧的教学模式导致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站在对学生高度负责的高度,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从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向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并重转变,特别强调交际能力的形成与培养,特别强调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做事情。

三、改变评价观念

评价一个学生应看全面素质与创新能力,但当前家长、学校、社会所期盼的“学习好”都是以分取人。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与检验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方式加剧了中国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忽视,同时也成为制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

(一)新课程标准给传统测试与评价模式带来了全新的局面。

在指导思想上,提出符合素质教育的以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发展为目标的评价理念;确定学生在各类评价活动中的积极的参与者、合作者的地位,否定以学科知识体系为目标的评价思路。

评价的重点不再是重考试、重结果。通过引入形成性评价的理念与方法,教学评价的手段和方法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扩展,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自主性监控和调整成为可能。

(二)要实现英语学科的创新教育,必须优化整个教学过程。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学把自我实现的抉择权留给了学生,认为环境和教育不要谋求控制学生的发展方式,而只要提供给他们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条件。教师应信任学生的潜能可以在他们自己选择的学习方式中得到发展;以真诚、坦率的态度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意见,不能轻易给予学生有压抑性的批评;深入研究学生的内心反应,运用心理换位的方法,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学习过程。

2.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是创造教育在处理“教”与“学”关系中的优化,创造教育强调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从和服务于主体,充分调动主体自觉性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在两个层面上。首先,一切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角,这是改变教学与学习观念的起点。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与形式就是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其次,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个性。只有置学生于主体地位才能激活他们内在的动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智力与潜能发挥出来,并逐步形成积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特别保护每个人的个性特征,放大他们身上的优秀特质,包括自信心、好奇心、独立性、敢冒险、敢实践、不轻信、喜欢求异,等等。传统教育的一大弊病就在于会同化人的个性,用统一的理想化的规范管制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这只能压抑学生的能动反应机能,扼杀他们的创造潜能。

(三)在实际教学中需走出的两个误区。

1.误以为严师必能出高徒。“严师出高徒”这一中国古训强调的是严格要求,这原来没有错,我们要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但是一些教师往往片面地理解“严格要求”,以为越严格越好,殊不知人的承受力是有限度的,过分地严格反而会毁掉学生的前程。这个“严”的尺度主要出自教师的主观,而忽视学生的客观。正确把握“严”的程度,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教师还应充分认识学生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的掌握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是通过一堂课就能消化和巩固的。

2.误以为失败必定是成功之母。有些教师过于相信“失败—努力—进步—再失败—再努力—再进步”这一规律。他们在课堂教学评估和命题出卷时喜欢出怪题、偏题和难题,设置种种陷阱,不让学生轻易“过关”,唯恐学生骄傲自满,唯恐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其他学科占有。这是一种消极的教学方式。教师试图让学生通过体验失败看到自己的问题,从而鞭策自己不断努力;他们以为“失败”能孕育出“成功”。这种方法偶尔为之也许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过多的失败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扭曲学生的心灵。相反,一次成功往往会使学生终生难忘。因此,我们不妨转变观念,多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体验成功的喜悦。因为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But success is the grandmother of success。

四、做中学,积极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

在英语学科实施素质教育,一定要冲破把英语当知识教的旧框框,还其学的本来面目,实现把英语当做工具用于交际的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使用为目标,以使用作过程,使用即创造,在使用中学习,学会使用。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 hing,TBLT)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进入21世纪后,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念逐渐被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学。如果说以Junior English for China和Senior English for China两套教材为一轮英语教学,教学改革帮助外语教师接受了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思想,把“情景”引入英语教学课堂之中,那么下一轮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任务之一,则应是帮助英语教师接受任务型教学的理念,把任务(task)引入英语学。

英语学科创新教育的理念应该是学会使用英语,同时使学会使用英语成为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思想,提高创造能力的优化过程。这是英语工作者应该做而且能够实现的目标。

上一篇:关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对策分... 下一篇:谈谈实施新课标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