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29分女儿跳楼,悲哀父母要教育部

时间:2022-09-29 09:16:23

考试29分女儿跳楼,悲哀父母要教育部

2005年10月10日,又一个不堪高考压力的花季少女,湖南17岁的高二女生刘勤跳楼身亡。与过往这类个案不同的是,刘勤的父母并不“望女成凤”,他们从不给女儿施加压力,相反,总劝导女儿“人生并不只有考大学一条路”。然而,在强大的高考指挥棒下,父母劝慰女儿的声音显得那么微弱,痛失爱女的父母悲愤问苍天:是谁逼死了我的女儿?11月2日,找不到答案的父母请来律师,准备中国教育部。

女儿自杀母亲抱着汽油瓶冲进学校

2005年10月10日下午6时10分,湖南邵阳市绣花厂家属宿舍区,在四面高楼围成的一个窄小的天井内,几位退休老人正围坐在一起打麻将。突然,一个黑影从西楼八楼飞速坠下,“扑通”一声闷响,重重地摔在离麻将桌两米远的水泥地板上。大家一看,坠地的是一个年轻女孩,脸朝下全身俯趴在地上,殷红的鲜血从女孩头部喷射出来……老人们被这惨烈的一幕吓得惊叫起来。就在急救医生和民警赶到现场的同时,住在八楼的孙泽亮从外面回来,拨开人群一看,脑袋“嗡”的一声,跳楼女孩竟是居住在自己家里的姨甥女――邵阳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281班的学生刘勤。

民警们跟着孙泽亮来到八楼,在刘勤的书包里找到了刘勤写的一封简短的

遗书:

我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最后还是决定走了,离开这个原本不属于我的世界。对不住了。你们如果想让我走得安心:1.不要为我伤心,这不值得;2.把我浪费了你们17年的精力重新灌注到弟弟刘阳身上;3,我有一本日记本,其中记下了我高中一、二年级的生活,那段虚度、浪费你们一片苦心的日子。

刘勤

2005年10月10日下午民警又从书包里找到了刘勤的日记本。最后一则日记是她在写遗书之前写下的。日记的最后一段话是:“解决问题就要快,就要彻底!今天晚上解决今天决定的事,要明明白白彻彻底底的。”

接到女儿跳楼自杀的消息后,刘志东和李灿英夫妇迅速赶到现场,李灿英扑倒在女儿身上哭昏过去……

刘勤的父母认为学校对孩子的死负有责任。母亲李灿英哭着回忆说:10月8日星期六下午,刘勤回家泪眼婆娑地告诉她,说这次月考英语只考了29分,是全班最差的一个,老师在班上要考得最好的学生和考得最差的学生都站起来亮相,她觉得没脸见人。李灿英伤心地说:“女儿读书本来思想负担就很重,曾一度有过自杀的念头,我们家长一直在宽慰她,给她减轻压力。老师的这一做法,无疑是往死里推了她一把。”

但在调查中,281班同学和老师提供的情况与此说法有所不同:英语考试后,唐老师在班上说:“班上考得最好的有129分(全卷200分),我想认识一下是谁。”这时,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老师向他点头微笑了一下,然后接着说:“但最差的只有29分。”这时,刘勤自己举起了手,说:“我是答题卡没有填完,就下课了。”唐老师当即安慰她说:“这次没关系,下次吸取教训,争取考好。”

学校教务处的一位负责老师也证明了学生说的话:外语老师在课堂上的做法没有过分之处。唐老师一直是学校最敬业的老师。事情发生后,她很悲痛,思想压力特别大。对刘勤的死虽然大家都感到震惊和痛心,但学校并没有责任。

在得不到学校满意说法的情况下,悲痛得失去理智的李灿英于10月25日上午带着六个装有汽油的可乐瓶来到学校,冲入281班教室,大喊着:“我也不想活了,跟我的勤儿一起死了算了!”她抓住正在上英语课的唐老师,拧开可乐瓶盖就往桌上洒汽油。

“汽油!快跑!”一个男生惊叫着向门外跑,其他男生也跟着往外跑,女生则吓得大声尖叫起来。

闻讯赶来的班主任李老师赶紧抱住疯狂的李灿英,可胳膊被她狠狠地咬了一口。有人赶紧拨打110报警。直到警方赶到学校,风波才得以平息,没有酿成更严重的后果。李灿英被警方带走。但学校宽宏大量,认为家属的心情可以理解,是过度的悲痛使她失去了理智,一时做出莽撞之举,要求警方从轻处罚。

妈妈最痛心“我们给孩子减压没有成功啊!”

刘勤出生于邵阳市一户家境较为殷实的家庭。父亲刘志东,母亲李灿英,夫妻俩虽然文化不高,但头脑活络,在市区塔北西路经营着一家粮油食品店。

刘勤自小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上进心强,读书很用功,特别喜爱画画,在她的房间里,到处都贴着她画的花草和小动物。从小学到初一,她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偏上。

因为忙于生意,加上女儿懂事,刘志东夫妇一向不怎么管女儿读书的事,完全由刘勤自己作主安排学习生活。刘勤从小就懂得学习的重要,为了激励自己,她将自己的名字刘琴改为“刘勤”,在日记里写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名言警句来鞭策自己。那时的她,是个开朗、阳光的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她越是懂事、勤奋好学,父母就越是放心她,不操心她学习上的事,只关心她的生活和身体。母亲见她学习负担重,很少出去玩,担心会影响身体发育,便总劝她多放松,不要搞得太累。

进入初中二年级后,14岁的刘勤渐渐感到了学习的难度,思想压力大了,情绪也渐渐低落下来。在一次段考中,一个跟她玩得最好的同学考了高分,她却有一门没及格,总成绩落到了班上倒数第五名,她感到对不起父母,在同学面前也没面子,心情非常抑郁。周末,妈妈知道女儿因考试成绩不好心里难过,特意放下手头的生意带她到公园去散心。她拉着女儿冰凉的手,边走边劝:“勤勤,你别把成绩放在心上,考试总是有人前、有人后, 自己尽了力就行了。妈小时候学习也不好,现在还不是过得好好的。”刘勤听母亲这么说,反而“哇”的一声哭了,说:“妈,我对不起你,对不起爸啊!”李灿英一把搂住女儿,为她擦去脸上的泪珠,安慰她说:“别这么说,你读书这么勤奋,爸妈对你都很满意了。”

回到家,见女儿仍愁眉苦脸,李灿英说:“勤儿,听妈的话,别想成绩的事了,妈带你去外婆家玩好不好?”刘勤烦躁地说:“让我一个人静一静好不好?”说着就扑在床上大哭起来。刘志东见状对妻子说:“你让勤勤一个人呆一会吧,哭哭也好,把心里的难受都哭出来就没事了。”说着拉起妻子离开了女儿的卧室。李灿英不放心,躲在外面的窗户观察女儿的动静,直到女儿哭累了,趴在床上睡着了,她才走出家门去买菜。半小时后买菜回来,李灿英轻轻推开女儿房门,不由得大吃一惊,床头柜上竟扔了个空药瓶,女儿吞服了小半瓶安眠药!李灿英哭叫着背起女儿就往附近的医院跑。医生及时处置,把刘勤救了过来。

自从这次“自杀未遂”事件后,本来就没怎么管女儿学习的父母,更是有意识为女儿减压。妈妈劝她说:“别人家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和你爸可没有对你抱不切实际的想法。不管你

的成绩如何,只要你尽力了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考上大学才有出息。”父亲刘志东则说得更加直接:“你考不上大学就跟我做生意。我和你妈没读多少书,日子不是也过得不错吗?”

刘勤心里很感激父母的宽容,但她并不认同父母的话。她认为现在时代不同了,没有大学知识和文凭就没有出息,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只是没办法的办法。每当她见爸爸妈妈为了生意上的事早出晚归,四处奔波,有时还要看顾客的脸色说好话,她就在心里暗暗对自己说:我决不能走父母的路。在刘勤心目中,做个高学历的知识分子,或者是高级写字楼里说一口流利英语的时尚白领,那才是自己要追求的人生。这样一想,她觉得自己用自杀来逃避现实是那么幼稚可笑,那么对不起父母。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成绩搞上去,一定要考上大学。

在爸爸妈妈的劝导下,经过一番自省和调整,刘勤又恢复了活泼开朗的性格,也恢复了自信。在升中考前,她苦苦钻研,大量做题,每晚都复习到深夜,瞌睡来了就浇冷水提神,蚊子咬了就往身上喷花露水,为应考用光了四瓶花露水驱蚊。妈妈李灿英心疼女儿,一有空就坐在女儿身边,用扇子给女儿赶蚊子。

下了一番苦功,刘勤终于考上了高中。但她的成绩刚上线,只能进普通的学校。而在普通学校,高考升学率是很低的。李灿英知道女儿虽然聪明,但她不是高考的料,虽然她能写会画,但一遇到那些枯燥复杂的公式和数字,她就有些昏头。女儿曾对她说过:“妈,我数理化不好,英语也不行,要是高考不用考这些科目,能直接上美术学院就好了。”听女儿一说起上大学的事,李灿英就忍不住要流泪,这孩子太懂事太有志向了,可她就是学不好数学和英语。现在女儿能考上高中已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希望女儿不要再为考大学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母亲对女儿说:“勤勤,你已经尽力了,读高中就别像以前那样搞得压力太大了,我和你爸并没希望你一定要考上大学,拿个高中毕业证回来就行了。”

听了妈妈的话,刘勤笑了笑说:“妈,你别担心,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你们把我转到邵东三中去。”刘勤说,邵东三中是县里的重点中学,实行半军事化的封闭式教学,管理相当严格,教学质量也好。刘勤相信“严师出高徒”,她想让自己在高强度的管理下出优异成绩。邵东三中离家较远,父母本不同意,但经不起女儿的软磨硬泡,最终还是找关系花钱让刘勤进去了。

进入高中后,刘勤和她的同学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了高考战场的“硝烟”。大会上,校长、级长的讲话通篇围绕着高考;学校、班级的墙报上,各种迎战高考的口号时时鞭策着大家,本校历届高考高分生的光荣榜和他们的学习经验介绍赫然在目;每次大考小考,老师都要公布详细的排名表,并将考试前十名的学生名单写在教室的墙报上……总之,在学校里,一天到晚耳闻目睹的只有“学习”、“高考”。这一切,让本来就自律甚严的刘勤更是不让自已有一点儿松懈。

然而,进了邵东三中后,高强度的管理和商质量的教学在刘勤的身上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效能。她的成绩在全班倒数第五名左右徘徊不前。尽管成绩总没有起色,但刘勤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每次考试成绩出来之后,考得不好的科目,她就缠着老师给她“开小灶”,按照考试题型再给她出一套题目,并为她详细讲解。对考得好的同学,她也老缠着向人家求教并让人介绍考试经验。有一位姓李的同学数学特别好,刘勤一天到晚都去请教她,这位同学被缠得烦了,干脆在每次数学考试前替她“押题”,把答案做好给她,可因为不理解,刘勤还是对的少、错的多。于是刘勤固执地认为这个同学是敷衍她,故意捉弄她,跟人家闹起了别扭,两人许久没有说话。直到转学去市一中前,刘勤才主动向她道了歉。

2005年8月,在升入高三、全面迎战高考的时候,刘勤又向父母提出要转学到邵阳市一中,说那里的学习条件比邵东三中更好,教学质量是全市第一。市一中离家近,刘志东夫妇也乐意女儿回市里读书,于是找关系将她转学到邵阳一中,并让她寄居在姨妈李明英家。为了让女儿跟上班,减轻学习上的压力,刘志东夫妇让刘勤复读高二。开始刘勤不同意,在父母苦口婆心劝导下,她最终同意留级。

9月21日,刘勤正式转入邵阳一中。妈妈把她送到姨妈家后,一再嘱咐她:“勤勤,妈不要求你一定考上大学,你不要压力太大。”与女儿分别时,妈妈一步三回头地望着这个懂事而又有志向的女儿,心里突然有一种刀割般的疼痛,她知道女儿基础差,读重点中学要承受比别的孩子更大的压力。此后,她几乎每天给女儿打一个电话,千叮咛万嘱咐,要她多注意休息,成绩的事顺其自然。

可妈妈越是这样嘱咐,刘勤就越想尽快把成绩提上去。然而,她没有料到,来到新学校后,新的学习环境带给她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尽管是复读,课程都已经学过,但她比在邵东三中时更不自信了,她觉得市一中的同学一定个个都是尖子,自己在邵东三中就是差生,在这里肯定就更差了,自己还是个“留级生”,若是还学不好,更是丢人了。她心里不由得生出怯懦和自卑感。她开始怀疑自己这一步走错了,不该转学到市一中来。她就在这种自卑、矛盾与忐忑不安的茫然状态中迎来了月考。

打通天官司悲伤父母欲教育部

10月8日,月考成绩出来了,刘勤有两门功课没及格,其中英语只得了29分,考了个全班倒数第一。当天下午,唐老师在班上提出她想“认识”一下那个得了129分商分的同学之后,又提了最低分的问题,刘勤想,与其让老师点自己的名,不如自己主动承认,于是就举手招认。全班同学的目光霍地一齐投向了她,她羞愧得恨不得找地缝钻进去。

下午放学后,她垂头丧气地来到邵水河边徘徊了很久,然后来到公用电话亭给爸爸打了个电话,她绝望地说:“爸,怎么得了啊,月考我数学没及格,英语也没及格,我降一级复读还是这个成绩,怎么办啊?”说着就哭了起来。爸爸立即安慰她说:“勤勤别急!你才去嘛,新的环境对心理上有一定影响,等适应了会慢慢赶上来的。孩子你千万别着急啊!我还是那句话,大不了回家跟我做生意,一样有出息的。”

回到寄居的姨妈家,她不好意思跟姨父和姨妈讲自己的月考成绩。姨父见她心情沉重闷闷不乐的样子,就问她怎么了。她说头有点痛,可能是感冒了。姨父嘱咐她去买点感冒药吃,根本没想到她是为考试的事发愁。

刘勤闷闷不乐地度过了她生命中最难熬也是最后的三天。

10月10日,刘勤转入邵阳一中才20天,下午放学后,其他同学都陆续离开了学校,刘勤一个人伏在课桌上一边流泪一边写最后一篇日记:听说一个月前邻近的邵阳学院外语系一名大二女学生跳了楼。她为什么这样做?难道也是学习压力太大?不过,这倒是一个了结自己的好方法。尽管爸妈原谅我,宽慰我,但我最对不起的就是他们,我无脸见爸

妈。我厌恶这个世界了,我觉得这个世界已经不属于我,我再也承受不住了,活着也没有意义了。解决问题就要快,就要彻底,今天晚上解决今天的事,要明明白白彻彻底底的。

刘勤写完日记又开始写遗书。写完遗书后,她背起书包低着头往姨妈家走。回到房里,她将房间收拾打扫干净,然后来到阳台,闭上眼睛纵身一跳……

经警方、学校和家属最终共同认定,刘勤的自杀缘于学习压力超过了她的心理承受能力。而直接的导火索就是学校的月考和10月8日她举手承认自己考得最差,在全班同学面前丢了面子。刘勤自杀的事通过协调得到妥善处理后,刘勤的父母没再找学校的麻烦,但他们从心底发出这样的呐喊――到底是谁害死了我们的女儿?

刘志东含着泪花对记者说:“如今,学生自杀的消息三天两头就见诸报端,许多自杀的孩子是家长望子成龙给孩子施加了压力,可我们是一个劲地给女儿减压,我们知道孩子不会读书,根本就没希望她考上大学。可她还是……你说,到底是谁害死了我们勤勤啊?”

邵阳一中一位姓张的老师说: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读书做学问;并不是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就不优秀,就没有培养前途;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也未必就是优秀人才。但是现在的教育模式只以分数论英雄,以高考论成败。在强烈的竞争和压力面前,天赋较突出、心理承受能力强些的孩子就能挺过这一关。像刘勤这样心理比较脆弱、自尊心特强的孩子,学习上的压力很容易超过她的心理承受极限,此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引导和调适,就极容易酿成悲剧。

11月2日,悲痛的刘志东夫妇请了律师,准备国家教育部。在正在起草的书中,夫妇俩向中国的教育体制发出这样的诘问:用一种高考模式来要求所有不同特长、不同天赋的学生,千军万马挤一条独木桥,中国的高考制度是世界上最残酷的“战争”!是高考制度逼死了我们的女儿!我们的大学能不能采取“宽进严出”的模式?能不能实行灵活多样的分类高考制,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直接读工学院;让会画画、唱歌的学生直接上艺术大学;让能写会吟的学生直接上文学院;让会玩电子游戏的孩子上电子大学……

刘志东对记者说:“全世界没有一个地方有这么多孩子因为读书的压力而自杀。我打这场官司不是要国家赔偿我的女儿。不管官司输赢如何,也不管法院受不受理,我只想告诉政府,孩子的血不能白流,中国的教育是该来一场脱胎换骨的改革了!”

上一篇:石榴汁可防胎儿脑损伤等 下一篇:替父还债80万!诚信少年挺直脊梁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