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物治疗慢性胃炎的39例疗效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29 05:33:37

不同药物治疗慢性胃炎的39例疗效临床观察

作者简介:梁剑,男,侗族,广西医科大学,主治医生,消化系统疾病。【摘要】目的:对不同药物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通过对比探索更加有效的针对慢性胃炎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将临床上收治的39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使用胶体果胶铋加以治疗,实验组使用奥美拉唑加以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阳性,并且将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等各项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不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但在苏木素—伊红染色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observation【中图分类号】R749.0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062-02在经济和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各种肠胃疾病的发病率随之不断升高,发病年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其中慢性胃炎便是常见的一种慢性的消化道疾病。消化性溃疡并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1]。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发病原因较多,临床症状反复发作[2]。患者常常因饮食不节,情志不调,或病久迁延不治而逐渐形成[3]。临床观察多因紧张的生活节奏,过食辛辣或饮酒过度等,运化功能失调[4]。

为了更加有效的探索适合慢性胃炎的治疗药物,我们对不同药物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1基本资料

1.1患者的基本资料: 所有的患者均来自本医院自2009年12月至20110年2月之间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一共有39例。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分布范围为36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水平为45.6岁。患者入院之后对其进行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测定IgG。其中有31例为阳性患者。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慢性胃炎标准,均经胃镜检查确诊。同时,患者还经胃镜钳取胃黏膜组织做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以固有膜内是否存在中性白细胞浸润,将慢性炎症分为非活动性和活动性,其中非活动性13例,活动性26例。另外,根据全国胃癌协作组相关方案,将胃黏膜炎症分为轻、中、重3级。本组病例中其中轻度12例,中度14例,重度13例。所有的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有患者20例,实验组有患者19例。对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各个方面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不存在差异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2具体的治疗方法

2.1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服用胶体果胶铋每天4次,每次3粒,均于饭前半小时服用,睡前加服1次。对于HP呈阳性患者应该辅助口服阿莫西林0.8g,每天2次上述药物连续服用2周,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在服药治疗期间应该密切注意患者的便血,恶心及呕吐情况,还要及时的关注上腹部疼痛等症状;两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复查胃镜,血HP—IgG及其他各项相关的常规检查。

实验组的患者服用硫糖铝0.8g,奥美拉唑16mg,每天三次,服用方法为嚼碎吞服,服用时间均为饭前半小时左右服用。HP呈阳性患者需要加服药物和剂量同对照组。上述药物连续服用2周,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后的观察指标和检查项目与对照组相同。

2.2疗效判断标准: ①Hp清除:治疗结束时,对胃黏膜活组织进行切片检查,在银染切片上Hp转阴性。②炎症减轻:治疗结束时,胃窦组织学炎症级有所降低。③症状缓解:治疗结束时,腹上区疼痛和不适感基本消失。

3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不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但在苏木素—伊红染色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4讨论

我们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生可能与HP感染、机械刺激、胆汁反流、胃酸过多以及变态反应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相关的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Hp)在本病致病原因和病程发展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主导因素。因为Hp可以合成一种蛋白脂解和水解活性酶。其所合成的这两种物质很容易引发胃黏液中脂质降解和胃黏液的过度水解,最终会导致胃黏液层的结构发生崩解,对胃黏膜造成严重损害,引起黏膜的糜烂、炎症和溃疡。为了更好的保证治疗效果,我们应该主要从减少胃酸和清除Hp为主进行治疗。

从总体来看,硫糖铝起到了抑制Hp感染和高胃酸分泌的功能,前列腺素E2在此药物的作用下释放增加,促进了胃黏膜糜烂性病变的愈合,病灶部位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的积累在此药物作用下的积累也明显上升。另外,硫糖铝使上皮细胞的紧密性增加,对胃黏膜血流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因此可以显著的保护细胞;同时硫糖铝的碱性也能中和胃酸,吸附胃蛋白酶及胆汁,增加了胃黏膜的保护屏障。

胃酸的分泌通过细胞内的质子泵,奥美拉唑是近年来研究开发的作用机制不同于H2受体拮抗作用的全新抗消化性溃疡药。本药可以与胃粘膜壁细胞H+-K+-ATP酶发生特异性结合,改变细胞内外离子梯度浓度,抑制基础胃酸和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降低细胞中的H+-K+-ATP酶的活性,本类药物又称为“质子泵抑制剂”[5]。因为奥美拉唑可以通过抑制壁细胞内的原子泵从而减少胃酸分泌,见效迅速并且疗效显著。临床上将硫糖铝和奥美拉唑联合应用,可以发挥较好的协同作用,迅速有效缓解症状。胶体果胶铋能在胃中形成胶体溶液,对受损伤细胞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由于胶体作用的抑制,部分药物被包裹于内,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效的发挥。

从本次治疗的结果来看,胶体果胶铋针对由于Hp引起的慢性胃炎具有显著地疗效,而奥美拉唑则可以针对各种原因引发的慢性胃炎,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参考文献

[1]李亚君.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发慢性胃炎71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0,(35).

[2]胡晓华. 多塞平奥美拉唑蒙脱石联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02).

[3]武晋. 慢性胃炎的临床分型及治疗[J].中国煤炭医学杂志,2009,(09).

[4]王广芳. 疏肝养胃汤治疗慢性胃炎39例[J].使用中医药杂志,2009,(10).

[5]肖洁茹. 不同药物治疗慢性胃炎136例疗效对比探讨[J]. 当代医学,2009,(30).

上一篇: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对于肺源性心脏病动脉血... 下一篇: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