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带来的加强我国中央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启示

时间:2022-09-29 05:22:45

金融危机带来的加强我国中央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启示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金融稳定职能的涵义与重要性,并从应对金融危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央行在行使金融稳定职能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 金融稳定 央行

经历了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后,维护金融稳定成为了各国央行的基本共识。在此次“金融大海啸”中,以美、英为首的全球主要央行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措施以遏制金融危机的蔓延,降低其影响,最终确保金融稳定。这些政策措施不但对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标志着第三次金融全球化后中央银行业政策职能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作为新型的市场经济国家,金融稳定在我国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中央银行更是需要学习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经验教训,把握危机后出现的新的发展方向,加强金融稳定职能的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首次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将金融稳定定义为金融体系处于能够有效发挥其关键功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宏观经济健康运行,货币和财政政策稳健有效,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能够发挥资源配置、风险管理、支付结算等关键功能,而且在受到外部因素冲击时,金融体系整体上仍然能够平稳运行。稳定的金融体系能有效地规避由于金融波动与周期等不稳定因素带来的交易与市场信息成本,加速资本积累、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实现市场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核心便在于金融的全球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影响一国金融稳定的因素已不再局限于本国的范围内了,而更要具备应对全球性金融风险的能力,这无疑是对我国央行实施金融稳定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央行自身管理制度的成熟,人民银行在稳定金融系统的工作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这次应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一些缺陷。当前我国中央银行金融稳定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 央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能的法规制度不健全

虽然修订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央行具有金融稳定的职能,但并没有对其履行相关职能的手段、范围和职权做出明确的规定,更没有出台相关的配套法规。再加之央行自身也没有制定相应的部门规章或实施细则,使得央行及其分支机构在实施金融稳定职能的过程缺乏完善,强大的法律支持。

二 金融监管体制缺失,信息流通不顺

稳定的金融体系离不开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及对整个市场的全面了解。但是目前我国的央行与银监会、保监会等机构并立,各司其职,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监管体制存在漏洞,监管信息不能充分共享,监管目标难以达成一致。而从金融稳定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对金融风险与不稳定因素的事先预警与分析才是稳定金融体系最有效的方法。但我国目前的监管体制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目标协调困难等问题无疑使得人民银行在履行金融稳定职能的过程中困难重重。

三 央行货币工具操作单一

人民银行在应对金融动荡时,往往采用大量发放金融稳定的再贷款的方式,而这种措施无疑会对货币政策效应产生负面影响。维持币值的稳定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一大目标,很多情况下,通货膨胀是引起金融部稳定的罪魁祸首。为了减少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与损失,挽救市场信心,避免系统性风险,央行向在短期内向右问题的金融机构提供再贷款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若只是这样单一的操作从长远来看,是会造成很大的通胀压力的。

四 金融市场主体风险意识薄弱,缺乏对金融风险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

从计划经济转型而来的市场经济难以避免的一个顽疾便是市场主体对自身风险认识不充分的问题:不能正视自己在承担金融风险问题上的独立性,将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一味归结到政府,忽视自身的责任,而在遭受风险和损失的情况又只是一味地找政府,从而加剧央行稳定金融系统的工作负担。

针对上述问题与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归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完善金融稳定职能的相关法规制度

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央行在维护金融稳定职能上的权限,树立在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工作上的权威性。同时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完善工作细节,加强金融稳定的可操作性。此外,加快推进各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使其成为真正的现代金融机构,为金融市场主体的建设树立参照物。

二 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加强金融监管信息的流通与共享

审慎的金融监管是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保证,一个强有力的金融监管体系可以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规范,此次的金融危机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便是由于过于宽松的金融监管。因而我国必须加强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加强监管的透明性与各机构的协调性。实现监管信息的最大限度共享与监管目标的一致。

三 实现货币工具的多样性

在实现价格水平总体上稳定的前提下,央行可以采取更为灵活的操作政策。特别的将稳定通胀率与金融稳定这两个目标结合起来,采用多种的货币调控工具实现两者的兼容。

四 加强对市场主体的金融稳定责任认识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建设

市场主体才是稳定整个金融体系的基础,所以要从根本上建设一个稳定的金融体系,必须是金融机构和投资个体认识到自身对于维护金融稳定所承担的责任,以及风险的必然性。

从以上的问题和相应的建议,我们可以看到在央行在履行金融稳定这一职能的过程中,必须要吸取此次金融危机的经验与教训,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且实现体制与认识上的转变,如此一来才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一个稳定的金融环境。

参考文献

[1]吴爽.从金融危机看我国中央银行的金融稳定职能[J].技术与市场.2009.

[2]王庆国.中央银行与金融稳定问题探析[J].西部金融,2008.

上一篇:浅析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 下一篇:金融风险的潜在因素及防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