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住宅质量强制保险在我国推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时间:2022-09-29 10:22:32

论住宅质量强制保险在我国推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摘 要: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住宅交易呈购销两旺的惊人态势,但质量事故频发同样令人堪忧。2014年4月在浙江奉化一幢90年代建造的居民楼突然倒塌,致数人被埋。时间往前推,各种“房倒倒”“房歪歪”事件无一不向公众反应出了我国住宅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在目前使用行政手段难以控制住宅质量事故频发的局面下,在我国推行住宅质量强制保险应是必由之路。

关键词:住宅质量强制保险;立法;必要性;可行性

1 我国住宅质量保险实行试点情况

我国最早开始尝试住宅质量保险的地方是福建省的厦门市。早在2003年,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就开始了这项保险的探索工作,已初步形成《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保险”(试点)工作方案》,将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的住宅华天花园工程确定为该保险的试点工程,中国人保厦门分公司承担了总计 3.7 亿元的住宅质量保险金额,保期十年。

其后两年,建设部会同保监会共同了《关于推进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工作的意见》,希望能够在我国推进该险种的发展与推广。这意味着我国开始正式推行住宅质量保险。

紧接着,2006 年 9 月 ,建设部与保监会联手开展了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的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的试点项目,这些城市结合各自当地的具体情况连续出台了相应的实施办法。例如:北京抓住时机在奥运工程上投保了该险种,深圳在建设保险中介上思考突破。上海市则通过联合印发指导意见,明确解释了该险种;重庆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施工阶段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一起参保。

尽管上述各地纷纷出台了该险种的相关实施细则,但由于建设工程本身风险大,数据难以统计,无历史经验,所以文件下发后,出现了保险公司并不积极配合政府的情况,导致该险种的推行受阻。

2 我国推行住宅质量强制保险的重要意义

由于该险种在我国仍属于自愿型保险,使得其在我国普遍存在推而不行的尴尬态势。改变过去依照建筑商自由意愿决定是否投保而通过立法来推行住宅质量强制保险,对遏制我国房地产建筑市场质量事故频发的态势,落实安全质量责任具有积极的影响。

2.1 落实住宅建设单位的质量责任

尽管我国《建筑法》已规定有建设工程的保修制度,但该制度仅仅调整的是开发商与各参建方之间的关系。购房者作为合同外的当事人,住宅质量事故发生后,往往会出现由于建设单位的流动性大的问题而导致责任无法追究到位的情形,导致放弃追偿而自己承担住宅质量事故的后果。而投保后出现质量事故,则由保险公司派专业技术团队进行事故鉴定和代位追偿,这有利于进一步落实建设单位的质量责任。

2.2 缓解建设工地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现有的建设工程质量保修制度背景下,往往会出现质量保修金扣留比例过高、扣留时间过长的情况。有些建设工程利润不到2%,却被扣留了3%的保修金,这直接导致了施工企业的资金占用,也随之带来了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问题。但若推行住宅质量强制保险,保险费由开发商承担,施工单位按照施工合同完整地进行取费,则大大降低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概率。

2.3 降低个人购房者责任追究的成本

代位求偿权是保险人享有的在赔付后对责任方进行责任追究的权利。这样通过代为求偿权的行使便将追偿权从购房者转移到保险公司身上。相对广大而零散的购房者而言,保险公司由于其具备专业化的技术团队,其进行追偿时有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1]

3 我国推行住宅质量强制保险可行性

在我国推行住宅质量强制保险的想法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和推广的可行性的。

3.1 城镇化提供契机

我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新型城镇化建设,无论是农村转移人口落户城镇还是原有城镇居民的旧房改造,都对我们住宅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公共租赁住房的出现,为住宅质量强制保险的推广提供了更大的平台。这是因为国内现有的很多商品房都设有住房专项维修基金(即大修基金),大修基金的存在,直接影响了该保险的进一步推广。而作为公共租赁房,则完全没有这层担忧,可以在这张白纸上更加自由地进行制度设计。

3.2 原有经验奠定基础

我国从2002年底就由住建部和中国人保公司联合颁布工程质量保险的推行政策,并陆续在全国各地进行推广。在此过程中,除了中国人保总公司颁布的《建筑工程质量保险条款》的主险和附加险等相关条款外,各地纷纷推出的自己的第一份建筑质量保险的保单,这些试点经验往往能够为接下来通过全国立法推行统一的住宅质量强制保险提供借鉴的经验教训,避免走很多弯路。

3.3 现有制度给予支撑

从1998年起,我国实现住宅分配货币化,《商品住宅性能认定管理办法》也应运而生。这种住宅性能认定制度是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评审,综合考量适用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环境性能和经济性能等方面, 将住宅划分A.B.C三个等级。我国目前的住宅质量保险只允许A级住宅投保,由于适用范围有限,参保率极低[2]。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住宅性能认定制度却恰好为接下来住宅质量强制保险的制度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撑。

上一篇:中韩小学社团运行机制的现状调查与对比研究 下一篇:基层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形象塑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