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事前管理研究

时间:2022-09-29 05:08:03

应收账款事前管理研究

【摘要】从应收账款及其管理的现在状况入手,做了大量调查和详细分析企业应收账款和管理状况,提出了中小型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加强改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管理 应收账款财务控制

一、绪论

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信用销售(赊销)慢慢地会成为中小型企业销售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中小型企业账款拖欠时间就比较长,在我国中小型企业逾期账款时间平均为90多天,大多数的应收账款是因为中小型企业管理不善所造成的后果。因此,就中小型企业应收账款进行管理的问题,不再仅仅仅是中小型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小型企业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发生是激烈的商业竞争、销售与收款的时间差距等所引起的必然结果。良好的应收账款管理,它能够在促进中小型企业的销售业绩,对于一般的中小型企业想占领市场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应收账款事前管理研究

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是指在应收账款正式形成之前,对产生应收账款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应收账款事前管理制度,并应该防止一些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慢慢形成,并要预防一些坏账情况发生和要在应收的账款被他人非法长期占用。我国中小型企业事前管理与控制是应收账款管理的基础和根本要素,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确定中小型企业应收账款的较为合理的水平、对客户应当进行资信评估并确定赊销额度的详细情况等等。

(一)应收账款管理

中小型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的具体目标应该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中小型企业要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的持有水平并在日常工作中给以保持。

2.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收账政策并在收账过程中予以贯彻。

3.中小型企业应该保证应收账款周转时间要低于行业内平均水平。

4.中小型企业要力求降低应收账款的直接成本,使中自己企业因使用信用销售的手段所增加的销售收益要比持有应收账款所产生的所有费用大一些。

(二)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制度

中小型企业应当以应收账款事前管理中将应收账款水平尽量提高和产生坏账的风险降到最低为目的的,并合情合理地再扩大信用销售额,降低产品的库存费用,使公司的可变现的销售业绩达到最大化。在应收账款事前管理上,需要建立客户档案管理制度、分析客户信用状况,完善企业合同管理制度。

1.建立客户档案。为了对客户的信用进行有效的管理,应要建立各个客户的档案库。中小型企业应将收集到客户的详细信息:经营、注册、履约、支付能力、规模等等之后,要进行整理、汇总,分开各户登记并造册。把客户的档案内容按一定标准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中小型企业在开发自己的客户时所应该进行的调查和掌握的静态详尽情况;一般都包括客户的明确名称、真实注册资金、企业的性质、支付的最大能力、注册的具体时间、详细联系方式、业务营业范围、合理法人代表、营业地址等。另一部分是企业与客户共同开展业务之后,由销售部门的人员、财务部门的人员以及通过各种各样销售渠道所得到的动态情况;包括客户履约的详细情况、支付能力变化情况、应收账款余额是否超过警戒线、是否提供贷款担保、货款结算情况、经营是否正常、企业规模有无改变、财务管理是否正规、有无违规违纪现象等都要考虑。

2.客户的信用状况。我国中小型企业还要要根据自己所得到的信息作定期地对客户进行详细信用的分析,并作评定客户的信用度的材料之一。客户的资信程度往往取决于客户的偿付能力、信用品质、抵押品、资本和经济状况等。这五个方面的信用资料可以通过财务报表、信用评级报告、向有关国家机构核查、分析商业交往信息等方式取得。财务报表,是信用分析最理想的信息来源之一。

3.合同管理制度。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合同管理水平。企业销售合同应采用统一的合同范本,对货物标的、账期、交货条件、收款形式和延期付款的具体违约责任都应准确、清楚;销售合同的要素必须齐全,符合国家法律规定。

企业要明确销售合同的签订会审程序。例如,销售合同视合同金额的大小,由销售部门的负责人提出、财务部门及信用管理部门经过会审、公司各级经理按权限层层进行审批。

企业要建立合同归档备案管理制度。销售部门要将合同原件及复印件,除在公司档案管理部门保存备查之外,并且还要交由公司法规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便于以后对销售合同的跟踪、执行、检查以备监督和预警之用。

(三)应收账款合理水平的确定

企业应收账款的水平主要指应收账款的总体额度,即企业赊销给客户群体的货品和服务的总金额。

企业确定应收账款总体额度的合理水平,主要依据企业经营的具体情况,并结合企业资金充裕状况等,以最小的成本或者最大的收益来确定。

1.应收账款最小成本。在应收账款的成本的各个要素之中,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损失与应收账款的规模应该成正比例关系;也就是应收账款规模越大,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损失也就越高。

短缺成本是指企业如果采用严格的信用政策进行销售,造成销售规模变小、供货短缺的形成的损失;即企业持有的应收账款额度规模变小,从而导致销售收入减小,净利润减少。这种损失可以看作是企业持有过低的应收账款造成的短缺成本。短缺成本与应收账款的持有规模成反比关系。

确定合适的应收账款总体额度,可以控制管理成本、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的增长,同时减少短缺成本,达到应收账款的最小成本。

2.应收账款的最大净利润。企业最大净利润法的原理是采用个例比较的方法,用现金交易和信用期限方案作计算、比较和统计,估计销售的收入,预算管理应收账款费用、销售成本、管理成本等,用销售的收入减去各项费用就得到净利润。比较净利润是指净利润大的为较优方案,净利润最大的赊销方案对应的应收账款规模就是最佳规模。

无论是考虑持有应收账款的最小成本,还是持有应收账款的最大净利润,都要结合企业经营动态变化来确定应收账款合理水平。

(四)客户信用分析与赊销额度确定

在应收账款的总体额度的合理水平之下,对每个客户的应收账款最主要是通过赊销授信进行严格控制和严格管理。与某一客户进行交易之前,首先要确定该客户的赊销额度情况,作为与该客户交易时赊销金额的上限标准。

1.销售量法。销售量法是依据客户大量以往的订货量和大量的订货周期信息来确定赊销额度的方法。要根据客户在上一季度的订货量,结合本企业的标准信用期限作为参数来计算各个客户的信用额度,由此信用额度来确定销售量。

首先,确定客户上季度订货量;根据其以往的销售记录和订单或出库单等信息来确定客户的订货量。其次,根据客户类型和交易的重要性,确定客户的一般信用期限并分类,也可以直接使用标准信用期限。再次,计算信用限额。最后,修正信用限额、确定客户的赊销额度;修正系数可以依据客户的信用等级,以及客户的信用记录来修订。

2.回款额法。回款额法是根据客户在最近半年的回款能力,为客户设立一定标准信用额度的方法。对客户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该时期内的回款额进行加权平均计算,以本企业的标准信用期限为参数,计算客户的信用额度。回款额法是以客户前一个周期实际付款的数量来核定信用额度,是一种比销售量更加稳妥的做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简单直接,易于操作,不用进行较繁锁的参数设定。

综上所述,事前管理控制是应收账款管理的基础和根本,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制度、确定应收账款的合理水平、对客户确定赊销额度与进行资信评估等。

三、结论

本文对我国中小型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进行分析和现状分析,提出了对中小型企业一些必须建议:设立自己的独立信用管理部门,还要明确信用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还要依据应收账款的管理全过程,并应重点建立一些应收账款管理的体系。并探讨了应收账款在管理中的某些主要问题:首先包括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其次应收账款的管理主体、再有应收账款合理水平等。促进中小型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扩大销售,充分挖掘和利用了企业的现有生产能力,扩大了销售量,增加了产品的市场份额,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公文.“浅议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北方经贸》,2007年5期.

[2]胡陵.“论企业如何强化对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现代审计》,2007年3期.

[3]乔秀霞.“降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风险的途径”.《经济师》,2007年6期.

[4]刘诗明.“浅谈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金融与经济》,2007年7期.

[5]费安玲,龙云丽.“论应收账款质权之实现”.《河南大学学报》,2009年4期.

作者简介:黄粤荣(1962-),男,汉族,广东广州人,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上一篇:浅议加强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下一篇:如何通过内控来防范资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