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高校空间整合研究初探

时间:2022-09-29 07:31:14

合并高校空间整合研究初探

摘 要:高校的合并,导致了中国大学布局的重新调整,不仅对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产生强烈冲击,也暴露出高校合并后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高校合并为大背景,关注合并后校园规划和空间整合的重要问题,为合并后的高校校园规划和空间整合提供及时的理论指导与最新的思路方法。同时,以武汉大学为例,分析三校合并后出现的空间问题,探讨解决对策,并给出具体的空间整合模式和策略,为合并后的校园的整合与规划提供具体的设计指导。

关键词:高校合并;空间;整合;校园规划;对策

Abstract:The high school incorporation makes China university’s layout changed and readjusted greatly. The mergers not only give the existing system massive impact, but also expose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planning.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merging of universities,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t question of campus space for integration of campus planning combined with providing timely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the latest thinking methods.And take campus planning of Wuh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promote the performance of running the merging universities and accelerate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Keywords:high school- incorporation;space;conformity;campus planning;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5-0082-02

1 引言

1993 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逐步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决策,提出了“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八字方针,全国掀起了一股高校合并热潮。大学校园的合并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学校规模扩大,整体性差;交通系统存在弊病,联系度不高;建筑外部空间亟待整合利用。整合问题是高校合并成败的关键问题,为了强化一所大学的风格与氛围,便于识别与记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校园空间上有完整连续的形态。因此,合并高校校园空间整合应该受到重视。

2 概念阐述

校园空间的整合是对己存在校园环境及形态的变更,其过程是重新调整及组织人们在校园内的社会生活的过程,在对原有物质环境及社会生活进行科学调研的基础上,着手对校园规划的内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规划。整合对象包括:校园的整体空间结构,校园道路交通系统,校园建筑外部空间系统。

3 合并后空间问题

3.1高校整体性存在的问题

由于合并后的高校是由几个不同的大学合并而成,因此在校园的整体性方面不免存在问题。首先就是学校的整体布局方式被打破;其次是形象问题。为了强化一所大学的风格与氛围,不仅在学校门面――大门上需要统一,而且校园建筑和空间形态方面,也应有较为统一的形象,因此学校面临着更新和改造的问题。

3.2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

合并后校区和校区之间的交通联系问题。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各校区分离较远,各校区需要便捷的交通;另外一种情况是校区之间相邻,而间隔城市道路,导致常常要穿越城市交通,既不方便又不安全。

合并后校园内部的交通问题。由于各校的道路网不同,校舍资源等重新按新的学科专业进行分配,在学校内进行大规模搬迁调整,导致原有的道路系统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另外,合并后人流量增加,原有道路系统与现有人流量间的矛盾。

3.3建筑外部空间存在的问题

3.3.1在空间形态上,某些合并高校表现了对宏大气势的追求,希望通过巨大尺度的开敞空间体现大学之“大”。这一形态对校园空间的使用和活力带来不良影响,超人尺度的空间不宜人,不能形成逗留区域,形成大片的空旷区域。

3.3.2合并后空间浪费问题。在校园内部结构组织上,各单元空间各自为政、互相割裂,造成了使用不便,空间和设施浪费严重,不利于学生们的交流。

3.3.3合并后相邻校区的边缘区域的整合问题。原来这些地方都是校园和城市的交叉地带,现在却成为了校园内部的一部分,而且属于过渡区域,缺乏连续的空间体验,缺少连续的主题单元,只有杂乱的空间布局和混乱的活动。

4 校园空间整合策略

4.1校园整体结构整合

由于各个高校建设初期都经过完整的规划,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因此合并后的校园有多个中心。由于各个校园之间各自独立并具有特殊性,因此不能够强行采取统一分区的方法进行整合,而是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整。其整合方式是首先明确校园中心区域,然后按照其原有功能分区,进行组团式整体组合,将校园分解成几个能满足教学、生活、娱乐的组团,各个组团形成在尺度、环境上、社会交往以及管理上都相对宜人的区域,各个组团具有各自的中心和边界,而它们之间也要有紧密的联系。如此一来,实现校园外部空间在功能和美学意义上的整合。

4.2建筑群体空间的整合

建筑群体空间的整合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对原建筑群的改建或扩建,在原建筑群中加入新的建筑体或建筑群。二是在新的地点建造新建筑群。在建筑群体空间的变更中,空间-体量关系和建筑风格,是协调新与旧、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塑造统一的建筑空间形态的重要因素。

4.3边缘空间整合

两校区边缘空间被城市交通空间所阻隔,根据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大小,有两种解决方式:一,若为车流量较少的城市道路,可以在此设置红绿灯来控制来往的车流和穿越校区的人流。另一种情况是车流量较大的城市道路,需要采取架设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的方式。

4.4校园交通空间整合

4.4.1建立一个能够贯穿各个校区的道路系统,使整个校园成为一个整体,并且建立一个连接各个校区的 bus 系统,在固定位置设置bus车站。

4.4.2合并后的学校人流量随之增大,原先的道路规模无法适应交通流量的要求,因此要根据校园各功能区的相对位置关系,经过实际调研,适当扩大重点道路的宽度或进行合理的流线组织或是单项限时通行,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减轻道路设施的压力。

4.4.3建立步行系统。对于规模较大校园,在一定区域内建立步行系统,可以起到减轻校园道路压力,增强行人安全性,增强人们之间的交流,促进人们使用外部空间。对步行系统的设计,应该注意与学生所习惯的路线一致,避免为追求构图美观而使步行系统缺乏便捷性。

5 武汉大学校园规划探析

武汉大学,2000年8月由原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而成,成为了综合性强、特色明显、多中心结构的综合性大学。学校有关部门将校园按学科性质划分为4部分:医学部、理工学部、人文社会科学部、信息科学部,除医学院离校园的主体较远外,其他三部分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

每一个学部都有教学和生活区,各个组团之间也相互联系。工学部与文理学部之间由绿化带和公共活动场地连接;文理学部与信息学部之间由一条城市道路连接。这些“组团”的核心是位于中心位置的大草坪和礼堂(见图1)。

5.1整体性与交通问题及解决对策

5.1.1 存在问题

武汉大学与武大医学院校区分离较远,需要便捷的交通;主校区和信息学部校区之间相邻,而间隔城市道路,合校后由于学习生活的关系,两校区的师生经常要穿越两校区间的城市道路,而八一路本身车流量非常大,据调查:八一路人车混杂,行人乱穿马路,机动车不看红绿灯的现象很多,过马路的人群显得神色紧张,导致学校门口的交通十分混乱,人行车行经常发生矛盾,为师生以及市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甚至危险(见图2)。

另一方面,工学部与文理学部虽然紧邻,在空间构图上成为一个整体,然而就学生亲身经历而言,两校区的交通联系十分不便,从工学部步行至正大门需要耗时二十多分钟,并且在此行程中,师生无法感受到传统武大的人文与环境。

5.1.2解决对策

5.1.2.1施行八一路下穿方案,在主校区与信息学部校区之间建立完全人行系统,机动车从地下通过,整合两校区间的步行空间,加强两校区间的联系,同时解决八一路段的交通矛盾(图3)。

5.1.2.2打通狮子山下隧道,从而联系工学部与文理学部,缩短工学部师生到主校区的行程,隧道出口连接武大老校区核心人文景观区,从而让老校区的人文氛围得到更好的渗透(图4)。

5. 2建筑外部空间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5.2.1 存在问题

5.2.1.1武汉大学的珞珈山广场,其尺度之大与功能的使用性不成正比。

5.2.1.2武汉大学工学部的主教学楼,“高”是主教最大的特色,但与老图兼具高耸、高贵不同,现代化、方盒子的主教真的仅仅是“高”。

5.2.1.3武汉大学工学部与文理学部边缘相接处,狮子山北面空间本为学生实验用地,合校后并没有经过重新规划,不仅布局混乱,不利于学生交流,也阻碍了与文理学部的联系。

5.2.2解决对策

5.2.2.1考虑在珞珈山广场及其周边绿地上布置建筑,增加其空间控制感;设计放射状原路,并布置休息设施,增强绿地可达性与实用性。

5.2.2.2武汉大学工学部的主教学楼的改扩建。在原有建筑基地上修建一个全新的教学楼,其体量远远大于原有建筑和周围的建筑,以突出其中心地位。在建筑立面造型上采用原建筑的元素,不仅与周围的老建筑形成呼应,而且体现对原建筑的延续性。联廊将建筑与广场连接起来,形成空间过渡并成为一种半开敞性的交流空间。

5.2.2.3规划中考虑重新整合工学部与文理学部边缘相接处,将狮子山北麓打造成集休闲、娱乐、交流、生态于一体的公共空间。

6 结语

高校的合并重组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合并是为了优化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发挥综合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合并高校能否实现1+1>2的协同效应,合并之后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从高校主体――学生的使用角度出发,以整体、持续发展的观念作为出发点,关注高校合并后校园规划和空间整合的重要问题,可以为合并后的高校校园规划和空间整合提供理论指导与最新的思路方法。

参考文献:

[1] 何镜堂.当代大学校园规划理论与设计实践.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何镜堂.当前高校规划建设的几个发展趋向.新建筑. 2002/4.

[3] 王连之.整合校园环境 提升校园文化――合校后武汉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探讨,2008.

[4] 郑先友,赵得功.高校“校园边缘”的整合与再创造.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

[5]郑明仁.整合式大学校园规划之研究.同济大学博士论文,1998.

[6] 张峥嵘.大学整合中的问题与解决途径.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7] 张志玉.浅谈高校合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

[8] 蔡保兴,蒋传光.合并重组高校的办学理念与模式.中国高教研究,2001/4.

上一篇: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 下一篇:博览建筑流线与空间形态的关联性建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