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时间:2022-09-29 07:24:34

浅析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摘 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果很显著的,但改革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问题。本文从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入手,对当前的高校体育改革中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树立终生体育锻炼意识提出了一些改革构想。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现状分析;改革构想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出现了一番新的气象,取得的教学成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目前,对学生人格培养和潜能的开发成了体育教学改革研究中的主要课题。但是这种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两年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中出现的负面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改革构想,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1现状分析

1.1现状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传统的老师一言堂的模式已经不存在了,体育课的教学完全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很多的教学方法同样也暴露出了一些负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只有这样,高校的体育教育改革才能不断地完善。

1.2出现的误区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有的高校对开放式教学的理解还是存在问题的,体育教学中的开放式教学的目的是为让每个学生在体育了课堂中能开发潜能,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力得到开发。但是有的高校就以学生为中心,否定了老师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否定了被动学习的过程,这两大误区是很多高校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都存在的。

1.3全盘否定被动学习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有些人把被动学习和填鸭式的教学等同,认为被动学习会局限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其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变得不高,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更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其实被动学习也存在自己的优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全面的看待问题,既不片面强调主动学习的优点,也不全盘的否定被动学习,把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相结合,才能在体育教学中达到互动的效果,全方位的激发学生的潜能。

2体育教学改革的构想

2.1体育教师必须理解和贯彻新《纲要》思想

在新《纲要》中运动参与的目标中就有这样的要求,大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且能形成自觉的锻炼,有终生体育的意识。对于新《纲要》体育老师不但要通过认真阅读对它进行全面的了解,还要能很好的运用到自己的体育改革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体育锻炼可以让人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一个健康的体魄能让他们受益终生。一直以来,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有良好的体魄,因此老师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锻炼,让他们更加的健康。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自己制定良好的体育锻炼方案,而且能终生贯彻好,体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也达到了。体育老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拥有健康的体魄,不但自己终生受益,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2.2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走“教、学”并重的道路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教”“学”是同样的重要,只有齐头并进,才能让体育教学改革得以真正的实现,体育教学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由老师按照一定的计划和新《纲要》对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因此,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体育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能出现过分的忽视教师的教学职能,也不能过分扩大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必须走“教”和“学”并重的道路。

2.3体育教学的改革,最终目的要实现学生养成终生体育运动习惯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的言行举止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老师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老师必须注意自己的仪表,用精彩的讲解,优美的示范动作吸引住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让学生能主动的参与到老师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来。同时,老师还应该要融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毫无压力的放松心态下在体育课中感受到运动的快乐,真正的爱上某种体育活动。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及时的给出客观的评价,对于他们的进步要表扬,也可以提出一些激励机制,提高他们的兴趣,逐步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高校体育改革,体育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采取引导和施加压力相结合的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一个是因为体育课是规定学生必须完成的课程,他们是被动的接受去上课,另一个发自内心的喜欢。对于不热爱体育运动的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爱上体育运动,变成积极主动的愿意上这门课,只要学生从内心喜欢上它,就会逐渐的养成运动的习惯,甚至是终生运动的习惯。

我国目前高校体育改革的成效是明显的,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具体的改革构想,使学生能够在大学生活中,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和意识,以便在走上社会之后能够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体艺[2002]13号,2002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z].教体艺[2005]4号,2005

[3]王焕波.素质教育下学校体育改革的新动向[J].山东体育科技,2010(4):

[4]王冬立.学校体育需要依法治教[J].山东体育科技,2009(4)

上一篇: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方法浅谈 下一篇:《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教学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