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教学习方面的“不想做”

时间:2022-09-29 10:05:21

巧教学习方面的“不想做”

班级常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既不制造“混乱”,也不惹是生非,从不给班主任找大麻烦添乱,就是整天优哉游哉,上课不听讲,功课不做,考试也没好成绩,属于典型的对学习不想做。对这样学生的教育,令班主任特别头疼。班主任对他们一天一劝,甚至一天数劝,却收效甚微,甚至是毫无效果,实在令人无奈,给予教育却苦于无效,放弃不管又有违良心责任。

对这类学生的教育,为什么会无效呢?这些学生所以不想做,长时间地不再去做,长时间与成功无缘,致使他们想做的动因丧失了,便逐渐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不做了。

要想让这样的学生由不想做变得想做,必须让他们从长时间的不想做、什么也不做的无为状态中醒悟过来,让他们找回丢失的想做的动力,这才是教育的关键。可是实际教育起来,要让他们找回丢失的想做的愿望,十分不容易做到。怎样才能让这类学生由不想做变为想做呢?下面谈谈我自己的做法。

一、让学生品尝成功的芳醇,使他们变得想做

吴某是个典型的学习上什么也不做的学生,我曾不止一次找他谈话,教育,都没能让他变不想做为想做,对此我极为苦恼,束手无策。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对他的教育成功了。一节语文课上,我讲一首古诗,分析诗的内容后,要学生十分钟内把诗背下来。我发现一向不想做的吴某竟背得十分投入,而且六分钟后,他已经熟练成诵了。

到了检查背诵的时候,我第一个就找他背诵,他背诵得十分流畅。这时我发现全班学生,特别是学习最好和最差的学生,表现出少有的惊异兴奋,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吴某的身上。我还发现,对同学的反应,吴某已经感觉到了,他脸部的表情在瞬间复杂地变化着。我立刻对他进行了表扬,送去了通过他自己做所换来的他该品尝到的成功的果子,细心的观察让我觉察到,此刻他已全身心沉浸在那种品尝成功之果的芳醇之中了。

在日后举办的一次“我想做”的主题班会上,他作为中心发言人,在向同学们讲他是如何变得想做的原因的时候,特别提到了我那次对他背古诗的表扬,他激动得满眼泪水。正是品尝那次成功之果的芳醇,改变了他过去不想做的无为状态。

对吴某教育的成功,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收获,那就是让那些在学习上不想做的学生品尝到成功之果的芳醇,有助于他们找回丢失的想做的愿望。

二、让学生捍卫自尊,使他们变得想做

林某是个与吴某一样的学生,对他我也付出了很多心血,多次教育无果,也是一个偶然机会,我对他的教育成功了。

一天,我正苦口婆心地对他进行教育,恰逢几个任课老师有事来办公室找我,立刻七嘴八舌说林某的不对,什么不学习呀,不听讲呀,不带书本呀,不写作业呀等等,搞得林某很是窘迫。我看看几个任课老师,又看看林某,开始了教育。我说:“林某智力挺好,记忆力也不错,有学好功课的能力,不过是没有投入罢了。林某也长点志气,争取上课的时候,认真听一回讲,认真做一堂笔记,认真完成一次作业,认真做一次课外练习,认真回答一次老师的课堂提问。让各位老师看看你的实力,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

我的教育成功了,从那以后,林某改变了过去的不想做,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对林某教育的成功,又让我获得了意外的收获,那就是利用好学生的自尊心和对自尊心的维护,有助于让那些不想做的学生找回丢失的想做的愿望。

三、把学生逼到没有退路,使他们变得想做

我们知道背水一战的道理,作为军事指挥员,为了最大限度调动起士兵的杀敌决心和勇气,把他们放在背后是大江大河无路可退的境地,让他们知道,只有向前奋勇杀敌,才有生路,使他们发挥最大的潜能去作战。

对学生学习上的不想做,可不可以这样尝试呢?经过一番思考琢磨,我决定试一试。

那是一次语文课上,学完一篇课文,我设计了两个讨论题,把学生六个人分为一组,每组里都有学习顶尖的学生,也有平时什么也不想做的学生。我要求他们回家准备,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每组分别有学习好的和学习差的作为发言人,分别讨论其中的一个问题。而且我还强调,各组的讨论结果要打分,评出最佳组和最差组,希望同学们努力,不要因为自己影响了本组的得分。

令人振奋的是第二天上课讨论的时候,那些平日学习上什么也不做的学生,在代表本组讨论问题的时候,都做得相当好,可见他们确实下了一番功夫,课下做了许多工作。

这次尝试的成功,让我又获得了一个收获,就是把学习上不想做的学生放到别无选择的境地,有助于他们找回丢失的想做的愿望。

当然,一次、两次成功的教育并不能彻底改变学生思想,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抓住一切机会对这类学生展开教育,才能逐渐改变他们。同时,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很多,这里说的仅仅是我自己的一点尝试。

上一篇:一个孩子和九个病人 下一篇:3月A股:抑或面临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