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部城市群产业竞争力研究

时间:2022-09-29 12:03:30

辽宁中部城市群产业竞争力研究

一、研究背景

辽宁中部城市群是以沈阳为中心,由半径在150公里的范围内的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等城市组成,在辽宁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国以来,经过国家的大力投入和建设,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议的下达以及辽宁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辽宁中部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但在新形势下,建设辽宁中部城市群及其矿业城市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如何认识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及竞争力状况?如何发挥中部城市群的群体优势、规避劣势?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采用shift-share分析法,依托2000~2007年辽宁统计数据,通过对模型分量的计算和分析,以确定城市群及矿业城市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化程度和产业竞争力状况等。

二、辽宁中部城市群产业竞争力的shift-share分析

(一)数学模型。假设被研究区域为A,选择A所在的较大区域B(通常包括A在内的整个国家或某个具有参照价值的地区)作为参照系,选择一个考察期作为产业结构变迁的时间背景,一般选择5~10年。将区域内经济部门总量在考察期内的变动(SS)分解为三个分量:份额分量(NS),结构偏离分量(IM)和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RS)。

基本的变量和公式:

IM=(b-b′)R(1)

RS=b(r-R)(2)

SS=NS+IM+RS(3)

IR=IM+RS(4)

W=[(K•B)/(K•B)]/(B/B)(5)

U=(K•B)/(K•B)(6)

W表示区域经济结构效应指数。其值大于1,说明区域经济中朝阳的、增长快的产业部门占有较大的比重,区域经济结构总体较好。U表示区域竞争效应指数,其值大于1,说明区域产业部门总的增长势头大,具有很强的竞争力。K表示期初地区i的第j产业部门经济总量占参照区相应产业的比例;K表示期末地区i的j产业部门经济总量占参照区相应产业的比例。

(二)实证分析。按照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标准,选择三大产业、四大部门共计七大类别(由于统计资料有限,这里选择7大类别进行SSA增量分析),分别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选择的时间对比定基点为2000年,即为产业结构的基本数,计算到2007年发展的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

1、总体效果分析。分析指标结果:W=1.008;U=1.082;IM=1346.18;RS=362.48。

表明经过2001~2007年的产业调整,三大产业结构指数W大于1,说明辽宁中部城市群国民经济结构合理,经过7年时间的发展,辽宁中部城市群总体经济结构合理,总体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占据了50%以上的份额;再看其竞争指数U大于1,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总体竞争力偏离分量值均较小,仅为总产值的14%,说明发展较快的部门正在崛起,但增长幅度不明显。总的来说,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有一定提高,竞争能力不强,但逐步提升。

2、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分析。选择的时间对比定基点为2000年,分别将2001年、…、2007年等年份的三大产业产值代入模型,分别计算各个分量值。

分析指标结果:

2001年:W=1.00866;U=0.97819

2002年:W=1.00767;U=0.98709

2003年:W=1.00856;U=1.00940

2004年:W=1.00907;U=1.03716

2005年:W=1.01063;U=1.08158

2006年:W=1.00815;U=1.15429

2007年:W=1.00482;U=1.08266

将研究的时间点逐年向前推,以2000年的产值为基点,分别用2007年、2006年、…、2001年的三大产业产值与2000年的产值作为模型中各变量的期末数据,代入模型进行分析,将分别得出如上所示的数据。可以看出,经过2000~2001年的发展,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三大产业结构指数大于1,表明结构合理,但是区域竞争指数小于1,表明产业竞争力差,这说明2000~2001年间经济增长过程中,辽宁中部城市群三大产业的增长速度慢于辽宁三大产业的增长速度。其经济含义也非常明确: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产业竞争力在此期间要比其他地区更差,这也是辽宁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外部表现。在2001之后的几年,区域竞争指数连续上升,到2004年达到了最大,到2007年又出现了小幅度下降,而结构指数变动不大。

三、结论

辽宁中部城市群产业结构在向合理化方向发展,产业竞争力逐步增强。辽宁中部城市群产业结构中的朝阳产业比值较大,在整个辽宁省地区,占据了核心地位。为进一步发展,辽宁中部城市群地区应放眼周边。以整个东北大区背景来看,辽宁中部城市群应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东风,轻装上阵,激活城市经济活力。要进一步利用东北地区重工业体系比较健全,上下游工业配套能力强,具有足够的技术、知识和人才储备的比较优势,实施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和能力联合,综合发挥中心城市和矿业城市的资源存量作用,带动经济增量,把辽宁中部城市群建设成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重要原材料工业基地。

辽宁中部城市群由沈阳等7座城市构成,目前面临着产业竞争力提升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各产业类别的可比产值SS均为正,为增长型产业。其中,IM值和NS值占了较大比重,RS值所占比重较小,表明中部城市群在产业结构上占有集群优势,总体的产业竞争力不强,但工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产业竞争力显著。结构指数W历年大于1、竞争指数U为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不大,表明其产业结构演进总的趋势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逐步提高,产业竞争力缓慢增强。

总的来说,辽宁中部城市群应以整个东北大区背景来看,借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建立完善的上下游接续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内部城市利用城市群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降低矿业主导作用,发展多元化产业能力;避免来自城市群经济衰退带来的连带影响,建立自身的预警措施,实施后城市化建设、培养中小企业、稳步技术创新。总之,中部城市群经济聚合能力的增强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70403015)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

上一篇:库兹涅茨曲线在辽宁省再检验 下一篇:河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