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堂我做“主”

时间:2022-09-29 10:12:47

我的课堂我做“主”

摘 要:在应试教育的束缚和压抑下,学生很难有“好知”和“乐知”可言。小学语文课更是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育以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改革力度不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主体性学习指导”,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发展学生语文素养具有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语文学习;指导

一、认识“主体性”

所谓“主体性教育”,即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性、自觉主动性和积极创造性。其特点就是主体意识和主体参与的行为方式的和谐统一,简言之,主体性教育就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实践活动。

“主体性学习指导”就是在教师的激发、引导和推动下,对学生实施主体性教育。在这一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施加给学生的积极教育影响,使学生处于一种能动、活跃的学习状态,把教育影响内化为自觉意识,从而引起学习兴趣的需要,产生学习动机,主动寻求学习方法,教师再给予学生适当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形成“好知—乐知”的良性循环。

二、学生是“主体”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素质形成的基本规律,把立足点放在学生今后的生存与发展上,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备课与运作要始终以此为基点。如果我们能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老师的激励中,变被动为主动,学生也就自然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我是来接受教育的”为“我是来寻求知识,练就本领”的。从多种途径教育和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的阴影中走出来。

三、“主体”情感的激发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要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善于激发他们的情感,唤醒他们的意识,鼓励他们自主学习。

1.要明确学习动机

明确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教师要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进行目的教育,明确学习对自己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以及对国家、社会的意义。

2.要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更主动、更自觉、更持久地学习。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因人而异,多鼓励、少批评,对学生的大胆设想、点滴成绩都要及时发现并予以表扬,委婉真诚地提出更好的建议,学生自然会更大胆,方向更明确,激情更高涨。同时,教师要时刻充实自己,起到带头作用,并经常更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更多的自选空间,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主体性学习指导”方法的探索

主体情感调动起来以后,进行学习指导的系统阶段便顺理成章的了,能让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的欲望,由无意识学习转化为有意识学习,最终使学生对学习目标产生自觉期待。为此,教师要充分做好“导师”和“导演”,尽力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时,大致分三步走。

1.“扶着走”

起初,学生对学什么、怎么学还不十分清楚,基本处于盲目状态,犹如猫抓刺猬,无从下手。这时,教师要细心指导,如怎样预习课文,怎样抓文章的中心,怎样体会作者的感情,怎样朗读,怎样一点一点渗入文章的骨髓,教师要一点一点地去引导,由浅入深,又粗到细,教师要“导”得其法。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得猛,退得也快,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抓住学生心理,时刻做到“三心”(细心、耐心、爱心)“两激”(激发、激励)“一创造”(创造机会),让教师做托起风筝的微风,把他们放飞于广阔的天地之中。

2.“拉着走”

甩开一只手,让学生大胆走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后的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时候教师不再是微风,而是拉线的人,任风筝展翅蓝天,教师只是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稍微拉一把,摆正航向,这是符合教学规律和儿童心理特点的。这时候,教师不仅是让学生自己预习课文,还要初步尝试着当一当“小老师”,体验教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辛劳,激励学生刻苦钻研,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并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放手走”

这一阶段主要是实现学生由知识的内化、领会,转向知识的外化、应用的过程。学习的根本目的不只是为了获取知识,而在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而且获得的效果也有赖于在知识应用过程中得到检验,将获得的知识用来解决练习性或实际性的问题,如运用学过的词语说话、写话,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或语言表达技巧来指导自己写作或帮同学修改作文,通过体会文章情感来提高理解、朗读能力等。把获得的知识具体化,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认识事物,解决新问题是为了学生能对所获得的知识大胆地应用于实践,教师就要主动退居二线,当好学生的助手,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可以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地,也可以在生活中去实践,如组织参观、写游记、制作标本写记叙文及简单说明文,即兴演讲等。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是教育的四大内涵,其中,求知是基础,语文教学必须有一种突出的主动的精神,切实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课堂变成学生积极主动求知的天地。

(作者单位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县仁和坪小学)

上一篇: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化学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