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作用分析

时间:2022-09-29 08:35:23

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作用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课堂的数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中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比较起枯燥乏味的室内教学更能吸引中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在最新的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使数学更好的贴近于现实生活[1]中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增设,是时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本文针对中小学数学课堂进行分析,解释出数学课外活动增设的必要性,并针对数学课外活动目前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中独生子女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庭中充当“小公主”、“小王子”的角色,父母对于孩子的生活亲力亲为,使孩子们失去了亲近生活的机会,更不用说深入体会课外活动的乐趣。课外活动是一本“活”的教科书,在中小学数学教育中,将学生引导到自然生活中来,利用课外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有利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加有利于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中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必要性

对于中小学数学教育来说,数学课外活动是指除了课堂之外,通过进行课外的数学学习,增加对于课堂知识的查漏补缺,使中小学生有计划、有安排、有组织的自愿利用课外时间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进行课本知识的巩固、加深。

(一)培养数学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中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很好的培养了中小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他们自身学习的动力。通过调查发现,只有小部分的学生的数学兴趣爱好是从室内课堂 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而且培养的过程十分的缓慢,大部分的学生是数学兴趣爱好是从课外的数学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在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中,使学生愉悦的进行数学知识学习,调动他们的数学积极性。

(二)巩固数学知识,开阔数学视野

在我国整体的教学体系中,数学属于一个大学科,其知识面较广,如果光靠课堂进行的数学教学,很难满足数学知识的整体把握,而且数学这门学科对于理解性要求很高,知识性也较强,学生的课堂学习会变得十分的吃力。为了更好的拓展中小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使其巩固好课堂知识,增设多趣味性的数学课外活动,不仅能够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而且对于课外的数学知识探索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培养学生特长,开发相关能力

由于数学知识博大精深和课堂教育的实践有限,使得中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差异性很大,“优生”、“差生”分异明显,偏科现象严重。为了解决这种数学教育弊端,在数学课外活动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能力开发和兴趣培养,针对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不同,因材施教,更好的培养一些数学专业人才,激发他们自身的数学潜力和学习数学的能力。

(四)丰富课外活动,促进健康发展

对于当前中小学生的课外活动来说,都是一切娱乐综艺性质强的活动,长时间下来会造成中小学生的娱乐疲劳。通过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增加学术性质的课外活动,开展一些智力小测试、数学名家故事等活动,让中小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数学的美丽,这样不仅丰富了中小学生的课外活动,而且对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二、中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开展的措施

(一)中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原则

1.趣味性原则2.活动性原则3.创造性原则4.思想教育性原则5.因材施教的原则6.自主性原则

(二)中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

1.开设数学讲座

a拓展知识讲座。拓展知识型的讲座是指通过选取与教材适应的内容,加深中小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进行深刻理解,拓展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课外知识,加深知识点的巩固。在课题选题上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选择,使讲座充满专业性,使他们更易接受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

b专家讲座。可以邀请数学专家进行数学知识讲座,增加学生对于数学发展的了解。如对于中学生来说的“如何更好的中考”;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等。

2.开设数学课外园地

可以在学校或者教室开辟一个专门的地方作为“数学园地”,学生们可以在数学园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讨和学习,通过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趣味性的拓展数学视野。

还可以通过黑板报的设计,进行数学课外知识的普及,让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进行数学设计,不仅有利于数学之间的互相交流,还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3.开展数学兴趣小组

通过学生自愿参与的原则,进行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组建。在兴趣小组中大家可以互相交流数学知识点、可以互相探讨数学解题思路和学习方法,以增加数学的互动性来培养中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的数学课外活动的创新打破了常规的基础教育,改变了以往过于死板、陈旧的室内数学教学方式,以更加丰富多变、组合创新的形式将中小学生带入到数学课外活动中去,让他们深刻的体会生活的美好。在充满新奇和挑战的数学课外活动中,数学知识具体化的分解重组的创新模式,解放了中小学生的双手和想象思维,让他们充分的融入到数学课外活动中来,利用创新的教学模式,采取科学的方法,给予中小学生数学思维足够的空间,促进其想象力、创造力、意志力的发展。合理的安排数学课外活动,组织数学课外游戏,充分利用课外的生活设施,让数学课外活动完全“活”起来,进而促进中小学基础教育事业的科学良性发展[2]。

参考文献:

[1]王容.中学数学课外活动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5).

[2]孙梅.如何开展好数学课外活动[J].民风(上半月),2013(04).

上一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兴趣 下一篇:质量提升,兴趣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