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主导下的商业银行内控评价整合模型构建

时间:2022-06-14 10:16:52

风险主导下的商业银行内控评价整合模型构建

一、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诚信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的发展道路

人是主宰社会发展和世界进步最基本、最主要、最关键的因素。没有人,世界就没有活力与生机,科学技术就不能向前发展,天体内的很多物质就不能被认识、开发和运用。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为基础、为根本的理念。我们在建设群众最满意商业银行的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必须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把客户和员工放在首位,必须围绕“人”进行方方面面的工作,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帮助人、培养人、成就人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的工作做好了,做好其他工作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因为其他工作是靠人来完成的,人的质量决定着其他一切工作的质量。人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决定着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我们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做好银行各项工作必须围绕的中心,我们无论制定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或是完善服务的各项措施,都必须考虑到人这一主体。只有以人为本,把工作与服务的主体—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一切工作才能收到最佳实效。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我们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工于至诚、行以致远”是我们工行人的价值观和服务观,也是服务创造价值,价值引领市场理念的具体体现。无论是个人社会生活,还是团体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无论做人做事,无论私人交往、单位交往、国内事务、国际往来,都必须要讲诚信。诚则立,信则兴,这是千古颠扑不破的真理,古往今来无不以诚信作为社会关系和谐通达的桥梁,无不以诚信作为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础。“人道酬诚,商道酬信”。诚信是规范人们社会生活道德行为的准则,也是做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标准。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行之本。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将诚信历练为华夏儿女精神文明的瑰宝,将它奉为商道、业道、人道、国道必须遵循的最高准则与信条,用它来规范人们的不良行为,维系社会、国际、人际关系交往和谐与进步。银行靠的是“诚信”二字,诚信是银行立足市场的基础。

科技是兴行之路。科学的任务是探求客观真理,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并用来作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指南。技术是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科技是银行兴旺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运用科技手段、科技设备、科技管理和运营,才能使银行的经营和管理效率更高,效益更好,运行更便捷、更安全,更适应快节奏的都市生活。

人才成就企业,企业造就人才。人才是指有才识学问或某种特长,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人才是银行建设现代化的关键,只有尊重、珍惜、使用好人才,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才有牢固的根基和智力支持保障。如何使用人才,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曾经说过:“口能言,身能行,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国器也;口能言,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治国、治行、治业、治家都同一道理,只有选贤任能,有德有才,才能成其大业,金融企业用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所以我们在使用人才时,要看他是否知道选择,懂得放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既重才,更要重德,只有德才兼备才算优秀人才。如果只有才而无德,其才能愈高,其害处愈大,破坏力也愈强。

二、坚持优质服务,创新体制机制,适应经济社会,满足市场需求

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其自身为经济社会、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的职能。只有服务好了,才能得到人民群众和社会的认可,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是金融企业的行业属性和社会责任,也是金融企业赢得客户、创造价值的必然途径,是真正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创造价值”、“领导为员工服务,二线为一线服务,全员为客户服务”、“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错有歉声,赞有谢声”的“五声服务”,亲情服务、个性化服务、绿色通道服务等,都是促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办法和措施。坚持优质服务,必须严谨务实,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小事细事一点一滴做起。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就是这个道理。

商场如战场,市场如海洋。有时寂静无声,有时刀光剑影,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惊涛骇浪;所以必须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应对措施和斗争策略,不能用老体制、旧机制应对瞬息万变的新形势、新环境;必须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创新体制机制,迎接新挑战,应对新形势,打破新瓶颈,破解新难题,谋求新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谋求市场平衡和发展的原动力。好的体制机制,可以带来好的管理,好的业务,好的发展和好的效益,可以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大自然的法则,也是人类社会在实践中被验证了的真理。自然界中万物都是为生存而竞争,优者生存,劣者淘汰;能适应自然者被选择保留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顺应自然时势,不能逆天道人道而行事。从事金融工作,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依据实际情况,立足当前,考虑长远;把握今天,着手明天,谋划后天。这样,才能顺应时势,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金融市场的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特色化的需求。当前,大中型企业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很容易,特别是国有企业,资金渠道很宽、很广,解决很通达,手续也相对比较简便。而小微企业要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就比较麻烦,资金渠道狭窄不说,手续繁琐,融资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发展速度。贷款给小微企业风险度相对而言比较高,资金量比较小,很多金融企业不大愿意去做,所以在社会上形成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状况。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微型企业经过创业、市场开拓和扩大规模几个阶段逐步过渡到小企业和中型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需要得到社会不同的支持。“微小”阶段淘汰率很高,从自筹资金过渡到引入融资扩大再生产,能否获得融资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处于扩大发展阶段的小企业最需要的是项目贷款,用于设备引进和厂房改扩建,但申请贷款难度很大,因小微企业资金流量小,财务管理不规范等因素,不被重视。为满足市场需求,畅通各种融资渠道,政府有关部门及金融企业应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和帮助,让他们在困难时获得资金支持,度过企业发展的难关。同时金融企业要规范经营行为,为他们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商业信誉评估系统,构建和完善多元化的融资体系,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现实生活中,不少金融企业往往忽视了小微企业的融资市场,因为小、资金少、风险高,手续麻烦而不去做。其实这一块市场潜力很大,可以在银行发展中助一臂之力。

三、建设企业文化,坚持精神、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立行先立人,立人先立德”。做人德为先,做事勤为先,做行品为先。“志气、名气、大气、雅气、骨气、和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有了“六气”,企业文化才有强盛的生命力,“六气”是企业精神文明大厦的柱石。因为“志气致坚,名气制胜,大气致尊,雅气致韧,骨气致勇,和气致祥”;有了员工“六气”的涓涓细流,才能汇集成企业“六气”的滚滚洪流;才能让企业精神文明大厦坚实、雄伟和壮观,“六气”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凸显“第一是幸福”的特色企业文化内涵,使每个岗位的员工深刻感受到“第一是必须、第一是责任、第一是义务、第一是收获、第一是和谐、第一是幸福”的实质,培育员工“勇争第一”的拼搏精神。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一般为两大类:一类是精神层面,一类是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包括开展各种学习、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等,以增强干部和员工的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党的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危机感为目的,全面提高员工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银行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全心全意替客户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及应对工作中产生的一切困难做充分的精神准备。物质层面包括必需的设备配置、机构设置、人员结构、制度执行力监管、激励机制奖惩兑现、人才使用、利益分配等。只有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把握好力度和适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实质上是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髓的过程。开展应用性学习,提升领导干部尽责履职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帮助其成为业务行家里手,使其更具有竞争力。开展前瞻性学习和新知识领域学习,不断提升干部和员工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适应商业银行综合化、国际化、现代化发展需求。学习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信息技术、交叉科学等;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开阔视野;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是建设企业文化、强化两个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立足全局谋一域”是银行领导者建设企业文化的职能所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只有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的监督保证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团结人、带动人;才能使银行这个团队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必须发挥好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组织的作用,只有各级组织联动,各个职能部门并行,共同齐抓共管,才能实现金融企业的宏伟目标。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是商业银行腾飞的两只翅膀,是金融企业驰骋市场的两个轮子,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精神文明是指人们主观世界的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的成果,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既包括知识文化和思想道德两大方面,又包括个人和社会两个范畴,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为基础,又互为目的。社会的改革,社会制度的进步,最终都表现为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要确保商业银行的健康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必须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一齐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必须坚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基础,否则就失去了根基和后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因为它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引领着员工思想,凝聚着企业人心,关系到提升银行的软实力。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它以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员工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为目的,推动着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断向前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以实现两个文明为目标,两个文明又以企业文化建设的惯性为推动力,二者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四、内强员工素质,外树企业形象,全面提升综合实力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特别是金融服务企业,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是银行向前驰骋的两个轮子,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承担着企业向前发展、奔驰的速度和力度。内强素质主要是通过企业管理手段来增强企业的综合素质与软实力,其中主要是员工队伍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非公经济并存,企业管理体现了劳动者之间相互协作的关系,以不断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为宗旨,改善员工生活,增进员工福利,促进生产经营发展。社会金融企业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合理地组织金融产品经营,正确执行国家有关金融的政策和规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正确处理金融企业内部人员在经营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以及支行与分行总行之间、金融组织之间的关系,以最少的劳动消耗及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果。在管理中,必须坚持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的原则。科学管理,就是在管理的全过程中严格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正确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价值杠杆,谋求效益的最大化。民主管理就是实行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技术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当家作主的权利,充分发挥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的优势,把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做好,促进经营不断发展。

内强素质,是指在企业内部要不断增强员工的素质和品质。素质是事物本来的性质和素养,在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性。素质的高低关系着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关系着所在企业的兴衰。因此企业的素质是由若干个人的素质融合而成的;必须培养员工在竞争中求发展的思想意识,因为弱者畏惧竞争,庸者逃避竞争,强者勇于竞争,智者善于竞争,只有竞争才能谋求更大发展。同时必须培养员工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一种爱岗敬业、顾全大局、乐于奉献、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境界。使员工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在感情上有归属感,在物质上有满足感,在精神上有充实感,在工作上有自豪感,在业务上有建树感,在生活上有幸福感,在思想上有安全感。让员工感到有理想,有抱负,有目标,有奔头;积极为国家、为企业勤奋工作。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让客户放心、省心、舒心;以“观念创造价值、品牌引领市场”的市场开发理念,为客户送福气、为政府增底气、为社会添财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金融队伍。

外树形象,即企业在社会和群众中的声誉、名声、美誉度。形象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一家银行的形象好不好是由自身决定的,自身的所作所为符合国民利益,其形象自然就好;反之,即差。外部要有好的社会形象,一是靠自身真正做得好,各方面都过硬,做了很多利国益民的好事、要事、善事,社会公认,群众说好,客户认可;二是既要做,也要说。做了要说,要让人知道,要宣传自己的好措施、好服务、好管理、好人好事,目的是产生好效果,留下好印象,使经营业务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俗话说:“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夸奖”是人心,“口碑”是人气;有人心、才有人气,有了人气才有底气、财气和效益。企业有生气,干部有正气,员工有骨气,企业才有良好的形象。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是价值不菲的社会无形资产。社会形象愈好,其社会价值愈高,无形资产也就愈大,经营发展也就愈快。

实力是指一个企业实在的能力,综合实力就是多方面的实际能力。金融企业的实力包括经济实力、社会实力、人才实力、专业实力、市场开拓实力、资金储备实力、管理运营实力、党团工会协同作战实力、优质客户实力、领导班子实力、决策者指挥作战实力、员工队伍敢于拼搏的战斗实力等。无论哪一种实力,都以提升人的主观意志为根本。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是金融企业“内治”和“外治”的两个方面。内外结合、标本兼治,治标固本,银行才能实力强硬、树大根深、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全行上下才能提振干事创业的精神,奋力赶超、推动跨越,坚定目标不动摇,抢抓机遇不松懈,奋发有为不停步;才能敢于创新开放的新思想,涉足改革的深水区,把促进桥头堡建设和兴滇富民放在金融服务工作的首位。

五、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迎接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建成群众最满意的商业银行

机遇不是时时有,处处见,人人得的。有些机遇是百年不遇或千载难逢。云南“桥头堡”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就是难得的机遇。

党的十指出:中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化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工作。云南实施“桥头堡”建设近两年来,已与国家40多个部委、10余户大金融机构及30多户大企业、大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仅央企入滇,协议引进资金就近1万亿元,而民企入滇签订的协议资金也接近1万亿元,一批世界500强企业也纷纷入驻云南。一年多来,云南加快了滇中经济圈的规划和建设;“七入滇、四出境”的公路网云南境内路段全部实现高等级化;“八入滇、四出境”的铁路建设也取得了较大进度;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运营,还有一些机场及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已获国家批准。这些都为云南新经济增长提供了机遇。还有打造滇中城市经济圈是云南改革开放的最大举措,也是桥头堡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确定的重点开发区域,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发展极,同时也是云南跨越发展的龙头带动区域。目前,滇中城市经济圈的“一区、两带、四城、多点”的前期研究工作已全面展开。“一区”即滇中产业新区,是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成败的核心;“两带”,即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和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是滇中城市经济圈发展的“双翼”;“四城”即加快昆明、曲靖、玉溪、楚雄4个城市同城化建设,是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的纽带;“多点”,指4州市辖区的42个县(市、区),是滇中城市经济圈的基础和柱石。云南将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开放发展道路。这既是云南面临的机遇,也是云南的优势。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前沿,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桥头堡。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文化底蕴深邃,生物资源厚实,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奇异,人文景观独特,民族文化、饮食文化、风俗文化、服饰文化多姿多彩,山川秀丽、风光旖旎、民风醇厚、民俗古朴,令世人无不向往。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云南有着坚实的根基。加之昆明地处滇中经济圈的核心,又是桥头堡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枢纽;再加上作为省会,又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物流、信息、商贸和对外开放的中心,其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金融优势、交通优势、市场优势等都比其他多得多。就商业银行本身而言,由于区位、历史、环境、条件、人才、硬件、软件、班子、员工素质等不同而优势也不同。共同之处是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发挥优势,避开劣势,换掉短板,扬其所长,去其所短,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器尽其利;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加之有广泛的人脉,有丰厚的社会资源,有科学的发展观,有“四硬”(持续发展是硬道理,增盈创效是硬指标,同业领先是硬本领,合规经营是硬保障)经营理念,何愁打造群众最满意的一流商业银行不指日可待?

只要我们通过不断努力,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有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有一个科学管理的体制机制,有一个适应市场的运作体系,有一套优质高效的服务流程,有高远、旷达、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和坚定、广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坚定不移地走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建成群众最满意的商业银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就能认真贯彻执行好中央积极的金融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运行中,做到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稳中有快,变中求新,扩大投资消费,壮大产业实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开放,保障改善民生,奋力开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新局面,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就能把党的十精神转化为推动金融企业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只要我们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翻两番,增三倍,促跨越,奔小康”的要求,凝心聚力,扎实工作;深化改革,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就能在新昆明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优异业绩。

六、结论

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新思路新目标,如何将金融之舟驶向光辉的彼岸,这是摆在每个金融企业面前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只有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坚持优质服务,全面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谋福祉,为客户服务永无止境的宗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才能在金融的沧海中乘风破浪,抵达辉煌的目标。

自古以来,决定战争胜负的三大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关键是决策者和指挥者是否把这些条件运用到恰到好处,使其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将帅的才智与士兵的勇猛。俗话说“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领导和团队的素质都极为重要。能否在战场上出奇制胜,能否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全凭谋略与战术,全凭团队的战斗力。一个优秀的金融企业,必须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和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再加上好的政策,好的制度、好的管理、好的信誉、好的产品、好的体制机制、好的运作、好的服务、好的环境、好的区位、好的资源、好的人脉等,必然会带来好的口碑和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行动决定效果。思路好、出路正;观念新、命运顺;细节严、战必胜;行动快,效果佳。一个金融企业,只有硬环境、软实力都好了,综合实力都提升了,且又能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坚固的凝聚力和坚强的战斗力,建成群众最满意的商业银行也就自然在情理之中。

君子美德有三“仁者无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有仁、有智、有勇,何愁不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一个脚印,从点滴做起,必获成功!

上一篇: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作用 下一篇:政府过度融资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