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含量升高

时间:2022-09-29 12:01:54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含量升高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3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12h内及30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清GFAP含量,分析脑出血患者GFAP含量与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水肿体积(PHE)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出血组患者血清GFAP含量(8.85±2.06)ng/L高于正常对照组(1.29±0.43)ng/L(P

【关键词】生物标记;脑出血;胶原纤维酸性蛋白;预后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077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368-02

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是星形胶质细胞中的主要的中间丝蛋白,被认为是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征性蛋白。正常情况下患者血清中GFAP水平较低且保持平稳。当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急性损伤时,GFAP从损伤的胶质细胞溢出,进入细胞间隙,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血液中。有研究表明[1]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血清GFAP含量增高,在第2~4天达到高峰,但是关于脑出血病人血清GFAP含量研究较少。本研究观察脑出血患者发病12h内GFAP含量,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9月~2010年2月我院住院脑出血患者33例,男21例,女12例,年龄27~79岁,平均年龄(61.3±17.8)岁,病程5~13h,平均(7.9±3.1)h。33例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检查确诊。排除继发性脑出血和其他基础性疾病。33例患者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7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6例。对照组:30例均为本院健康体检者,男女各15例,年龄40~72岁,平均(58.7±5.6)岁。

1.2GFAP测定:采集静脉血5ml,加入EDTA和柠檬酸盐抗凝,立即以30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清,保存于-80°C冰箱中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GFAP[2],试剂盒北京尚柏生物工程公司,试剂由美国RB公司生产。1.3影像学评定:观察组33例患者均与入院后急查颅脑CT,并于3天后复查。根据CT图像计算按公式0.5×A×B×C[3]计算出血量,其中A代表血肿的最大长径,B为与长径相垂直的直径,C为血肿层面数;根据出血量将患者分为三类:血肿量40ml为大量出血。

1.4神经功能与预后评定:脑出血患者在发病12h内、24和48h及第7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8h NIHSS评分增加4分者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90d后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该量表评分标准为0~5分。患者预后分为良好与恶劣两种情况:其中MRS评分0~2分者为预后良好,3~5分者为预后恶劣,死亡脑出血患者列入预后恶劣组。1.5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均数差异显著性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Mann-whitney U test),两组以上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比较采用Sperman等级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似然比检验对回归系数进行检验,绘制ROC曲线,建立最合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GFAP位点,预测患者预后。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清GFAP浓度(ng/L)比较:脑出血组患者发病12h内血清GFAP的含量(8.85±2.06)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29±0.43)ng/L(P

2.2血清GFAP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脑出血患者血清GFAP含量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0.4612,P

2.3血清GFAP含量与影像学特征的关系:血肿体积越大,血清GFAP含量越高。大量出血组血清GFAP含量(15.48±3.54)ng/L明显高于少量出血组(5.82±2.73)ng/L(P

图1血清GFAP含量与脑血肿体积的关系

2.4血清GFAP水平与预后的关系:Spe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GFAP含量与mRS评分呈显著性正相关(r=0.7942,P

图2脑出血患者血清GFAP浓度的ROC曲线

3.讨论

胶原纤维酸性蛋白被认为是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征性标志,中枢神经系统中星形胶质细胞中主要的中间丝蛋白。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变得活跃并以典型的方式做出反应,称为星形细胞增多症,其特征是胶原纤维酸性蛋白的快速合成和含量的增加,其体液水平是评估星形胶质细胞增多症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重要手段,可以间接的反应脑损害的程度。

本研究发现,脑出血组患者发病12h内血清GFA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脑水肿致颅内压升高、脑缺血或缺氧等因素有关。上述因素可导致星形胶质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变化,GFAP合成增多,引起GFAP含量增高,通过损害的血-脑屏障,致使血清GFAP含量增高。本研究显示,脑出血后12h内、24h及48h和第7d NIHSS评分与GFAP含量呈正相关。反应性增生的星形胶质细胞的突起和相关物质组成的致密网状结构--胶质瘢痕的形成会阻止轴突的生长,可能使中枢神经不能延伸,致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而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者血清GFAP含量高于未恶化者,也说明GFAP与患者病情密切相关,这与Schiemanck等报道相符。脑出血量大,对脑组织的压迫越重,致使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增大,脑组织缺血缺氧越严重,大量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活跃,GFAP合成增加,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GFAP外溢,致血清GFAP含量增高。

本研究应用MRS量表评估脑出血患者早期预后,MRS评分越高,血清GFAP含量越高。这与Herrmann等报道相符。应用ROC曲线分析,以血清GFAP浓度4.2ng/L为标准评估预后,敏感度为0.84,特异度为0.64。上述结果为临床直接通过检测外周血清中GFAP的浓度评估脑出血后预后提供了可靠依据。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GFAP可以作为早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这有利于提示患者的病情转归。Foerch也赞同这个观点。

脑出血是一种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疾病,由于患者脑出血后有较高的致死及致残危险因素,因此在出血后早期评价脑损伤的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检测观察脑出血后12h内血清GFAP的含量,发现其与病情程度和早期预后密切相关,是脑出血患者早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这在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表现不能够准确预测预后的情况下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Foerch C,Singer O,Neumann-Haefelin T,et al.Utility of serum GFAP in monitoring acute MCA territorial infarction[J].Cerebrovasc Dis,2003,16(suppl4):40-46.

[2]Wunderlich MT,Wallesch CW,Goertle M.Release of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is related to the neurovascular statu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Eur Neurol,2006,13:1118-1123.

[3]Gebel JM,Sila CA,Sloan MA,et parison of the ABC/2 estimation technique to computer-assisted volumetric analysis of intraparenchymal and subdural hematomas complicating the GUSTO-1 trial[J].Stroke,1998,29:1799-1801.

上一篇: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术对窦性心率震荡的影响 下一篇:15例腹部合并颅脑损伤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